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2015年,台湾大学入选台湾地区“迈向顶尖大学(一流大学)计划”两期。通过对台湾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行动与效果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台湾大学创建一流大学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纵向比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大学排行榜的相对位置却呈现下降的趋势,与预期目标形成反差。台湾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个案解构说明:“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有效地集聚资源促进大学综合水平快速提升;但对排行榜的相对位置变化要有理性的看待,排行榜只是“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的参考,不能以排行榜位置变化作为“一流大学”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允许高校保留自身特色并不断地自我超越,这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评价理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大学评价》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对长江大学的排名进行比较分析,可为长江大学开展战略管理和年度发展评价提供新的视角与办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对"学生规模、生师比、研究生比例和留学生比例"等四个大学结构维度的分类,基于THE世界大学排名2019年数据,比较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四个大学功能维度上的差距。研究发现,具备"小型学生规模、大生师比、中研究生比例和高留学生比例"结构特征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其大学整体功能发挥方面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4.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排名在各国出现并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大学排名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本文将详细介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方法,全面分析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结果,系统探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问题,并将对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等三个方面,对第一届“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提出的若干观点做了简要的述评,既探讨了世界一流大学排名的方法论问题,也探讨了这类排名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应该尽可能趋其利而避其弊,以促进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6.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道路,具有由大学运行与发展的共同逻辑和基本规律决定的共性,也具有由大学运行与发展的生活环境和影响因素决定的个性,呈现出以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为基础的多样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走中国道路,既有理论层面的可能性,又有现实层面的必要性,还有实践层面的现实性,即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必然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走中国道路,既离不开作为战略规划、制度供给、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监督管理以及信息服务主体的国家的强力推动、顶层设计以及统筹谋划,也离不开作为基层行动主体的大学的自主探索、自觉行动以及自发建构,即要走国家行动与大学自主办学耦合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大学纷纷开始实施战略规划活动,我国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也纷纷开始了自主性的战略规划活动,然而对于大学战略规划活动的有效性问题却始终存在争议,相关实证研究也呈现出支持和否定两种结果。但对大学来说,实施战略规划至少可以有效终止组织内的争论、凝聚发展力量,同时战略规划还是大学回应外部利益相关者重大关切的工具。大学实施战略规划肯定会出问题,但出问题并不表明战略规划在本质上是无效的,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应对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大学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战略规划是为了帮助其更清晰、更有效地思考。此外,如果大学不实施战略规划,就会挑战现有秩序,丧失合法性。以上这些理由决定了大学不应该回避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现有的7个全球性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考察,并选取其中不同年度的10个排行榜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入选10个大学排行榜前100名大学的入选频次的统计,得到在众多排行榜中的世界一流大学群体,并从入选频次角度来考察世界大学的分类和定位。同时分析了我国各高校在10个排行榜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以软科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为依据,对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数量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在各大学和各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统计表明: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在多个学科领域拥有较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大多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还是在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整体上,我国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较多,世界一流大学较少;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学科领域的分布不均衡,世界一流学科主要集中在工学领域。“双一流”建设后续进程中应适当调整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强化学科发展的均衡性,从重点关注一流学科“点”的建设到更加关注大学的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汤姆森高引用科学家数据库中2430名高被引科学家为样本,以上海交通大学ARWU排名为大学竞争力的依据,对科学英才的机构迁移与大学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竞争力越强的大学汇集的科学英才数量越多;大学竞争力越强,从校外招聘的科学英才比例越低;且大学竞争力越强,科学英才留下来的可能性越大。同时针对中国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加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优化人才引进的环境;注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自我培育高水平师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 Accreditation Council of Taiwan (HEEACT) was established in 2005 and began to accredit 76 four-year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wan in 2006. Commissioned officially with a dual mission, HEEACT has been encouraged to conduct various ranking research projects, including global and national ones starting in 2007. One of the HEEACT’s most influential rankings is “Performance Rank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for World Universities.” Given the fact that more and more national accrediting bodies are developing ranking systems, these dual roles like in the HEEACT case have led to many discussions and raised severe criticism in the quality assurance community due to their different aims and approaches. Therefore, the purposes of the paper are to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varying quality assessment tools in higher education, to analyze their impact on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and to examine the conflicting roles of HEEACT while conducting both accreditation and rankings over the institutions that have been granted the two major national Research and Teaching Excellence Programs.  相似文献   

12.
学科是大学的根基和细胞,是否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很大程度影响到一所大学能否成为世界一流。通过研究泰晤士高等教育、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大学排行榜,观察其学科评价的异同,就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世界一流学科进行学理探讨,进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科宽度和广度、学科国际地位、研究原创性、学科平衡等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的一流大学建设研讨会(2007),围绕大学内涵发展、对大学的制度创新和大学文化等事关一流大学建设进一步推进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富于积极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距离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世界一流大学的产生与教育投入存在必然联系,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继续加大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同时高等院校也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文化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证明,大学精神文化是造就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而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存在着大学精神文化的缺失,需要我们从独立精神、学术自由、特色理念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and the new ‘products’ based on rankings data in the period since mid-2011. It is a summary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EUA)-commissioned report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Their Impact, Report II’ which was launched in April 2013. It covers the changes in the ranking methodologies which have been the most visible in the CWTS Leiden Ranking and Webometrics and which have replaced some indicators with newly designed ones. Changes have been made in other rankings as well, but they are less visible. A new U21 ranking was launched in 2012. It is an attempt to rank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rather than individual universities. New rankings by conventional ranking provider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 reputation rankings or reputation indicators the scores drop even more sharply than in the most élitist rankings and therefore can be used for even narrower groups of universities. Several ranking providers have started their own data collections and combine ranking data with the data from the newly established data collections and use them for several multi-indicator classifications or profiling tools. QS has been most productive and has added not only classification and profiling tools, but has also launched a ranking of student cities, and ‘stars’ that universities can obtain. Generally, the rankings’ impact is growing. Let us see where it will bring us. At the same time, some rankings providers have changed language and explain the biases, flaws and misunderstandings created through misuse of rankings or using ranking indicators without proper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7.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currently attract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nd it is often assumed that such rankings may cause universities to prioritize activities and outcomes that will have a positive effect in their ranking position. A possible consequence of this could be the spread of a particular model of an “ideal”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tests this assumption through an analysis of a sample of research-intensive universities in the Nordic region.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with institutional leaders and staff from central administration, the study explores whether high-ranked Nordic universities take strategic measures as a response to global rankings, and whether the traditional identities of the universities are changing, as they are influenced and affected by the rankings. The study shows that rankings have a relatively modest impact on decision-making and strategic actions in the Nordic universities studied, and that there are few signs of rankings challenging the existing identities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8.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可视化成果方面成绩显著,但在无形的文化资本方面仍然薄弱。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建构,就是要瞄准世界一流,凸显中国大学的理想与追求。从共性维度,大学文化建构要以大学理念为先导,坚持“崇尚学术”的核心理念,形成保障学术发展的学者共同体。从个性维度,大学文化建构要以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厘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文脉络,挖掘校本文化资源,形成中国大学特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加强品牌建设是地方高校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日益流行的大学排行榜已成为地方高校进行品牌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当地方高校过多倚重尚待完善的大学排行榜时可能会对其品牌建设产生诸多潜在的消极影响,包括诱导地方高校品牌建设追逐盈利、过度重视品牌策划、过度倚重硬实力建设、盲目设置热门学科以及消解教育发展的正确理念等。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坚持核心竞争力建设、积极提升高校软实力、注重优势学科发展和坚持办学特色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去降低甚至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第一个大学排行榜是由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于1983年首创的.其实我国也有第一个大学排行榜,那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于1987年首创的.大学排行榜在美国始于市场,而中国始于科学;在西方责难表现为学术批评,在中国则往往表现为道德审判.大学排行榜之未来:1%研究型大学,主要采用科学计量学指标;99%非研究型大学,主要采用教育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