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性的指导与最终归宿。而对于教育目的最终指向是“社会”还是“人”,其中就渗透了个人对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本文从哲学层面分析了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并对我国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依据当前我国的国情、“人”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的规律,我们应该确立培养“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根据学校教育主体的需要对学校教育价值的选择与追求的一种倾向性,即对学校培养什么样人的规定,它决定着学校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等.当前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意欲替代生存价值取向;生命价值取向“虚而待实”等主要问题.有鉴于此,“有意义生存”教育理念指导下确立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在统一兼顾偏移中选择学校教育价值等,是学校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的缺失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取向,分析了现代教育面临的种种危机、表现及其成因,提出了现代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河南教育》2005,(7):16-17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客。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认识、判断和选择价值理念、价值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标准和方法。价值教育是一种“规范教育”,是向学生进行特定价值观念、价值规范的灌输。从本质上来说,德育更体现为一种价值观教育:在开放的环境里,如果仅仅是把德育定位在“价值教育”层面上,对学生只是进行某些规范、标准的灌输,必将导致德育实效性的欠缺。德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但并不排斥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5.
循证教育理念正在逐渐深入教育各处脉络,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然而,循证教育理念是不完善的,这主要来源于其实证主义哲学本质所固有的理论困境。从教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伦理观四个维度探讨循证教育的局限性可以发现:在本体论维度,循证教育是一种还原性实践,忽视教育的生成性;在认识论维度,循证教育追求“研究—实践”的确定性,忽视教育中的不确定性;在方法论维度,循证教育的“方法—目的”是一种线性关联,忽视教育中的非线性关联;在伦理观维度,循证教育遵循实践的技术命令,忽视教育中的价值维度。从以上四个维度对循证教育进行的批判和厘清,为建构其实践原则提供了理论前提。因此,循证教育完善自身要基于以下原则:引入教育判断力,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注重证据的价值判断,以达致教育问题的本质;厘清“目的—方法”的主客位置,重视“目的—方法”的内在关联性;构建复杂性和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体系,对教育进行整体性把握。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对人的全面自由的追求,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表现在可行能力的提高和充盈上。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向度包括三个方面: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中心是学生的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整体发展。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三个基本条件: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从“成才”转向“成人”。课程价值取向从“封闭”转向“开放”,质量价值取向从“单一”转向“多元”。  相似文献   

7.
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使教育向着一定倾向发展。甚至在特定意义上,人们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通过主体的能动作用,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价值模式的教育。人们要教育发挥什么功效,要新生一代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即创建什么类型的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无不受教育价值观决定”。(孙喜亭:《教育原理》)从本质上说,我国教育价值取向是一种注重工具性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无疑带来了社会的重大发展,但由于其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也导致了教育的诸多弊病。当然,建国60年来,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教育中要以人为本,直面人的心理内在层面,回归人的生命本体,顺应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直指“生命的体悟”,以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为基本价值取向,认为“真正的教育智慧就是建立在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和对两者沟通的体悟的基础上。”重视在教育中挖掘和展现个人的生命价值、体现生命的尊严与欢乐,这是叶澜“新基础教育”的核心。我国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上海市,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取向,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积累了十分有意义的经验,给全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的缺失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论述了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取向,分析了现代教育面临的种种危机、表现及其成因,提出了现代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2,(1):93-100
重新审思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对教育价值密码的探索,也是对教育价值的解码。近代以来,教育目的表现为自然取向、社会取向、文化取向等三种形态,分别旨在培养自然人、社会人与文化人。杜威批判性地论述了这三种教育目的形态,对其优劣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引申和论证“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是杜威关于个体的发展观、生长观与对民主社会追求的集中反映,其中关于教育目的的思考更是与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生长以及如何建构社会民主紧密相联。这要求当前学校教育要坚守教育的根本立场,关注儿童自由生长;回应教育的现实需求,遵循教育的生活向度;依循教育的民主旨趣,追寻民主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1.
李昕 《文教资料》2007,46(6):147-148
闲暇时间相对增多,促进了教育对闲暇的关注。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培养,追求的是一种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相契合的价值取向。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不同价值主体的价值取向导致了闲暇教育内涵的异化。思想理念的转变才能回归闲暇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教育价值取向持不同的观点。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心理倾向说”“客观标准说”“行为趋向说”。在对历史不同的价值取向了解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所谓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教育主体按照当前的认识水平,以一定的客观价值标准为依据,在实践其教育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趋向。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教育过程中教育功利性是最严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和重结果轻过程。应从价值重塑、实践纠偏、制度变革和文化导向方面寻求解决路径,让教育回归本质,重塑教育价值取向,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教育价值取向中。  相似文献   

14.
体现教育个性,富有弹性的“科学生活”价值取向;体现以学为本,确立“科学兴趣”核心地位的价值取向;体现现代知识观,重视发掘潜力的“科学方法”价值取向;体现时代要求,人文色彩浓厚的“科学环保”价值取向;体现幼儿教育特点,重视综合实施的“科学——情感——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文安认为:“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张志勇则认为:“创新教育是由接受教育发展而采的,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诉诸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责任力养成的教育目的取向;二是选必结合、内外兼顾的教育资源建构取向;三是身心体悟、思—学—练并举的教育实施取向;四是专兼结合、教研修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向;五是"大显身手"兼"小试牛刀"的创业教育评估取向。大学生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实现应当遵循实际、有的放矢地展开。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有无目的”是针对杜威“教育无目的”这一命题提出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在“教育作为工具”和“教育作为生活”这两种不同语境中加以理解和把握。“教育目的”理论充满着价值判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18.
钟鲁斋是我国早期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和比较教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比较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及国别比较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5年他编著并出版了《比较教育》,对我国早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该书中,他具体阐释了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比较教育具有教育借鉴的价值取向;具有构建教育科学体系和促进其他教育科目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方法论构建的价值取向;具有实现教育“本土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研价值取向迷失”。是笔者对当今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部分研究者意识姿态的判断。这种判断,在理论上应该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能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弱智到对教育科研“改进实践,提升质量,促进发展”的价值取向茫然无知。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摆在我们面前:一些研究者因为对“功利”的不恰当追求,研究行为与价值取向错位,科研本质内涵虚空。这一点不仅为旁观者所察觉,而且为研究者自身所体认。可见,教育科研价值取向迷失,不是因为研究者无知,而是显而易见的“明知故犯”!这种不合常理的现象揭示:教育科研遭遇现实困境与尴尬。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育目的"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目的”涉及教育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必要对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再认识,以期形成有关“教育目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较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