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南书院、龙城书院为常州地区奠定了“高扬的文化风骨和坚实的学术底蕴”,钱名山先生创办的寄园则在民国初年传统文化严重滑坡的时代背景下,为常州乃至中华文脉的继承、延续作出了贡献,留下了宝贵的“读书种子”。常州寄园与章太炎先生的苏州国学讲习会、唐文治先生的无锡国专,并称“民国时期江南三大书院”,三足鼎立,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2.
在无锡太湖风景区碧波荡漾的五里湖畔,宝界桥南堍琴山之麓,矗立着一座占地十亩许的宫殿式建筑,绿瓦红墙,飞檐翘角,精巧玲珑。这就是一代宗师唐文治先生的弟子们为表达对恩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在他70华诞时,自发集资为他建造的别墅式书院“茹经堂”。如今,无锡市人民政府在院里设立了“唐文治先生纪念馆”。唐文治,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原籍江苏太仓,后定居于无锡。他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病逝于1954年。唐文治在41岁前曾从政十余年,官至农工商部左侍郎署理尚书。后脱离宦海,弃官从  相似文献   

3.
唐文治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工科先驱和国学大师,同时也是典型的跨时代科举人物.基于科举活动史的视野,纵观唐文治求学、为官和兴教的经历,科举是贯穿其间的关键词,他早年志于科举而勤读应考,中年得益于科举由学入仕,晚年图变科举无望而顺势兴办教育.通过分析唐文治所奏《请挽大局以维国运折》中所提的科举改革建议及其辅导门生应科举试的观念发现,唐文治对科举存废所持的是一种代表与时俱进的温和改良派的取向,与晚清立废科举和渐废科举的派系主张具有明显区别.受科举教育的深刻影响,为"保存国粹",唐文治弃政南归兴办教育,尤其是创办无锡国专的巨大成就,为后世树立了一座教坛丰碑.  相似文献   

4.
东润师琐忆     
在我的家里,至今珍藏着无锡国专的“毕业证明书”、“毕业证书”及“毕业纪念刊”。1949年7月无锡国专三年制“毕业证明书”,附三个学年开设的课程、学分及考试成绩。盖着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的章,稍后仍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验发“毕业证书”。“毕业证明书”及“毕业证书”皆署名“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唐文治”。  相似文献   

5.
以专带博,以博辅专钱仲联我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早年受旧学的影响较大。我中学毕业后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那是一所书院式的学府,校长唐文治以桐城派古文、宋儒理学教授学生,也兼教文字音韵和词章之学。曾派我和同学五六人到苏州从曹元弼先生为师,研究《仪礼》和...  相似文献   

6.
唐文治先生(1865—1954)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著名教育家.他一生兴办教育,如筹设北京高等商业学堂、主持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11改为南洋大学,1920年改为交通大学)、兼任太仓中学监督、设立太仓艺徒学校、筹建吴淞商船学校、组织私立无锡中学、创办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等.其中,特别是出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14年,整顿校务,建设专业,精业勤教,敬师爱生,为培养我国第一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竭尽了心力,历届学生中有不少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和领导管理人才.他创办的无锡国专,是一所研习中国文化学术、独具特色的学校,30年中,国专门下,人才辈出,  相似文献   

7.
无锡国专被誉为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其转型成功之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多样化的经费筹措方式、积极灵活的办学策略和及时革新的各项制度。国专的成功转型,对我们今天思考国学教育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菁中学创建于1882年10月27日,至今已有一百零五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江苏学政黄漱兰创办的南菁书院。1886年学使王先谦在书院增设书局,编印了《皇清经解续编》,共1430卷,编入专著209部,是研究经学史的重要文献,该书在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哥伦比亚图书馆、圣约翰大学图书馆等都还保存着。书局还刻印了《南菁书院丛书》、《南菁讲舍文集》、《南菁札记》、《南菁文钞》等,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院以学者黄以周、华蘅芳等为山长,培养了一批学术界知名人士,例如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国专校长唐文治先生、《孽海花》的原作者金松岑先生、上海医学书局创办人丁福保先生等。辛亥革命时期的先烈、李大钊同志的老师白毓昆,也是南菁书院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大学基本上是移植于西方,在长达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就没有解决好与传统的关系问题,断裂传统直接导致现代大学精神的缺失.重读古代书院,人们发现,古代书院长达千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宝贵的精神传统,集中体现为对生命意义充分关照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不断超越现实的创新精神.钱穆和他的新亚书院办学实践中,较为成功地解决了书院精神的现代传承问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唐文治与陈垣都是著名的现代中国大学校长.他们执掌学校期间,均十分重视对 学生进行普及型或专业型国学教育.他们尽管学术路径不一,然而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国 学教育理念又极其相似.由于唐文治重经学,陈垣重史学,故而他们在国学教育课程设置、 教材选择以及教师延聘等方面,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但他们均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国学人才,为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该书由华中师范大学余子侠教授撰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五章,依次是:品学兼优、忠公体国、工科先驱、国学大师、治校方略。唐文治先生与南洋大学的关系,犹如蔡元培先生、张伯苓先生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之关系,都是一个大学学府建立过程中的中心人物,和学校的荣誉是密切相联的。作者认为,"尽管唐文治长校之时,南洋称'大学'之名为时甚短,但较诸其时及其后所有中国的著名大学,其管理成效、人才培养及对中华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12.
唐文治教育思想和实践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治(1865-1954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不仅有丰富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更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先后筹设北京高等商业学堂,主持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上海交通大学),创设太仓艺徒学校、吴淞商船学校(今上海海运学院前身)、无锡中学(今无锡三中)...  相似文献   

13.
季俊玲 《科教导刊》2019,(10):160-162
唐文治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科学与人文并重是唐文治先生办学思想的主要特点。他不仅注重科学,创办实学科目,力图使学生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而且注重通过国学和体育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修养,使学生成为具备第一等品行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相当有名.这所学校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有非常著名的校长唐文治和教务长王遽常.……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相当有名。这所学校之所以有名 ,是因为它有一个有名的校长唐文治和教务长王遽常。日寇占领上海期间 ,王遽常先生贫病交迫 ,生计十分艰难。他的一个在伪政权任要职的老朋友 ,力荐他去南京出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 ,晓之以利害 ,诱之以利禄 ,但被他严词拒绝了。国民党统治时期 ,又有人推荐他当上海市教育局局长。他淡淡一笑 :我是一介书生 ,只会教书 ,不会当官。真正实践了“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的古训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在抗战期间 ,唐文治校长也不向日寇低头 ,以 80高龄重病之身 ,毅然…  相似文献   

16.
唐文治是交通大学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他在1907-1920年掌校的14年时间里克服诸多困难,将学校办成享有"东方MIT"之称的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唐文治自始至终都得到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的帮助.以此为基础,盛唐两人的关系从公务性逐渐扩大到各自的生活圈,形成公私结合的社交网.这种公私结合的社交网在各自事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唐文治因学校经费和友人生活问题而商求于盛宣怀;盛宣怀也因子弟入学托事于唐文治,彼此关照,促成许多事情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17.
唐文治在交通大学任职期间(1907—1920),不遗余力地引进西方科学教育,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现代大学教育相互融合,寓传统文化教育于科学教育之中,追求工科教育的本土化,力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和具体国情的现代教育模式。这是唐文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点,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可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公元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邮传部委派唐文治任邮传部隶属的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校长)。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原名南洋公学,后归商部管辖,改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改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是现今交通大学的前身。唐文治主持该校工作达14个年头,是解放前交通大学任期最长的校长。在这段时间里,他“费几许心血,历无限艰辛”,为交通大学的发展壮大,乃至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奠定了基础,为造就一批出类拔萃的中国工业建设人才、培植交大的优良教学传统和良好校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唐文治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郭齐家唐文治先生(1865—1954)是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开拓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高等理工大学——交通大学教育体制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近代改革封建旧教育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文化和高等工程教...  相似文献   

20.
简论唐文治的“教育救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唐文治的“教育救国”思想宋恩荣熊贤君唐文治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工科教育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他以其崇高的人格,宏大的抱负,执着的追求,非凡的才识,谱写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掀开了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灿烂的一页,大大推进了中国社会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