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任力模型是一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提高组织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就是为企业输送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各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通过把胜任力模型引入教学体系,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和工作岗位的准确定位,又可以实现教育与职业的无缝连接,扩展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独特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杜明义 《职教通讯》2019,(18):55-63
西方成功的CBE和OBE教育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胜任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目前CBE和OBE模式视角下教学中的不足,影响了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CBE和OBE模式充分借鉴融合使用,确立职业胜任力为本位,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定位;以学生为中心,变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方法;实施真实性评价等,必将有效推进职业胜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于培养理论应用人才,强调与职业胜任力对接。在连锁经营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选择店长作为目标岗位更能有效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有利于学生熟悉基本业务活动、培养经营管理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基于店长胜任力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特征四个方面的连锁经营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搭建知识融通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综合测评学生职业胜任力等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心理学家大卫·C·麦克利兰提出胜任力以及借鉴加拿大教育家提出的CBE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模块化,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手段构成的教学法体系,实现对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任力模型自从在1973年被提出以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运用,目前它已成为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本文从胜任力模型在企业的运用和高职教育培养企业"准员工"的宗旨出发,分析了在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引入胜任力模型的必要性和相关思路,以作为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应该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胜任能力为依据,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构建了以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在研究型大学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研究型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有效保证。本文以研究型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维度要素,建立了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将胜任力模型引入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构建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专业学科,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的要求也非常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可以有效提升我国教育的质量和应用水平,促进高素质人才充分就业,增强我国的人才竞争力.通过对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测评,发现该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等级为良好,但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方面,能力素质和科研素质仍较差,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其能力素质和科研素质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市场营销人才岗位胜任力不足.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围绕其胜任力特征强化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清晰、课程内容丰富、实践实训特色鲜明,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应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能力素养培养、改进专业实习安排等方面强化学生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0.
职业胜任力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选择和考核企业员工的基本工具之一。本文探讨了高职电子专业基于职业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开放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概念,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职课程设计要反映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要增强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及职业适应能力的不断扩大延长;职业胜任力模式具有重要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必须体现职业胜任力模式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的"技能"范式应转向"职业胜任力"的范式,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式的员工招聘选拔考核模式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纵向对比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培训模式,发现了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培训模式中“内隐知识”的获取以及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策略的独特特色.并总结出突出针对性和个性化、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等隐性特的关注以及战略性和全局性等三方面的优势特征.并以高职教育为主阵地提出了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构建依据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的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的运用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胜任力的培养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生毕业后能独立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复杂事务,用内隐观视阈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胜任力理论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胜任力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日趋明显,文章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广为运用的胜任力理论,提出调查各专业就业去向所对应的初级岗位在各类型企业的胜任力模型,以此为依据和标准,全面、科学、系统地构建高校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会展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会展人才培养也逐步开展并实现了规模增长.目前,会展人才培养与会展行业发展之间存在的“供需不对称”问题已成为当前各大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本文借用“职业胜任力”的概念.旨在构建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胜任力”模型,从会展职业素质要求出发,帮助会展教育者科学培养人才,帮助会展专业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从而解决“供需不对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职业胜任力视角,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展开分析,并从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分比例,增加实践教学多样性等方面提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胜任素质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已逐渐运用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以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提炼出餐饮连锁门店店长的团队领导力、岗位操作能力、学习与创新、关系管理、个人品质五大职业素质因子。在具体的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以按照职业等级要求设置相应的晋级包,依据岗位核心工作要点设置轮岗包,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培养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显得非常重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这就造成了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不足,导致学生不具备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既影响了学生个人的进步,同时又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本文探究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合格的"人"和"公民"。实施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工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中的鉴别性特征。强化通识教育办学思想、把握胜任力科学内涵、做好通识教育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改革与管理、重视师资培训是实施通识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及属性,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特殊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概念和研究思路,给出了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研究的职业胜任力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