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教研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乃至推动学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探索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以及路径尤为必要。基于宁夏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境况,以"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为例,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研究表明,专业发展需求是开展教师培训的前提,通过"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校本教研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结合实际,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发挥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师自我反思;借助专家引领,提高校本教研深度;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改革评价方式,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结合实际,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发挥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师自我反思;借助专家引领,提高校本教研深度;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改革评价方式,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校本科研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将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让校本科研与学校常规的教研同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场所,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阵地;同事是专业成长的合作伙伴;教室是校本教研的实践场所。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一、常规管理,制度保障学科优秀教师担任组长的六个教研组,每学期初都根据教导处的教研工作计划及本学科的工作目标、重难点问  相似文献   

6.
王建华 《天津教育》2012,(11):50-51
校本教研伴随新课程实施而产生,被视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学校新的教研文化的形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教研真的成为了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校本教研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需要兴趣、热情,更需要实践和执著的毅力。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实效。我对校本教研确实情有独钟,并在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校本教研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形式。立足校本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成为我校广大干部教师的共识。为此,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本教研整合模式,确定了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一以校本科研转变教师的研究方式,以校本培训夯实教师的研究基础,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科、训、研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个性化、本土化的教学研究方式.是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研究手段和方法。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在学校,作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使教学科研一体化,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在校本教研中,教学与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我们的做法是将教学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学化,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行动研究来实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最后运用课题研究成果来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教师培训的常态,要保持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开展有效校本研修,必须落实以校长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必须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和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必须遵循针对性、自主性、灵活性的基本原则;必须具有校本学习、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三个维度的物质支撑。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学校为沃土、课堂为基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发展的丰厚沃土和不尽源泉。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加特长发展;两种实施途径:校本教研与学习型组织结合,校本教研与科研互动;三级实施层面:领导管理组,专家导引组,教师核心组。  相似文献   

12.
因为许多教学研究与本校教学渐行渐远,我们提出了校本教研;因为许多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需要严重脱节,我们又提出了校本研修.从教学研究到校本教研,再到校本研修,基础教育科研的指向越来越具体,其目的无疑是让教研提高教师、促进教学、发展学校的主要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然而,要真正实现校本研修为了教师、为了教学、为了学校的目标,还需坚持八项注意.  相似文献   

13.
构建教研平台,引导教师开展积极有效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介绍基于微格教学的校本教研的内容、流程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基于微格教学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策略,即以观摩反思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以协作研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生态、以同侪互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以建设立体化专业发展档案袋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14.
因为许多教学研究与本校教学渐行渐远,我们提出了校本教研;因为许多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需要严重脱节,我们又提出了校本研修。从教学研究到校本教研,再到校本研修,基础教育科研的指向越来越具体,其目的无疑是让教研提高教师、促进教学、发展学校的主要作用得到  相似文献   

15.
张世明 《教书育人》2013,(25):36-37
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先选择。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自身努力,也需要一些有效的教研活动的浸润。近几年,我校将校本教研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通过一些行之有效校本教研的引领,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学反思——关注教师研究的自觉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等进行理性化的审视、分析和反省,并用文字进行概  相似文献   

16.
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开展校本教研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开展校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和现实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校本教研以其明确的目标指向、与学校和教师的天然联系以及能动、鲜活和不断创新等特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现实的有效途径。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推进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符合教师成长规律,它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互相关心爱护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笔者所在学校对校本教研形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从群体学习式校本教研、先导小组式校本教研、引领式校本教研、合作式校本教研、联片式校本教研、网络式校本教研六个方面阐述了校本教研的做法,及其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与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研工作的领域在不断地拓展,其发展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亟待提高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构建教研共同体实施有效教研,问题引导改革,开展行动研究,科研引领教研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校本教研以本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本校教师为研究骨干,以选用符合本校实际的教研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在本校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改革实践为途径,以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本校教学发展的生产力,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因此说,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解决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标,系列化的相应制度是校本教研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陈华忠 《辽宁教育》2012,(22):74-75
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呼唤教研的重心下移,呼唤教研真正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也就是说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课例研究: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已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课例研究作为一种“草根研究”,可以防止校本教研过多行政干预;关注长期目标,改进校本教研过多注重短期效果的弊端;是一种共享的专业文化,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给校本教研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