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与前进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在高等教育领域,随着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多数高校已经基本完成校园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工作。以此为基础,许多高校逐渐开始步入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与资源整合阶段,各种信息系统、资源库的应用成为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在全校统筹规划的基础之上,根据各学校的具体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各类教学应用系统。其中,各种教学软件、  相似文献   

2.
大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跨入21世纪后,各高校在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了重大进展。本文针对大学信息化教学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建设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给出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及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的教学能比传统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建立高校基于Web的教学网络系统共享教学软件和硬件资源,构建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一个变革教育教学生态、实现教与学创新发展的时代。在信息化教育现阶段,基础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很快,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软件更新及新教学软件的开发,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终端操作的多样性,信息媒体的丰富性等变化,既促进又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亟待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技术元素融为一体,多元化驱动教学的变革,促进了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了应用信息技术,开辟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校园教育资源环境建设:案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校信息环境建设中,网络是基础,资源是核心。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学资源库已经成为新一代校园信息环境的心脏。文章以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要素、结构和特点的分析,对高校的信息环境建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加思辨的方法来界定学习环境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论述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意义、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为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潜件是粘合剂,“人件”是核心,周边因素是保障,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国内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仍以传统的数字校园网平台建设为主,这种传统的校园网平台建设随着教学资源和学生人数的增加,需要不断的增加硬件基础设施以保障教学需求,这些硬件基础设备中的相当一部分是重复投入的、设备利用率并不高,且资源分散、覆盖范围不广、不利于共享和重复使用。为有效改善这些不良现状,本文提出利用Hadoop开源云框架和虚拟化技术,构建教育资源云虚拟化平台模型,在尽可能减少基础设施投入的情况下,保障教学需求、方便用户对软硬件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炜 《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7-18,16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信息化工作一直受到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阶段不尽相同,水平差距较大。尽管目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都已具备,但在信息应用、信息资源增值、信息交互等方面仍然欠缺,移动信息化将是高校信息化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要使高校移动信息化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重视信息化体系建设,重视信息资源建设,避免重硬件轻软件,要拓宽思路,寻找适合的信息化建设运作模式,为校园、教育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20年来,高校教学信息化始终伴随着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但是,在构建教学信息化支撑环境中,传统教学信息化理论下的课件,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和资源库等,以及功能单一类的教学软件和不能适应教学改革步伐的所谓“产品化”教学软件,造成了数据,资源与平台的分离,“应用孤岛”现象日趋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教学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学软件的主要形式是单机版的CD光盘,主要内容是基础教育及部分职业教育。网络版以及优秀的专业性的高校教学软件极其稀少,更缺少E-learning模式的软件产品。总结国内外成功的E-learning产品经验,对于高校E-learning教学产品的开发有着借鉴意义。同时,促进高校E-learning教学软件发展,需要我们进行高校教学信息化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