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是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清代统治者尤甚,不仅颁行农书,还刊刻“耕织图”以劝农耕织,《御题棉花图》便是其中之一.《御题棉花图》是中国古代唯一记载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的耕织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而成,并进呈乾隆帝御览.从《御题棉花图》的产生、内容、乾隆帝题诗及其在后世的流传等方面,均可见清代统治者以农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生殖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鹿原》是一部展现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英雄史诗,一轴描绘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它再次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对人类文化和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商鞅变法不仅是战国史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的重点。应该说,依据《史记》《商君书》和《战国策》等文献资料,我们已经可以生动地给学生讲述这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了。但是,要让十二岁左右的初一学生真正掌握废除井田制、奖励军功和耕织等变法内容,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此,我和许多同行一样,一般都要利用图像使某些变法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图像有两幅,一是《废井田开阡陌》(见图一),一是《奖励耕织》(见图二):讲述时,我首先告诉同学,这是两幅汉代画像砖上的图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废井田开阡陌》表现的是井田制废除后人们挖去井田上旧疆界的情景,而《奖励耕织》表现的是男子耕地、妇女织布(麻布)的情景。商鞅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要受到奖励,这就大大刺激了人们耕织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图像辅助教学,的确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晓蕾 《文教资料》2014,(29):47-48
赵孟頫是元代的书画大家,其诗文也曾善绝一时,为当时人称道。其耕织图诗《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在耕织图诗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耕织图诗是农事诗与题画诗的结合,这种新形式诗歌过去一直被学者所忽视,而赵孟頫的耕织图诗虽然思想艺术价值较高,多为诗歌选本所选,但学者们仍然对其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5.
《嫘祖祭典》是流传在西平县民间祭祀先蚕嫘祖的典章。追流溯源当与历代官方提倡置公桑、劝农桑、祭祀嫘祖同出一脉。对于祖宗崇拜和敬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集中体现了炎黄子孙对先祖的尊崇和赞颂,也是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之必然。  相似文献   

6.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诗经》成语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如汉语审美文化、农耕文化、礼乐文化、婚恋文化和祥瑞文化等,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受传统观念和历史资料的局限,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赞美农耕民族与农耕文化,甚至把游牧文明作为农耕文明的对立面加以看待,从而导致总体上对游牧民族与游牧文化的研究重视不够,评价较低的局面。王绍东教授的专著《碰撞与交融: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力图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站在民族平等、文明各有所长的角度研究问题,对战国秦汉时期游牧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游牧文化的人文精神、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  相似文献   

8.
“中国题材”在17世纪进入英国文学,自此成为英国作家言说不尽的文学资源,毛姆即是其中一例。毛姆于1919—1920年来到中国,随后写了游记《在中国屏风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意象画。本文试图解读毛姆的这幅中国屏风画,透过他勾勒的形象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以及毛姆复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田野考察和文献资料收集、查阅、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原始岩画最早蓬勃发展的西部宁夏岩画中的射艺图像进行研究。将收集的355幅有关射艺的图像分为狩猎图、战斗图、出行图、练习图、持弓舞蹈图、游牧风情图、崇拜弓箭图、射箭生殖崇拜图等8类。所有这一切为古代宁夏地区原始游牧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和繁荣创造了条件,也为古代农耕民族体育文化和草原游牧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凡史诗既是文学宝库,也是文化宝库.笔者从文化视角对荷马史诗和《格萨尔》这中外两大英雄史诗作了比较研究.荷马史诗深受古希腊神话影响;神话即原始的自然宗教,希腊神话即被称作奥林波斯宗教.《格萨尔》既受了自然宗教的影响,也受了人为宗教苯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两大英雄史诗都高度张扬了人本文化,特别是英雄文化.但荷马史诗同悲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格萨尔》更多地呈现了喜剧色彩.它们都描绘了一幅幅形象灵动的风俗图景,展现了色彩斑斓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离析其中有关的汉字信息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渔猎业、畜牧业的发展脉络 ,描绘一幅华夏先民的原始生产图  相似文献   

12.
    
角度之一赏图探美全文共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通过五幅图画,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美好的感受。教学过程与方法: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二、全文充满诗情画意,思考下列问题:1.全文描绘了哪几幅图画?2.每幅图画各抓住了被描写景物的什么特征?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由所描绘的几幅图画进行归纳,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4.各幅图国描绘的角度有何变化或特点?三、由所描绘的几幅图画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思路。四、仿写。仿照本文写法,选取一景,描绘几幅图画。例如写日出,可以“日出前——日将出——日正出——日出后”为顺序,描绘四幅图:山睡图、朝霞图、日升图、晨曦图。  相似文献   

13.
土地的黄昏     
张柠  倪玮整理 《大学生》2014,(1):108-109
写这本书的动机是:我发现城市孩子不懂得农耕文明,无可厚非。但是,很多考上大学的农村的孩子也不了解农村的文化。细节的描绘或许可以,但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王绍东教授的专著《碰撞与交融: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力图站在民族平等、文明各有所长的角度研究审视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取得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该书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努力突破农耕文明优越论和中原王朝中心论的影响,对游牧文化的诸多问题作出了更客观、更公允的认识。同时,该书也体现了作者在学习借鉴基础上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一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青山绿水园林画卷。解读北宋《千里江山图》在总体空间、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藏露相辅的空间意境、一步一景的园林美学、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四个方面的空间艺术的表达,可以对当下园林空间营造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诗经》与儒、释、道;《诗经》与政治文化;《诗经》与农耕文化;《诗经》与宗法文化;《诗经》与伦理文化;《诗经》与婚丧文化;《诗经》追求自由的倾向等七个方面阐释了"诗经文化"。《诗经》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文化的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7.
农耕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造就的实用型文化。当下,深刻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和风姿,使其精髓由里而外地释放,转换为农耕智慧,实现创新性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思想文化之源。根据农耕文化转换的基础,提出了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开展农耕文化旅游、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结合、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等有效措施来推动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而又延续至今的唯一文明,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形成与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圈,对东亚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中华文明结构1.农耕社会与宗法制度的形成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存在了几  相似文献   

19.
《说解字》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高析其中有关的汉字信息,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渔猎业、畜牧业的发展脉络,描绘一幅华夏先民的原始生产图。  相似文献   

20.
在古诗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1.领略意境美。“美”蕴含于古诗的字里行间,如《山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美秋景,《春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望庐山瀑布》则勾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