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后可以产生六方面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扩展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发挥示范作用,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师生全员参与评改作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温薇燕 《考试周刊》2012,(27):123-124
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高低取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即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前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人才的信息素养呢?首先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树立信息技术教学的培养目标;其次从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着手,分析出信息技术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感悟力和正误判断力,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使用能力;最后总结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以培养上述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素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式的改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表达交流,培养尊重他人成果、平等共享,自律负责的理念;注重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和应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积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意识。  相似文献   

6.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鼓励学以致用,把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7.
一、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8.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够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智力方面同样不可小视。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引导观察,培养观察能力;注重理解,培养理解力;任务驱动,培养注意力和思维力;动脑动手,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和网络日渐普及,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越发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  相似文献   

10.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教育领域内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深入,人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潜能的促进作用。文章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独立学科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主要任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对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影响;(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准确使用能力,包括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相似文献   

12.
王慧 《中小学电教》2008,(11):58-58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探究、发现、创新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深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课堂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潘刊 《成才之路》2009,(20):88-88
一、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一、信息技术学科中自主探究活动的一般设计原则1.科学性。在设计自主探究活动时,应遵循其科学性原则。遵照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蕴含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本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有的,但是教学效果却一般。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为了更好地做到这点,首先谈谈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开展对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要正确理清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开发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