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国际上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的职业资格认证已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在我国,由于工程硕士与职业资格相联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政策观念的缺失,行业参与程度不够及教育自身的职业特色不足,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依旧相互独立.对此,应在制定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完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并加大行业的指导力度,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中不断提升工程硕士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工程硕士与职业资格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工程硕士教育与设备监理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是工程硕士教育与国内职业资格认证的首次合作,对于拓宽工程硕士培养类型,有针对性地加强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有效弥补设备监理人员队伍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提升我国设备监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确保重大工程项目质量意义重大。二者的成功合作将为深入推进工程硕士与国内其它职业资格认证的合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与相应的工程领域职业资格相衔接,而这种衔接困难重重、步履维艰。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是解决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相衔接的根本保证。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应当构建政府支持与引导下的由培养单位的专家与企业行业的专家共同组成的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属性,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相对接的必要性,提出了工程硕士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相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两个方面论证了从区域层面将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不仅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由此最终形成集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企业为一体的有机合作培养体系,以回归工程硕士教育初衷,保障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的四个案例.结合四个案例,阐述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与企业需求相比,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胜任力无论是"职业素质""知识水平"还是"综合能力"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匹配之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高校和学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三个直接利益相关者,由于自身利益、需要和地位的差别,其价值诉求各不相同。为此,应当构建一种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契约机制,让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特别是对高校培养质量的评价中,切实发挥"共同治理"的主体责任,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工程硕士教育的诞生与发展是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产物,是时代的要求。提出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从用人单位、学生、学校三方面正确评价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同时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出发,从培养模式、职业资格认证、学位标准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  相似文献   

9.
开办职教本科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相较于其他类型教育而言,职教本科教学胜任力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和评价体系,应当兼具成效和能力要素,表征为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能力、职业品格、个性特质、自我认知、行为动机等六维度48个评价因子,并着力从高职教师自我赋能、教学发展共同体构建、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和资格认证标准引领四个方面提升教学胜任力.  相似文献   

10.
MBA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和职业胜任力。简单依靠课堂知识传授无法实现MBA的培养目标。本文对构建基于胜任力的MBA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进而就PBL模式在MBA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职业资格的证书体系、职业资格认证管理的组织机构、认证制度的特点,以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澳大利亚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职业资格认证的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谢良才  高松 《职教论坛》2023,(11):112-120
基于斯里兰卡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最新政策文本的解读,研究发现其职业资格级别划分、认证和证书授予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职业资格提升路径。斯里兰卡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运行注重使申请人获得职业资格后能胜任相关职业工作,在严格制定的国家能力标准基础上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以及进行能力本位的职业资格评估。鉴于斯里兰卡的特定国情以及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制度的职业教育实践特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斯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增长点包括帮助其完善职业资格框架制度,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加强爱国教育以及践行现代化新发展理念等。  相似文献   

1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工程专业能力,还应该具有工程伦理道德素质;两者兼备,有利于工程技术人才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职业胜任力。对一所"985"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知,试点院系学生的显性职业胜任力和隐性职业胜任力具有不同的维度建构;自入学以来,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的显性胜任力得到了迅速地提升,而隐性胜任力的提升尚有不足。这一结果表明"卓越计划"应该在提高显性职业胜任力的基础上,加强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以提高隐性职业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MBA教育只有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的人才,才能重塑和发展MBA培养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创新课程体系,较好地做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良性循环的育人生态环境中,培养学员的职业胜任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大学教育理念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职业胜任力要素引入大学教育领域,把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并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大众化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不失为解决当前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问题的良方.文章深入探讨了这一大学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胜任力模型建构工具和管理方法引入人才培养领域,结合大学教学特点,对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当今大学教育模式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教师胜任力概念、内涵及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特点,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现有的职教师资胜任力模型职业特征不明显,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缺乏指导作用。建议研究教师胜任力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要在工作情境分析中突出职教师资的职业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是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胜任力理论为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技能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关键素质特征进行调研,对技能创新型人才胜任力构成要素进行归纳,初步构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三维技能创新型人才胜任力模型,明晰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学校管理者胜任力研究及其成果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学校管理者胜任力研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美等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该类研究的重点是寻找学校管理者胜任工作所需的能力和行为表现,为学校管理者选拔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目前有两种胜任力研究模式:美国模式以学校管理者的卓越表现为基础,研究成果更适合于指导学校管理者职业发展;英国模式以学校管理者的一般表现为基准,研究成果提供的是学校管理者的职业资格标准,更适合于指导学校管理者的选拔.  相似文献   

1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本科向硕士层次的拓展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工程硕士培养相较学士培养,在学制、学分、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培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综合分析国内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差异性,在明确工程硕士与学士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联性基础上,考虑大多数学校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以及工程硕士通用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对工程硕士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素——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三项提出了具体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市场营销人才岗位胜任力不足.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围绕其胜任力特征强化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清晰、课程内容丰富、实践实训特色鲜明,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应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能力素养培养、改进专业实习安排等方面强化学生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