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图像文化盛行,文字业已沦为陪衬,文学也不例外。传统意义上,以文字媒介主导的文学似乎正让位于大众和电子媒介中电影、电视等话语形式的文学。海德格尔的“真理论”对艺术真理重新划界,阐明了艺术真理如何可能的根基。他发现了“思”可以建立艺术存在的真理。这无疑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一方面文艺创作者要努力挖掘文字介质的优势,并实现其最大化,给读者留有“思”的空间,使以语言文字为介质的文学传统在“读图时代”发扬光大;另一方面,面对文学“视觉化”冲击,读者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文学意义的凸显有赖于读者的静观、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文学。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非文学”教法北京大兴县第一职业中学康井泉,刘民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它具有间接性特点。这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等),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但是,各种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间也往往存在着某些相同...  相似文献   

3.
“艺术变形”是艺术创作中的普遍规律。在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变形”现象出现。它是文学构思中主体因素的一种体现。对于“艺术变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了解艺术创作主体在酝酿艺术形象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联著名作家А·Н·托尔斯泰说过:“一个接受艺术的人也和搞艺术的人一样,同是艺术的创造者。”在文学教学中,作为文学的交流与传播,教师与学生既是接受艺术的人,同时也是艺术的创造者。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处在文学交流的中间环节上,将自已的接受和创造传播给学生,这就使文学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过程,那情况有点类似音乐的演唱或演奏,其中蕴含着文学的再创作,同样具有艺术的魅力。文艺学家在研究文艺生活、文学的社会传递和文学的接受、影响中,已经形成了文艺研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标志了文人五言新诗体的成熟,还应该包含了预示诗歌开始向审美意义上的文学转变这一层意思。因此,从审美角度来探讨《十九首》在“五言形式”、“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挖掘它蕴含的审美因素,对于了解文学成为文学的衍变过程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白银世纪’,文学系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等现代诗歌创作,是相对于19世纪初被称为俄罗斯诗歌“黄金时代”的普希金时代而言的。笔者认为,“白银世纪”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苏联时期的文学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显然是一种政治和艺术的偏见,但也不赞同以“白银世纪文学”否定和取代苏联文学。苏联文学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审美理想与艺术方法,不同于俄国其他历史时代的文学,有不可取代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中国近代政治的腐败,致使文学不得不对政治进行某种“过度补偿”。在这种“补偿”过程中,文学把自身当成一种宣传的工具,而遵循“大众传播”的话语规则:为了扩大宣传的实际效果——扩大受众面——于是以所谓“大众语”来替代知识分子具有先锋性的话语形式“白话文”。以所谓的“民族形式”来取代西方的文学形式“fiction”等。但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文学自身的扭曲、变形,使其成为“非文学”甚至“反文学”。同时,这种对“民间”的想象,还建构起了一个左翼文学的鸟托邦,从而使得一切非文学、反文学的东西,都得以合法化、主流化、权力化了。“工人文学”是中国文学中文学水平最低的一种,但它上有左翼文学的话语资源,下有改革文学、现实主义冲击波等的变相继承。今日虽已边缘化,仍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以对“工人文学”的研究木曷橥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退行”过程。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创作的文化涵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文坛上,贾平凹无疑是一位很勤奋且高产的作家,迄今已向社会奉献了四十多本文学集子,放有“神秘鬼才”之称。他是一位在艺术创作上不断追求变化的作家,总是不断地将艺术触角伸向新的天地。这种追求的过程和其独到的“艺术触角”的不断转换和深化,是以他丰厚而多源的文化意蕴为基础,来营造一种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和文化景观;同时,也是其“生命审美化”的表现过程。一、地域文化──创作成功的根基贾平凹生长在陕西商州这块土地上,经历过童年、少年时期的悲苦命运。在《商州初录》后记中写到:“社会的反复无常的运动,家庭的反…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文学翻译的“等值”是一种理想,如何使复杂的翻译,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审美效果,使原作与译作在深层意蕴和想象意义上达到艺术的统一,译者的想象力是再现原文形象化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文学翻译中想象这一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对翻译过程中审美效果的影响,探讨《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元代散曲中表现的“离心”倾向杨有山元散曲以独特的艺术精神继诗、词之后占中国诗歌史的一席之地,和元杂剧一起昭示着中国文学由“雅”转“俗”的嬗变。对元散曲独特艺术精神的准确把握,乃是评价其思想艺术价值以及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关键。学术界对此已有不少很精辟...  相似文献   

11.
“布白”是中国书法术语,指作者在书法作品整体布局、局部关联上为达到虚实相映、高度灵动的艺术效果、艺术境界,有意识地造白、留白的艺术活动。这种“空白”,并非无生命的“真空”,而是有生命的“以白控黑”、“计白当黑”,内中蕴涵着作者的艺术寓意、品味和技巧。给人以虚灵的美感,也是作者留给欣赏者自由想像的空间,引发欣赏者自我解读、领悟,进行“二度创造”.达到欣赏者与作者心灵上的互动、沟通与意会,以收到“无声胜有声”、“无为无不为”的艺术功效。作为艺术表现手法之一的布白艺术。在诸多艺术门类中也被广泛运用,并成为艺术家造诣修为的重要标志。如绘画中“留白,、文学中的“悬念”、建筑中的“空间”等等。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和18世纪启蒙文学标志着现代形态西方文学的成型。人文主义文学在汲取了传统形态西方文学的人文养料后,孕育出了现代形态的“人”的母题,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原欲”型、“原欲 人智”型、“原欲 人智 上帝”型三个阶段,其中“原欲”是核心内容。启蒙文学中“人”的母题总体上呈“原欲 人智 上帝”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3.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正是文学作者驰骋想象的产物。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他们的思绪不受时空的限制而驰骋无边。这就使文学作品具有多层次、未定性的特征,其思想内蕴往往隐蔽在艺术形象给我们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蕴含在生动逼真的艺术意境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长河里,曾升起过两颗璀璨的“新星”:一是三十年代被鲁迅誉为左翼文坛“新人”的张天翼;一是四十年代中期,刚显露文坛,“便以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笔墨,震惊了读者,震惊了象他一样正在从事小说创作和同行”的钱钟书。他们均继承了鲁迅以来的新文学讽刺传统,批判剑锋直指病态社会、病态人生,以及国民性中种种丑陋的“根性”,为现代讽刺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讽刺艺术上,辛辣、犀利、幽默多具毁灭性的嘲弄,是他们讽刺艺术的共同特征。然而,他们通然不同的艺术个性,又成为中国现代讽刺文学艺苑里两朵…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今日的电影理论界,有人以为“电影是用特殊手段完成的文学”,有人以为“电影决不是文学,而是独立的艺术样式”。实际上,歧义所在并不是观点的对立,而是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因此仔细研究一下概念的实际内涵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文学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历来就存在着使用的差别。因而,在对电影文学与电影艺术两个概念內涵的理解上,也出现了差异。一曰:电影文学是指电影剧本的创作,一曰;电影文学=电影艺术=银幕形式。显然,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在于对“文学”和“艺术”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上。现在使用的文学和艺术这两个概念之间大致有三种关系。一是相等的关系——人  相似文献   

16.
胡适在“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的基础上,第一次运用现代的“文学”理念对《水浒传》进行研究,从方法论上彻底改变了金圣叹评点学说的影响,突出《水浒传》的叙事艺术和版本价值,梳理出小说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早期长篇小说的成书规律,从而实现了《水浒传》从传统向现代的研究转型,对后来之“水浒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们谈论艺术表现问题,其运思方式、表达手段和艺术技巧都凝集于这一点。文学的创作与理论探讨的视阈——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黑格尔说:“艺术的使命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适合的艺术表现”。文学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表现”,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也反映文本形成的结果。我国古代文论《毛诗序》中提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相似文献   

18.
“民族——人民文学”理论是葛兰西“文化霸权主义美学”的重要内容。葛兰西提倡把全民族文学统一的基点放在人民之上,形成既是民族的又是人民的文学,反对对人民漠不关心的文学倾向。“民族——人民文学”既不是毫无审美可言的政治说教,也不是脱离政治的纯艺术,它是审美性和思想性、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文学批评和文学遗产继承上都应注意文学的审美性与思想性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艺术分类的多种方法,探讨了摄影文学的基本特征,即摄影文学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是直觉艺术与幻觉艺术的统一,兼具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的特点。摄影文学的创作应力图捕捉“决定性瞬间”,使图像鲜明夺目;文字语言在时间的流动中,充分展现广阔的想象空间。摄影文学应以创造意境和塑造典型形象为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文字就是文学语言。所谓文学就是“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文学是艺术地表现思想和感情的文字”等说法说的也都是这个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