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评价:从学业成就评价走向学业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传统课程评价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依据具有不合理性,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走向学生学业评价,强调学业过程、学生发展和活动表现,让学生学业真正满足社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发展性学业评价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面向未来,强调合作和自我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它包括基于模块和基于学科的学业评价两个层次,综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推行差异性考试和免试、加强学科开放式考试研究、重视作业管理与评价、探索学科档案袋评价、探索学生学科特长及荣誉学分认定、成立评价共同体等方法,借助学生发展性课堂学习评价表、各学科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表、模块(学科)测验方案表,对学生的学业作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已暴露出学业评价功能窄化、评价方式单一、标准客观性差以及评价主体单一等诸多弊端。而这些弊端与我国根深蒂固的考试竞争文化、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以及学校管理体制僵化分不开。为此,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应采取转变学业评价观念、完善学业评价方式和制定学业评价标准等措施,并经由推进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实现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业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拓宽学生成才通道。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在文中探讨了经济数学类课程学业评价的现状,探讨了综合性的学业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5.
学业评价是监测学生是否达成预期素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课程教学改革顺利与否的关键环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初中地理教育全面开启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地理课程评价改革。把握课程标准学业评价的变化和发展,对一线教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至关重要。文章梳理了21世纪以来颁布的三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评价理念和评价叙写体例的变迁和发展,针对新增的学业质量标准、学业水平考试等要点,提出了促进学业评价建议落地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从注重学生的成绩发展为培养学生知识、情感和态度观的全面发展,从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评价,从单一主体的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换。化学学科顺应新课改的时代趋势,对学生的评价从传统的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向全面多元的学业评价转化,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本文着眼于学生的学业评价,探讨在高中化学中如何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积极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知行脱节是当下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普遍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学校德育与学生学业生活二元对立式的疏离。坚持道德教育与学业生活的有机融合,就必须引导学生从被动地学习道德转向主动的道德学习,涵养学生的学业道德。学业道德可以开启学生的道德自省,助推其学业发展,提升其成长幸福,从而引领学生过一种道德的学业生活。学业道德也是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增长点,为此,学校必须优化课程结构以彰显学业发展的道德力,建设学习型班集体以释放道德教育的学习力,创新评价体系以实现学业发展与德性生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弊病,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学生的学业数量与学业难易程度紧密联系,因此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形成合理化学生学业量度必须有衡量学生学业量度的科学依据和评价学生学业量度的科学方法,必须分析影响学生学业量度的主要因素,形成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晶娟 《考试周刊》2013,(44):167-168
学业自我概念是个体在学业情境中所形成的有关自己学业发展的比较稳定的认知、体验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在不同学业领域中的学业能力、学业成就、学业情感及学业行为等的认知、体验和评价。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基础,"学业自我概念"既是个体自我概念结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对自己学业能力的积极知觉和对自己学业的愉悦体验,这是促进青少年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向细目表的学业测评能够精确诊断学生个体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优势与不足,采用聚类数据技术导出的数据,不仅可用于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命题质量的反馈与评价,而且可用于教师的教学评价,为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绩效比较和学生学业进步程度判断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宣昌勇 《考试周刊》2015,(49):144-145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学业评价理论进行了梳理,析出了现代主要教育理论对学业评价方面持有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多元评价体系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学商科学生学业评价的建议,即建立起"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自主评价与教师评价相联系"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大学商科院校教学改革,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对商科人才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业评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中,要建立适应现代教育评价学和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从学业评价的概念入手,剔除传统考试中心论的弊端,掌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规律,开展有效的评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职教形势下中职学生学业评价现状的研究,分析传统中职学生学业评价的弊端,结合国家职教改革精神和多元性理论,提出新职教形势下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教育质量观为基础所规定和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活动所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每一个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质量都应形成合理的期待,制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规范的质量标准系统。中小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基础理论的阐述、学生学业表现标准的描述和评价工具的研制。学校在研制学业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应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确立合理的标准期望、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同时还要鼓励和邀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学者、社区代表等参与到研制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脑功能研究和智力理论新进展为学业评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科学基础。依据大脑功能研究的成果和智力理论新进展,学生学业评价观主要包括重视发展胜评价;正确理解学业评价类型;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业述评指向克服日常数学学业评价中主体过度单一、结果过度量化以及学业剖析程度不足、进阶路径不明等缺陷。它是基于师生共同协商,围绕“四基”内容,开展自述、追述和概述,厘清学业事实,依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建构学业进阶路径的一种学业评价方式,其价值向度为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生迭代学业,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学业述评通过阐示,外显学生学习过程;通过确证,明晰学生学业水平;通过建构,归正学生发展方向。在学业述评实践中,阐示过程需要多元描绘学业,确证过程需要循环投入证据,建构过程需要适切嵌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开展的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数据的研究发现,当前,学生学习投入较好,但主动性有待提高;学生的课业成就提升,但学术道德不容乐观;学校教学稳步发展,但学生评价较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凸显,但交流状况欠佳。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应进一步健全高校学业辅导体系,通过完善学业辅导内容,加强学业辅导队伍建设,加强学业辅导保障等途径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学业评价的改革是整个高师课改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教学论课程学业评价的主要问题是:评价目的单一,忽视对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关注;评价重心偏失,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关注;评价内容狭窄,忽视评价的全面性与综合性;评价主体和方式单一,忽视评价的多样化;理论与行为不统一,忽视评价的示范性。建立多元化学业评价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教学素养提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什么要将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之上,意义何在?为了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地方或学校怎样对课程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将其转化为评价标准?怎样让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之上?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意义在于:规范学业成就评价的设计理念,提供学业成就评价的维度框架,限定学业成就评价的内容范围和认知要求。课程标准转化为评价标准,需要对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进行技术考量。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模式的正确选择,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针对我国高校当前学业评价模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度不够,评价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倡导高校选择学业评价模式时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差异性,关注模式选择实效性等原则,提出明确评价目的,提高教师评价素养,借鉴有益经验等策略,以期为高校选取最合适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