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师批评学生,本是一种教育方法,但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却屡屡发生学生殴打老师、家长控告学校的事件。老师正在日渐变成弱势群体,一些地方和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进而出现了"过去是教不严,师之惰,现在是教得严,师之错"的教育困局。当师道尊严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似乎我们该反思,对孩子乃至未成年人的保护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是  相似文献   

2.
学校每年都要处理一些学生违纪事件,大多数处理能够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但也有部分家长、学生不理解学校"惩戒"的目的,往往对学校、教师兴师问罪,有的家长甚至辱骂、威胁老师,使教师们身心疲惫、心灰意冷。我深感教育"惩戒"这个话题太沉重,它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是惩戒教育是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在平时的测验中,教师发现一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考得不理想,教师便对该生说:“你怎么考的,怎么才考了80多分,就连某某某同学(平时学习较差)都考了85分。”教师虽是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但一经透出,它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老师的心中,学生仍然有等级之分,教师关注较多的往往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关注却较少,某同学也会因此句话而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挫伤,刚刚燃起的一点学习热情,可能就会因为教师的这一句话,学生从此就会一蹶不振,对学习失去兴趣,成为学习上的一名差生。以往,…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师心理成长"是学生对老师期望的需要我们曾在高一学生中作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怎样的老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一月,笔者作为教育教学检查团成员在一所中学督导时看到,升旗仪式上,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在学生队列一侧整整齐齐地站成两列纵队。值日老师一声号令“立正!向老师看齐!”全场鸦雀无声。随着庄严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笔者心头深为该校的创举激动不已。“向老师看齐”,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号令。“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做好”,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语言,都溶融在一句简明的话语中:“向老师看齐!”  相似文献   

6.
忻叶 《江苏教育》2013,(4):21-22
<正>在采访这些"名师"时,我们都要问一句,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靖江中专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土?答案各有角度。商联红说学校没有让老师坐班这一点最重要,这样老师想去钻研就有时间有精力;毛越峰觉得是学校舍得花钱在教师培训上;刘瞳同意商老师的看法,还笑着补充一点,"学校从上到下关系比较融洽,领导教师时不时地在一起吃吃饭打打牌,氛围轻松";潘玉山说关键在于学校非常支持教师下企业,并为此提供各种便利;仇靖泰则认为学校在扶持个人成长方面竭尽所能,哪怕老师拿了一张培训的邀请函来,只要校方觉得对教师有用,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上课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所以,在学校里,一般也把上课称为讲课。讲课的效果有好坏之分,这一点众所周知。可是,上课时老师应当讲多少才合适,"讲"的多少对教学效果有什么影响,这类问题恐怕多数教师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某位学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介绍她在英国大学教书的经历,其中谈及英国学生常常会嫌教师讲得太多。相比之下,在我们的学校里老师则生怕自己讲得太少。不但上课大讲特讲,下课了有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徐曼曼 《教育》2012,(34):23
学生:老师,学校让抽烟吗?教师:不允许!学生:那犯烟瘾怎么办?教师:偷着抽,千万别让老师抓住!学生:学校让搞对象吗?教师有点不耐烦了: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搞对象的?学校不允许学生搞对象!学生又问:打几次架学生才会被开除?教师回答:打一次架就开除!以上是某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有人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叫做"剩生",也就是各类学校招生后剩下来的那些"没人要"的学生,中职学校要让这些"剩生"进得来、留得下、学得好,  相似文献   

9.
李颖 《教育文汇》2005,(9):19-20
在上海市三女中党委书记杨振国的案头堆放着厚厚一叠材料:150多位教师刚刚交来的“作业”。从来只听说学生要做作业,现在怎么老师也有作业了?原来学校为了配合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都要求老师写一篇教育心得,可以是论文,可以是个案分析,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学校对每篇文章进行评比打分,并将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几年,时不时就有媒体报道中学生自杀事件,令人痛心。在责怪孩子不该走上不归路的同时,作为老师,我们也该反省我们的教育方式。当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我们是否给予关注?驱除学生心理上的阴霾,给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作为政治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更应该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一、关注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学生选择老师"文章,学习了少数学校先让自己的教师"演讲"、"才艺展示"和"答辩",再由"家长和孩子投票选择教师"的"先进经验",读后如刺在喉,不吐难受.笔者以为,该校让学生选择老师这一做法背离了中国的教育现实和学生实际,是不懂教育规律的做法,似有做秀之嫌.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一生当中要做的事情何其多,可是哪些事是必须要做的呢?我觉得有5件事情当老师的必须学着去做:其一,教师不当"演奏家",而要学做"导演"案例:一节课后,一个学生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嗓子都讲哑了,上课少说点吧。"老师说: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兼职的益处 1.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师本位"的思想教育以人为本.评判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学生受益情况应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必须承认,教师个体之间对知识的认知,把握,驾驭能力是有差异的,好的教师可以用百种方法教授一个学生,而差的老师只可以用一种方法教授百个学生.中国教育的弊端,往往是要求学生去适应老师,而不是老师去迎合学生,这种本末倒置酿成的后果是,一些墨守成规、自认为高明的老师,并不受学生欢迎,教师兼职是一种市场行为,通过市场竞争,适者生存,得到学生认可的教师受到欢迎,那些抱残守缺的老师被拉响了下课铃声.  相似文献   

14.
学生尊敬老师不仅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而且是学校教育中促使学生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老师爱护学生既是教师职责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老师要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两大主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最理想的境界,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教师,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环境、地位不同,但都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生.蔡元培、叶圣陶、斯霞、  相似文献   

15.
肖海燕 《辅导员》2011,(36):31-32
最近看到一个调查数据:三分之二的被访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交流,75.8%的被访中小学生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谈话。从教育行政部门到每一个学校,一再强调要重视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敢与教师交流呢?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师道尊严的影响。师道尊严在我国有太久的历史,可以说是几千年的沉积。这一意识在教师及中国百姓中根深蒂固,要一下子根除那是谈何容易?我们的老师心中想着以学生为本,但一到行动上就放不下老师的架子;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老师",家长  相似文献   

16.
"这里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学校有学校的味道,老师有老师的味道,学生有学生的味道。这是我理想中的乌托邦。"——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歌词作者做教育记者20多年,也羡慕过不少学校的教师,但迄今为止,最羡慕的还是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工作的教师们。因为,2013年3月5日,我有幸造访了这所山城盲校,并在那里盘桓多日。这是我第一次与一所盲校这样近距写在前面  相似文献   

17.
正"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8.
左耀明 《考试周刊》2013,(77):163-164
一位教育家说.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时候说教往往是失败的。教育是存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学生到学校是接受教育的。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遗憾的事。这都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痕迹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9.
惩戒既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手段,也是学校用于维持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管理措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曾说:"凡是必须使用惩罚能够有益处的地方,老师就应当使用惩罚。无论哪一个教师,都不应该矫揉造作地说:‘我是圣人,不使用惩罚’。"那么在我国学校是否依法享有惩戒权呢?如果是,又该如何区分合理的惩戒与违法侵权呢?【案例】马某系某小学六年级某班学生,温某系该班班主任、语文教师。某日上午,温某在给该班学生上语文课讲评试卷后让  相似文献   

20.
近期学校响应区教委号召开展了"我喜爱的教师形象"调查活动,结果喜欢"年轻、漂亮、有活力的老师"的学生比例竟高达87%!当时我心里很不舒服,学生大都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那我们这些"人老珠黄"的教师岂不是该退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