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具有管理人员、教师等多重身份。通过分析多重身份下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现状与困境,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有效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建设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在学生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样的角色定位需要辅导员不停地转换身份,从角色的转换中体现辅导员工作的多重内在需求。优秀的辅导员应该是“家长、严师、心理医生、爱心大使、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的多重角色,使辅导员有感情、有操守、有品行、有师德,恪守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高职人才付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形势下,明确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但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两种角色的内在紧张决定了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长期稳定和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今后,应努力克服辅导员"双重身份"的内在冲突,要通过合理设定辅导员岗位角色,将管理与教育适度分离,使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和学生思想教育专业化相互促进;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角色期望,逐步促进辅导员身份意识的产生;要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单一身份、多重角色"的独立群体。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教育话语体系中,身份认同是人们获得荣誉感和幸福感的源头,直接支配着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在身份认同视域下,辅导员具有制度身份、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这种多重身份使得辅导员队伍面临以下困境:一是角色冲突,辅导员身份丛集且内部失调;二是效能感低,辅导员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三是理性失衡,辅导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四是增益不足,辅导员社会支持力度低于现实所需。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从动力系统、社会支持、职业权威和职业文化等四个层面探寻辅导员身份认同的价值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既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又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实施者,是融多种工作角色为一身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工作关切到学生的成人成才,关切到学生的将来发展,关切到祖国建设的人才质量.因此,要求辅导员工作一切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指导思想,真正做到“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角色定位就需要辅导员不停地转换身份,在角色的转换中体现辅导员工作的多重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身兼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由此衍生了多重角色,成为"综合辅导员",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却是名不副实。在双重身份下,辅导员被赋予过多职责,这些职责以及相应的角色要求经常发生矛盾,导致辅导员出现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甚至角色失败。可以借鉴英国的导师制模式和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模式,结合我国高校特有的育人制度因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如让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导师,利用班主任制度优势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之路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身份性质经历了多次变迁。准确把握辅导员的身份性质,有助于科学指导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客观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成效,有效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为高校发展提供支撑。文章在综述现有关于辅导员身份性质不同定位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可以借鉴语言学中的相关研究,引入语用身份的视角,以便微观考察辅导员的多重岗位角色,进而为评估其谈话工作的沟通效果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为提升辅导员的语言沟通技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身兼多重身份。目前众多高校普遍出现辅导员队伍建设困难的问题,就此问题应该在辅导员队伍管理招聘、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实现对辅导员队伍的激励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9,(4):137-140
高校辅导员身份的变化和演进大致可以划为三个不同阶段,即从单纯的政工干部到兼具专业教师身份的认可,再到多重身份的落实,每个阶段都赋予辅导员不同的时代课题。这既是社会对高校辅导员作用的充分肯定,更是社会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因此科学定位高校辅导员角色是实现社会对他们自身身份认同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一、辅导员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及责任对于辅导员而言,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并了解自己责任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辅导员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他不仅是一名老师,还是一个干部。不仅具有管理学院的职能,还需要对学生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然而,这种思想政治的教育是与思想政治课是有所不同的。需要辅导员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努力站在学生的立场想,与学生们做朋友。辅导员虽然需要管理学生们的日常工作,但却又和普通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具有日常管理者、德育教育者与心灵辅导者的多重身份。主要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从实践角度阐明了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以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支特殊而重要的队伍。辅导员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多重角色期望冲突的焦点,进而导致辅导员职业化道路曲折和职业倦怠现象凸现。应对当前辅导员面临现实难题的关键就是角色定位简洁化,即在认同辅导员身份的前提下,立足高校教师地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本职工作。为迎接新的挑战,辅导员在明确定位的同时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3.
袁争 《河南教育》2009,(10):51-5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都提出,辅导员既是教师队伍的一部分,也是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向职业化和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但从另一方面说,正是由于辅导员的多重身份,让他们与科研有了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事务性工作繁杂、多重角色的冲突、职业发展和培养机制局限以及身份认可度偏低,高校辅导员极易产生心理压力、心理焦虑、心理失衡和心理困惑.因此,要优化工作环境,提升队伍素质,建立激励机制,优化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辅导员对学生事务的理论研究程度和科学指导程度还不够,辅导员工作的管理职能被强化,而教育职能被弱化,本位职能发生错位、缺位和异化。究其原因,症结就在于对辅导员职业本位定位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内涵方向的不明晰和发展途径方法的不客观。基于学生发展理论的视角来看辅导员的本职身份,辅导员是从高校教师或管理干部中析分出来的一种具有特定职业身份和专业化知识、技能,从事不同于日常教学或行政管理的工作,主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多方面教育、指导和服务的教育职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辅导员是从事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因此,在加强和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要立足学生发展理论,转变学生观和学生事务观,加强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科学界定辅导员的工作领域,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门化建设;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身份,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促使辅导员回归本位职业角色。  相似文献   

16.
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高校工作实践中的新课题,而辅导员作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业”地参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扮演专业人员的角色,被要求遵守价值中立原则、保密原则、避免多重关系原则、及时转介等专业伦理。由于背景的非专业性和身份的特殊性,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伦理困境时常常感到焦虑、沮丧。为了解决这种伦理困境,辅导员应充实心理学知识,提升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增强专业伦理意识;应扮演好非专业者的角色,正视专业能力,觉察自身情绪,坚定“为”与“不为”,做好专业人员的助手。最为重要的一点,辅导员应始终将当事学生的福祉放在首位,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职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生源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毕业生的服务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毕业班辅导员应在实际工作中,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坚持"辅""导"并重、"管""理"同行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深入细致地做好毕业生工作。  相似文献   

18.
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少先队辅导员履职能力、推进少先队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存在知识结构不对口,履职水平参差不齐;岗位流动频繁,队伍稳定性欠佳;多重身份加身,职责定位不明等问题。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选聘制度实施不严、培训体系不够完善、考核机制尚未健全、激励机制有待落实完善的实践瓶颈,需从规范选聘制度、健全培训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和落实激励机制等渠道,探索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最基层的力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辅导员的角色职能已经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向以学生成才为核心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着重总结了辅导员承担的多重角色职能,其中教育职能是辅导员角色的核心职能;管理职能是基础职能;服务职能是关键职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辅导员多重角色之间频繁冲突的表现,通过分析认为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辅导员角色过载、角色要求差异、角色期望差异和角色能力不足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少先队辅导员履职能力、推进少先队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存在知识结构不对口,履职水平参差不齐;岗位流动频繁,队伍稳定性欠佳;多重身份加身,职责定位不明等问题。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选聘制度实施不严、培训体系不够完善、考核机制尚未健全、激励机制有待落实完善的实践瓶颈,需从规范选聘制度、健全培训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和落实激励机制等渠道,探索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