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异性很大。为了进一步明晰区域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本文从教育投入、教育参与和教育产出这三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分类,进一步描述和分析这种差异性,为各地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进提供参考资料,从而缩小区域高等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结构与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将对区域高等教育多元发展提出必然的要求。多元发展主要表现为内涵型发展、差异性发展与特色化发展。促成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需要适度扩增区域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科专业结构分布的区域经济适切性,强化区域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构建多元化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客观属性,基于教育经费投入、高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构建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区)1999年、2005年和2010年的截面数据,采用承载力指数模型分析法,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各分量承载力及其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各分量承载力呈两极分化,且高等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与区域差异性显著。建议公共教育财政支出"4%"的增量,重点向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承载力微弱的区域倾斜,同时建立完善的省际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高校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提升高等教育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整体而言,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区域差异性较大,以区域为系统单位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使其均衡化与协同发展是新时期重要的战略目标。东北三省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属于中层档次。随着政策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转变,东北三省从一个整体区域系统的视角有必要对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大学与城市/区域的互动与共生发展由来已久。相较于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叙事中的高等教育枢纽,我国在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国际化发展方面的实践始终伴随着宏观战略、地方政策以及现实需求间的耦合与张力。就长三角等区域/城市群而言,其庞大的地理空间尺度和域内各城市间发展模式的差异性,致使在形成高等教育枢纽的过程中呈现出“双层嵌套”样态,即若干各具特点的城市级枢纽共同构成区域/城市群级枢纽。有鉴于此,或有必要在关注长三角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态势的同时,对其内部市域高等教育枢纽的建设模式加以分析,从而加深对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形态的认知,继而生发出对既有国际化理论之于本土实践适切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进行测度及动态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我国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呈现明显差异性,华东地区整体经费使用趋于有效,明显优于其他区域。其次,区域内不同省份间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同样呈现较大的异质性,其中经费使用效率较高的有浙江、北京、重庆、湖北、辽宁,而使用效率较差的有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最后,我国六大区域中只有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整体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是不断提高的,而其他区域则呈现下滑态势。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不同区域完善高等教育经费资源配置,提升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为了进一步明晰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文章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2个指标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类。本研究结果可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亚洲已有1/3的国家进入普及化阶段,总体呈现出大规模、高增速的发展模式。过去四十年间,亚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幅超过七倍,亚洲已经成为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从区域特征来看,亚洲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出由加速增长向降速增长转变的共性,同时又在增长速度和均衡程度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亚洲高等教育发展显著受到经济、人口、政策及文化等多因素影响,未来,亚洲仍将是全球高等教育成长最快又最不均衡的区域,地区协调发展需要各国政府间付出更大努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地方普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性支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均衡性问题,表现为地方高校经费拨款额增长未与地方高校规模扩大及区域经济发展同步;各区域地方高校生均经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且与地方经济并不协调;地方高校公用经费普遍短缺并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特点。为此,应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拨款额度,并建立相应的地方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资的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调整教育事业费内部结构,增加预算内公用经费比例,完善高等教育经费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对国家社会经济大系统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诸多负面影响。本文以河北省十一所理工类高校2013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建立河北省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理论体系,并采用AHP构建河北省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体系,为进一步提出就业区域流向引导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是一种宏观视角下的新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突出强调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模式,及其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人才资源积聚、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区域竞争力等多个方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辽宁高等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域资源分布不均衡。新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思路的同时,也使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矛盾更为突出。充分利用辽宁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结合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通过一系列手段促进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加强高校的区域积聚效应,弥补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现有不足,才能实现辽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教资源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提升区域高教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互动发展,推进区域高教资源统筹发展为目标。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战略及其自身的深化,为高教资源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高教资源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构建凸显区域主体需求的协作机制;完善基于绩效具备区域导向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构建宏观调控与自主适应的学科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重视区域高等教育过程性质量的监控机制;构建引导高校毕业生区域分布合理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基层电大以办学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服务于区域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天津电大河北分校提出"社区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的口号,形成了"高校指导,街道主管,其他机构配合"的运作模式,提高了数字化学习典型示范中心的管理水平,有效地实现了学校发展与区域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地方经济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专业结构;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提供科学技术资源,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越来越予以关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协调发展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情况、现存的问题以及以后的发展对策均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创新之处对此著作作了简要的评价,并指出少许不足之处,以期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  相似文献   

16.
加强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实现西部高等教育一体化,对整合西部高等教育资源,实现与我国主体功能区相协调的区域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突出的现实意义。为此,就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而言,加强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发展,是当前西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还存在区域间高校分布差异过大、教育资金分配不均、教育资源缺少共享等问题,其主要形成原因是不同区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差异过大和国家政策、制度调整的影响。均衡配置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需要以系统论、结构论等资源配置理论为指导,进行我国高等教育区域资源均衡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以"首都教育"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具有相关性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趋势 ,沿海地区展开教育资源竞争 ,以此带动人才战略、技术升级和产业换代及文化发展。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背景下 ,教育被列入第三产业 ,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可能也有必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研究北京地区高教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以及高教向边缘发展 ,向沿海发展 ,向企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着新一轮资源配置 ,高等教育走廊和远距离校区就是资源重新配置的表现。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以及与交通及通讯事业发展的相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特色是社区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在服务性、普及性、多样性、开放性四个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发展社区教育更应突出其地理区位特色,基于人口结构特色,做到目标导向鲜明,教育功能分化,办学主体多样化,实现社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建特色社区教育,首先应更新社区教育理念,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加强现有高校与社区的沟通联系,同时利用现有的社区各种的教学资源,设置多样化、灵活性、适应性、兴趣性、选择性、前瞻性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源共享的实现,是高等学校体制改革和提高办学效益的一个共同出发点。在当前,要打破体制机制,以基础设施共享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投入效益;要依托社会环境,以教学资源共享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加速人才互动,以成果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强调全面融入,以文化资源共享齐抓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