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的中欧伙伴关系表现为从1998年以来,双方在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增多,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经济上的互补、政治上分歧的减少、经济利益对政治关系的制约和战略上利益的一致及相互尊重是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动力,也是中欧关系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但是,制约中欧关系发展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负面因素仍存.因此,今后中国应采取更多措施加强和深化与欧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推动中欧关系的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项主要任务。2005年,中美关系总体呈现稳定发展的势头,但仍存在大量问题、矛盾和摩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深度发展,双方在政治、经贸、能源、投资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新进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了密切协调和合作,但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巩固和充实,双方的分歧和摩擦不会打破整体关系稳步发展的势头。中日关系则因日本在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而陷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自出现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面临缺乏统一的国际规制和征税原则以及数据滥用、数字鸿沟加剧、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治理问题,亟待形成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治理基本框架,应遵循有利于数字技术和相关技术创新、有利于数字共享和利用数字技术应对全球危机、有利于消除数字滥用和侵权、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等准则。要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尤其要发挥联合国在这方面的作用。中国是数字经济大国,可以为建设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自出现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面临缺乏统一的国际规制和征税原则以及数据滥用、数字鸿沟加剧、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治理问题,亟待形成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治理基本框架,应遵循有利于数字技术和相关技术创新、有利于数字共享和利用数字技术应对全球危机、有利于消除数字滥用和侵权、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等准则。要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尤其要发挥联合国在这方面的作用。中国是数字经济大国,可以为建设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背景资料] 2005年9月5日,为期一天的第八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欧盟轮值主席国主席、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盟共同外交及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等人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人共同出席此次峰会。双方领导人回顾了中欧关系的发展,共同庆祝中欧建交30周年。双方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和欧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欧关系不断加深,并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认为,中欧关系的不断加强对中欧的长远利益、亚欧合作,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双方领导人希望通过具体行动发展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二战时期 ,英美结成战时同盟 ,开始步入特殊关系的成形时期。战争初期出现的印度独立问题成为试探英美同盟坚固程度的试金石。英美双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各持已见 ,在印度问题上出现分歧 ,一度有伤及英美战时同盟的可能。然而在全球民主受威胁的大背景下 ,通过两国领导人的共同促进 ,这点分歧最终让步于英美战时同盟这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推广和普及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数字化革命浪潮。数字广播就是在这一技术背景下出现的。代表了基于数字传输和接收技术的新标准,必将引发21世纪社会文化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8.
为高扬校企合作旗,践行工学结合路,基于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实情,针对校企合作双方在顶岗实习时间与合作目标上的分歧,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双方的时间分歧、目标分歧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课堂教学企业化模式,并界定了课堂教学企业化的内涵与外延,初步构建了课堂教学企业化模式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在当代中国政党外交中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它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确立并不断发展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强大生命力。尽管其间存在波折,但双方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走向合作共赢。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动力既来自各自的利益需求,也与国际政治的进步趋势密切相关。当前,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问题正在为双方合作注入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促进教师教育治理成为一种必然。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教师教育治理中角色重塑、推动教师管理流程再造。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治理遭遇现实困境,包括政府管理“缺位”和“越位”,以“管”代“治”现象突出;数字治理效率低下,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提升,人机协作意识缺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治理的推进需要加强对教师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建设力度,实现从“管”向“治”转变;推进数据治理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化转型协同治理机制;加强数字化转型培育,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治理水平,同时摆脱对数字技术的过度依赖,端正数字化治理的价值观,在治理活动中彰显人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催生了全球治理。要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主权国家、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种行为体共同参与。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了新的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有自身的动因,即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治理中互有优势与缺陷,只有加强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全球问题的善治。但是,日益兴起的非政府组织逐渐对联合国构成了挑战,致使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需要妥善处理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对待双方的合作,国际社会的多重角色与因素应对之采取鼓励引导的政策,对待二者的矛盾,应采取多方协调、沟通、弥补分歧、消除冲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多学术研究着重聚焦于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背景因素或自变量,探讨其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而对两者关系的“反向”研究,即全球气候治理如何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却鲜有涉及。鉴于全球气候治理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规塑和约束,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与基础、价值共识以及方向与路径无疑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加剧使得世界各国客观上共同命运情势更加强烈,全球气候治理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与背景,不仅巩固和增强了人类社会共同命运的价值共识,而且从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和生态五个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的构建提供了具体而现实的方向与路径。当前,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性潮流。在此背景下,中国要通过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不断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制度建设、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以及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气候外交等方式,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的诗坛上“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两个口号之争已过去十余年,回顾两个口号之争,一方面它反映出在诗歌边缘化的背景下对诗坛话语秩序建构的不同意向,学院立场和非学院立场的分歧:另一方面在话语分歧的背后双方的诗学立场都有着各自的合理性和片面性,从学理层面反思这次论争可以看出双方在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背景下诗学价值取向各自的向度,以及在已经处于边缘的诗坛争取话语中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校企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主要方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借助网络技术,集成、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络技术加速数字资源建设、扩展数字资源的应用范围,有助于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数字资源平台的项目化发展。面向校企双方的数字教学资源项目化构架,不仅能够提升数字教学资源的关联性,还有助于交叉学科之间的深入合作,同时打破不同资源获取的屏障。打造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必须深入理解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强化优质资源的整合。在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上,可以利用项目化构建思路,通过打造交互式、多课程协同等教学方式,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瑶 《四川教育》2023,(24):18-19
在权变理论的视域下,家校合作的理论逻辑包括家庭和学校的互动效应、资本融合和家校共同承担的育人责任。针对家校双方在价值观和责任认知两方面的分歧,以及相互间沟通的障碍,家校合作的实践路径可以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设立共同育人目标、进行平等有效沟通三方面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合作伙伴: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一种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因为双方身份的特殊性以及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深远影响而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认为应该尝试构建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之所以可能,在于制度安排使然,共有合作基石,科研工作需要,符合现实伦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途径为:重构有关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形象的知识谱系;选择适切的合作伙伴;形成合作的基点、共同愿景与约束机制;共享、参与和决策;交流、谅解与尊重;专业和价值的结伴成长.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欧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正是在此重要时期举行的.从这次会晤涉及的主要议题及达成的基本共识可以发现,当前中欧政治关系主流倾向是战略共识在继续扩展,但政治互信有待加强;经贸合作成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最重要动力之一,同时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仍将持续,今后合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国际权力分配格局的重组。为了避免技术垄断地位遭到冲击,美国积极塑造嵌入美式价值观的全球数字规则体系,并着力修复和稳固与盟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以重建数字霸权体系。由于高质量的数字人才队伍是巩固全球数字规则领导权的有力抓手,所以美国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全局的重要一环,明确了加快数字人才培养、弥合数字使用鸿沟、助力国家战略实施的教育使命。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美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夯实数字底座,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以打通数字动脉,增强学生数字素养以释放数字活力,以此助力其数字化战略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9.
2012年4月1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欧盟负责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共同主持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作为深化中欧合作关系的第三支柱,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建立体现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发展,其中,中欧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不久,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EU-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ECHE)在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成立。ECHC致力于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与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双方高等教育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欧盟中国博士教育合作(EU-China DOC)项目。近日,为深入了解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与主要活动,以及EU-China DOC项目的进展情况,本刊对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畅教授进行了专访。朱畅教授是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VUB)在线学习与混合学习能力中心的主任,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认识。在访谈中,朱畅教授肯定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指出中欧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要顺应双方发展需求,建议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创新与加快国际化发展时适当借鉴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一体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理念和价值诉求与“善治”高度契合,以实现“善治”作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逻辑起点,提出数字技术具有为研究生教育治理“赋智”“赋权”“赋能”“赋信”等“应然”效用。但“实然”状态下,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存在工具理性僭越下价值理性难彰显、数字治理过程中制度保障难到位、技术系统限制下协同效应难发挥、多元冲突影响下治理效能难释放等现实困境。从“实然”到“应然”,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应回归“价值理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夯实“数字底座”,增强数字治理的内生动力;破解“碎片问题”,提升数字治理的整体效能;加强“双轨规制”,推进数字治理的体制改革,以此构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