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文化的思想语境下,分析英国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的直接动因、价值基础和理论争鸣,廓清其发展路径的基本脉络,揭示英国公民课程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国公民教育。价值观合法性危机是英国公民课程构建的基本前提,民主社会目标是公民课程构建的价值基础。从课程目标价值作为其实施效果的考量依据看,目前英国学界对学校是否应当设置公民课仍存在较大分歧。同时,缺少公民课教师的充分培训成为影响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败后,以严复和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对学校公民课程的诞生进行了舆论层面的开拓和思想文化层面的启蒙.严复通过翻译国外政治哲学和社会学名著宣扬社会进化论和群学思想,梁启超则在政论文章中建构了国家主义与国民的概念.严复与梁启超宣扬国民教育的手段和侧重点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公民教育思想都可归为“相对的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则是其共同的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3.
1955年:自民党的前身民主党中部分右派人物发表了题为《可忧虑的教科书》文章,主张把日本中小学教科书所载的日本“战败日”改为“休战日”。此后,文部省屡次审定教科书时都故意掩饰其发动的侵略战争。 1958年: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中国篡改为“进入大陆”。 1969年: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删去了所有关于反省战争责任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初中的公民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肩负着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四有”、“五热爱”的好公民的艰巨任务。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则是这门课程较之其它课程更为显著的一个特点。从根本上说,讲公民课,如果不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的实际,只是照本宣科讲道理,就无法达到育人之目的。联系什么样的实际,怎样联系实际,是一个亟应引起注意,而且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在联系实际这个问题上,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为联系而联系,不大考虑教育效果。主要  相似文献   

5.
锻造新公民     
章敬平 《教书育人》2005,(11):10-10
今年7月10日,新教育实验“成都年会”上展示了“新公民教育”校本教材。如果没有意外,9月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将有千百名小学生,拿到专门为他们编写的公民读本。他们当然不晓得,在中国大陆的课堂上讲授公民课,70年来还是头一回。  相似文献   

6.
苏峰 《中学教育》2013,(5):100-106
公民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二战后在德国公民教育历程中,有两种思想贯穿始终:一是脱离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建立走向民主与和平的准则;二是摒弃一元的民族主义思想,实行多元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最终德国形成了"和而不同,和谐为本"的多元一体模式,文章以上述两种思想为主线,探讨二战后公民教育政策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7.
试论学校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教育是指为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成员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外的学校公民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学校公民教育就是学校德育;而狭义的学校公民教育,则是指德育的一条途径——公民课。 在我国,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公民教育长期被忽视。去年召开的党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之一而明确提出来。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体现,它为我国学校研究和实施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本文拟就国内外学校公民教育的概况、我国学校开展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公民教育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我国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视,从而加快学校德育改革的步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2.10 儿玉秀雄就任文相。 3.15 作出“学生集体疎散纲要”的决定。修订学生劳动令,简化学校报国队的使用手续。 4.—根据决战教育措施纲要,废除国民学校初等科,学校停课一年。 4.7 大田耕造就任文相。 5.22 根据公布的战时教育令,加强动员学生队的组织。 8.15—16 文部省就战争结束发出训令,解除动员学生。 8.18 前田多门就任文相,代替兼任文相松村谦三。 8 .24 文部省废止学校军事训练的各种训令。 9.5 文部省为清除军国主义、极权  相似文献   

9.
一、从错误的历史教育中反省《历史教育协议会成立宗旨书》(1949年7月14日成立大会通过)明确指出:“历史教育严肃地立足于科学的历史学,依存于正确的教育理论,必须从学术性、教育性的真理以外的‘事物’中独立出来.”之所以这么提,是因为“痛苦地反省了这样的历史事实:以前的错误的历史教育成为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最大的支柱之一”.截止到1945年日本战败之前的历史教育与科学的历史研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它是对国民进行思想管制和反动思想动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十分成熟的现代化公民社会.这些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具体做法主要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公民教育与宗教活动相结合;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西方国家培养公民意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然而,我国对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的启示:我国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涵摄;培育公民意识的核心理念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法治社会,财产权作为基本人权受到国际人权公约及各国宪法的明文保障。国家对公民课以金钱给付义务,本质上是对公民财产权的一种侵犯,必须进行正当性论证并遵守相应的课征原则。在我国,政府对公民课以金钱给付义务尚未实现法治化,应当从“正义国家”公民宪法财产权保护的角度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2.
锻造新公民     
今年7月10日,新教育实验“成都年会”上展示了“新公民教育”校本教材。如果没有意外,9月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将有千百名小学生,拿到专门为他们编写的公民读本。他们当然不晓得,在中国大陆的课堂上讲授公民课,70年来还是头一回。公民教育,是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教育。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但我们的教育,仅仅披上了一件素质教育的外衣,我们反思了20年,才将公民教育从历史的海洋中打捞出来。虽然“新希望工程”的拥趸们,给公民教育戴上了一顶“新”帽子,他们也承认,他们要讲解的还是政府的权力、公民的权利、公民与日常所说的“老…  相似文献   

13.
最近,日本国内一小撮人篡改侵略历史,美化军国主义的活动甚嚣尘上,他们策划放映宣扬军国主义的影片“大日本帝国”,他们展谒供有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为战争罪犯歌功颂德,这一系列活动中以文部省篡改侵华史最为突出,公然把侵略中国改成“进入”中国,更荒谬的是,把南京大屠杀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军队的抵抗激怒了日军将士。这  相似文献   

14.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第三类课程等 ,是相对于显性课程、正式课程而言的 ,并且作为课程体系的两大部分而共同构成当代课程体系。显性课程一般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包括传统的“三大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 ,这些课程的教育教学是学校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 ,是中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 ,也属于显性课。然而 ,这种正规德育课程往往只教给学生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 ,比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公民课…  相似文献   

15.
提升高职生诚信品格,关键在于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细节,多策并举,如依托“两课”开展以诚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设法制课、公民课,开展公民教育、法制教育和契约教育;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建立良好、和谐的高校文化,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建立大学生失信惩罚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日本的历史化传统为军国主义思想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军国教育使日本整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而“军部独立”的宪政体制则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形成的直接动力和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17.
日本以1868年明治维新为起点,开始了一场现代化变革,但是这场现代化变革是在与幕末形成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以及“和魂洋才”一脉相承的“国家主义”口号之下进行的。因此,在经历了明治初期一场教育全盘“西方化”浪潮之后,“日本化”便很快压倒了“西洋化”。在《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制绝对主义政权的地位后,与此发展相适应,日本国民教育体系在经历了从《学制令》到《教育令》。从《改正教育令》到《学校令》的发展后。终于在1890年通过《教育敕语》,为它的整个军国主义教育最终定下了基调,成为日本在战败前教育的主轴。  相似文献   

18.
公民课与爱国意识吉林宋玉惠讲授公民课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公民意识,使他们了解自己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懂得公民应具有的道德素质和应履行的义务培养学生做合格公民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衰联系起来因而,公民深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西文公民课个案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个性发展,以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为指导,探索出了一种把理论教育与思想实际相结合的“冲突—选择—参照—修正”这一新的政治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世界公民”最旱蕴育于古希腊哲学中,经过夸美纽斯、康德等人,不断将“世界公民”思想融入教育思想的努力尝试。在20世纪中期,世界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世界公民教育”,使得“世界公民”教育思想最终正式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