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属性。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大学文化精神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而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属性。文章认为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阐述大学文化精神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并指出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属性.文章认为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阐述大学文化精神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并指出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积极发挥着文化育人的作用。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体系中三类很重要的文化形态,主要体现在器物文化是育人的基础,制度文化是育人的保障,精神文化是育人的动力。大学文化在发挥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大学器物、大学制度以及大学精神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大学的精髓,育人功能是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大学文化通过价值导向、目标激励、行为规范和情感陶冶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其文化育人的独特功能.新时期,强化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就是要通过亮化大学精神文化,突出大学精神文化的育人主导作用;彰显特色丈化,展现特色文化的育人"品牌"作用;重建物质文化,拓展大学物质文化的育人熏陶作用;完善制度文化,发挥大学制度文化的育人引导作用;规范行为文化,强化大学行为文化的育人示范作用;融合多元文化,弘扬兼容并包多元文化的育人创新作用,来引导大学文化建设,塑造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构成的一个系统,通过陶冶熏陶、引领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规范等方式发挥着教育功能。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它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加强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应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进行全方位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构成的一个系统,通过陶冶熏陶、引领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规范等方式发挥着教育功能。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它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加强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应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进行全方位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化育人是大学教育的应然诉求,其育人功能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规范、熏陶和激励等方面。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呈现出功利化和实用化办学趋向,行政化管理严重,偏离了大学应有的文化价值,使文化育人陷入困境。在无法控制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大学文化育人困境的自我诊治策略是坚持育人为本,倡导素质教育;重塑大学精神,克服功利主义;倡导文化自觉,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创新育人载体。  相似文献   

9.
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反思和认同,是对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为学校的发展定基调、指方向、拓思路、树形象。社会的剧烈转型要求不断强化大学校训的育人功能,本文基于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的发挥现状,指出校训理念设计要突出文化底蕴,再稳定的求发展;理念践行重在以人为本,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把握校园文化育人内涵增强校园文化育人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传承、传播、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文化是大学育人的软实力,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正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核心命题。新形势下,高校深度把握大学文化育人在培育精神文化、丰富物质文化、建立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的时代内涵,通过挖掘大学文化的时代内涵、融合多元文化、深化文化实践等途径不断强化大学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育人实效性,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结晶,是高校自立、自强、自觉、自信的"软实力",是大学文化中得以凝固下来并被继承和发扬的文化精髓,建设一流大学必然应该重视大学精神建设。作为大学文化重要内容与形式之一的校园音乐文化,应摆脱流行音乐垄断校园的局面,而以多种传播途径,实现多元健康发展,从而在建设和传承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发挥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考证大学诞生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社会秩序中的有序教育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中内蕴的大学精神,尤其是当时的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和自由流动共同构成了大学精神的精髓与衍生点,也是学术繁荣的根本保障与不竭动力。从而演绎出文化繁荣诱因与大学精神属于本质暗合的共生相互依存关系,证实和平时期同样可以通过赋予大学为首的学术组织更大的学术自由和治理自由,释放大学人的创新潜力,促进文化繁荣的重现。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为大学精神奠定文化底蕴,大学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大学的具体体现,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大学精神构建建对民族精神培育具有文化引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整合的价值功能。在大学精神构建中,要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和社会实践的深化作用,进行民族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努力探究和建树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对地方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既要着眼于大学教育的一般属性与特征,更要立足于"校本",紧密结合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精神,是八一农大特有的文化内容的集合体,是在八一农大多年办学历史上逐步...  相似文献   

15.
《大学》奠定了我国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大学之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伴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矛盾冲突与融合中,我国古代“大学之道”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了大学教育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日益出现的以“崇尚物质,忽视人文”为基本特征的文化生态危机及其导致的大学精神衰微现象,不少有识之士呼吁高等教育回归“人”的主体地位,并期待重新确立“以人为本,实现和谐”的新时代大学所追求的崇高信仰。为此,当前我们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在继承我国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人类社会积淀和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近代以来西方大学理念创新的优秀元素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以“人文、理性、求实、创新、和谐”为核心价值信念创新当代中国“大学之道”,探索构建当代中国大学人的精神家园,以适应当今世界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校训是大学的精神与灵魂,表征着大学的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宗旨与功能的精神性表达。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训。从校训中可以辨识出大学的独立品格、教育理念和公共服务的精神。大学校训所承载的高贵、距离、批判与担当精神应代代相传以至永恒,由此才能真正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大学是一个文化组织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不同于现代企业制度 ,它应体现大学组织的文化特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 ,在于对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维护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优秀精神和传统 ;对外协调大学与社会的价值冲突 ,保障大学的文化地位。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 ,是大学制度文化取向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新建本科院校基于其建立的背景,普遍缺失成熟的大学精神,体现大学文化的主体人群没有共同的精神内涵,没有完善的制度文化,缺乏有文化底蕴的大学校园环境。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从自己使命中提炼并形成自己的大学精神,明确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学科、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原则,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需要"学问",更需要"精神"。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创新精神与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与社会关怀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为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大学引领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就成为重建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人的独特性表现在具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即物性与心性的双重属性,人的精神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大学世界的主体构成是师生两类人,由此决定了大学世界的“属人”性,既然大学世界是一个有别于自然世界的属人世界,那么便可推断出大学世界的根本属性,即大学世界的精神属性,因此,大学的精神世界在大学世界中就具有了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精神世界的构成;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大学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求善求美)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柱,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应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精心构筑净化大学精神世界的人为环境,二是突显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教育,三是强化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