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从近年来主流话语体系的表达来看,从“校园文化建设”到“学校文化建设”的转化,意味着文化建设的重心从外延到内涵的转向。基于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彰显教育主张,越来越成为一种办学需求。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也把“营造育人文化”作为六大专业职责之一,并对校长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诸多要求。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成“品”和校长成“家”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一个基本共识。然而,纵观目前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可谓问题众多、误区重重,原因大多为忽视了以核心理念为逻辑起点进行文化建设的构架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校长的文化自觉是校长和他的领导团队在追求学校创新发展中对学校深刻的文化思考和积极实践,体现在校长在办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动选择上。校长是否具有文化自觉,决定着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深度和厚度,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水平。从今天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所承担的使命来看,要格外强调校长的文化自觉,这是社会对办教育者回归教育本质提出的新期待,也是时代对“教育家精神”和“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新要求。我们可以从下面三对关系来理解。  相似文献   

3.
翻开各类教育书刊,有关学校文化的内容频频出现在视野中,文化已经成了当前学校发展中校长们孜孜追求的时尚。于是,“文化”在学校遍地开花,以至于谈到学校成果时,校长们莫不以“学校文化”自居,沾沾自喜。笔者认为,对学校文化的崇尚至少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方向,一种追求,从这个意义讲,值得额手庆贺。因为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发展之根基。校长是学校变革的领导者和学校文化的缔造者,校长课程领导是学校变革和文化生成的“引爆点”,校长必须正视来自多方要求的变革任务;充分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引领学校变革,在学校变革中发展学校文化,使学校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王洪伟 《江苏教育》2007,(17):55-55
从国家对校长的管理制度改革来看,中国的中小学校长角色定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校长是在目前校长选拔、任用、评价制度下被“相中”而配置在某所学校的管理者。其主要心态是组织上“要我干”。一个“薄弱学校”或者“一般学校”的校长,其成长为“好校长”的路径是经上级“配置”到“重点学校”去,而重点学校的“好校长”“配置”到“薄弱学校”或“一般学校”有时会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到底如何认识、形成?在这方面,工作中的一线校长具有相当大的发言权。本期,上海市中小学的三位优秀校长结合自身的办学实践,从“学校文化的内核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期信箱转载的是内蒙古巴盟团委开展的“春风”活动中,在五原县第六中学推出了“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和巴盟青少年心理咨询心语”热线。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心语”服务热线从3月1日开通以来,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修养,“心语”热线如春风化雨正在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田,这里向读者推荐五原中学高崇毅老师的一篇“一名心理老师的工作手记”题目是: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到底如何认识、形成?在这方面,工作中的一线校长具有相当大的发言权。本期,上海市中小学的三位优秀校长结合自身的办学实践,从“学校文化的内核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沟通与分享成为国际化生存的主要形式的今天,笔者认为“文化人”不仅特指专门从事文化事业和宣传工作的人,还应是文化素养和文化品味较高的人,能够站在文化发展前列、投身并促进主流文化发展的人,是注重文化消费、文化开支占支出比例较高的人。我们之所以把校长与“文化人”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皆因为在今日二者有了相互联结的基础与可能,同时从文化角度对校长本体做新的剖析对当今盛行的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校长作为“文化人”的必然性(一)学校文化功能的发挥要求校长成为文化人学校与文化之间的作用是交互的。谈学校的文化功能,显然,指的是学校对文化发展的作用。那么学校的文化功能何在呢?首先在方向上,学校代表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方  相似文献   

10.
翻开各类教育书刊,有关学校文化的内容频频出现在视野中,文化已经成了当前学校发展中校长们孜孜追求的时尚。于是,“文化”在学校遍地开花.以至于谈到学校成果时,校长们莫不以“学校文化”自居,沾沾自喜。笔者认为,对学校文化的崇尚至少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方向,一种追求.从这个意义讲,值得额手庆贺。因为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一种信念,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是若干年以后当学校人事全非的时候,仍积淀在学校中持续引领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在天津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感受了一次“隐形”的团体辅导过程。全国知名校长张红和她的团队成员董耘、张春媛老师,用微笑、参与、体验、同感的方式,把来自全国的专家们带进了“人与自然博物馆”、“心灵视野阅览室”、“听心轩”、“心语阁”、“释放空间”……  相似文献   

12.
校长的“主张”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至少包括办学主张、教育主张和育人主张三方面。校长的主张是“生长”出来的,它至少有三大来源:校长所在的本土文化生态和学校文化生态、校长所处的时代以及校长的生命实践。对于已经“生长”并“提出”的主张,需进一步思考:“主张”与“学生立场”的关系、“主张”与“教师发展”的关系以及“主张”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如此,才能使校长的主张与人的生命成长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开学前应庞荣瑞校长邀请,参加星辰实验学校湖塘桥实验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论坛”,庞校长与300多名教师一道探讨“如何打造高品位学校文化,以追求学校可持续发展”,会场气氛热烈,颇有感触。与此同时,又发现春节刚过,不少学校就紧锣密鼓地办辅导班,组织补课,老师、学生苦不堪言。这一鲜明对比,不由令人想起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从学校层面来说,在一定条件下,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素质实施水平。  相似文献   

14.
左亚 《今日教育》2013,(3):27-28
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重要,制度建设也重要,但学校文化建设更重要。用校长个人情感去管理人,我以为属于学校管理的浅表层面,属于“人治”;通过制度管人,谓为“法治”;学校管理最高境界应该是用文化约束人,称为“文治“。  相似文献   

15.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2,(24):34-34
校长要从“管学校”走向“办教育”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李瑾瑜3月6日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从“管学校”走向“办教育”是现代校长的新使命,这意味着校长要从人、财、物、事所构成的“有形学校”的权利性管理,转向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学校与教育、教育与人的内在关系,也意味着校长对学校教育本质特性与价值的坚守,更意味着校长对教育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学校的自主办学权将逐步得到落实,传统的“管理型”校长将逐步地向“领导型”校长过渡,校长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将会对学校特色和风格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将来的学校将会是典型的“校长式学校”。“校长式学校”的最终实现,有赖于校长实现其有效领导的多种资源,即管理技术能动资源、教育教学能动资源、象征性能动资源、文化能动资源和创造性能动资源等五种主要的能动资源。  相似文献   

17.
“校长推门听课”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学校校长深入一线课堂,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校长推门听课”是推动每一位教师构筑理想课堂的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更是推进学校“以师为本”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校长推门听课”也时常面临尴尬,管理者只有化弊为利,才能使“校长推门听课”真正成为一种学校管理文化,为课程改革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会主办、敬业中学承办的“文化兴校——校长论坛”于2006年5月26日在敬业中学举行。敬业中学张康源校长首先作了“‘敬业乐群’铸师魂”的专题发言,介绍了敬业中学对文化兴校的思考和实践探索。七宝中学仇忠海校长、江宁学校吴庆琳校长、大同中学杨明华校长分别发言,介绍各自学校在文化兴校方面的做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吴钢教授作了“学校文化的重建”的专题发言,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教授也就“文化兴校”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黄浦区教育局姚仲明局长最后发言,谈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大会还进行了专…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安阳幼儿师范学校位于七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东北隅的洹水之滨。殷商古韵、洹水悠然,赋予了这所花园般的幼儿师范学校以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人文精神。近年来,安阳幼师在王保林校长的带领下,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人格、帮助教师营造职业幸福、建设幸福和谐平安校园的新境界、新途径、新方法。在弘扬“幼师精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研究,坚持以“人”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注重发挥学校文化的辐射功能,探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融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构筑起比较完善的“幼师文化”体系。王保林校长从1999年开始全面主持学校工作,他无疑是安阳幼师走向文化立校、文化育人、文化兴教的见证者、开拓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使教学领导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校长需通过专业引领、文化重建、学校愿景构建等策略,实现由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到以教学为主的“领导”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