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师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要特征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制”情绪。其主要表现为:对校长的领导不以为然、消极对抗或公开“顶牛”:对校长感情冷漠、有隔阂;看问题偏激,易于煽动。  相似文献   

2.
学生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负向心理活动。其主要特点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不准我做的事,我偏要去做,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情绪。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的长期存在,不但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给学校教育教学,特别是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认真分析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求疏导方法,研究矫治措施,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学生难教”,这是不少教师的共同感受。这“难教”两字不仅指教师难以教学生学好知识,更主要的还指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做,其潜台词是“当今学生不听话,不服教”。学生不听话不服教的根本思想原因是对教师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于某事物或行为所产生的一种负向反应。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常表现出一些对抗行为如: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无礼貌,喜欢捉弄别人;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破坏行为等。这种心理在当今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就是教师工…  相似文献   

4.
中职生大都是初中的中下游学生,又由于中学时期学生辨别力差、思想波动大等诸多心理成长因素的影响,使个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主动型和被动型逆反心理。主动型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学生有意识的与教师的意愿对抗,如:有的学生信奉“人不为我,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一听到或谈到共产主义,首先就表现出玩世不恭、怀疑一切的情态。有的  相似文献   

5.
成人中专学生逆反心理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逆反心理的概念及特点成人中专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由外界引导因素(教师原因)和内部主体因素(学生本身原因)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在态度上的非理性的逆向反应。是教师引导中的逆向反应,即学生中的“偏不”心态,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不让他做某件事,他偏要做。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以下特点:1.根源上的双向性。这里所说的“双向性”是指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根源),可由学生方面的原因引起,也可由教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或是由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由学生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学生逆反心理有三种情况:一是认识上有偏差,…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汉芬 《广西教育》2009,(26):36-36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地应对,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以下笔者就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防治方法李茜一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心理,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教师教育的消极抵抗或公开对抗。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冷漠的,有隔阂的,对老师的教育有明显的“抗药性”,看问题往往很偏激,对干涉他们行为的...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教育学生时,最忌讳的是“高大空”的说教式教育。教育学生,最怕的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最大障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主任形象欠佳,缺乏感召力,自身不正,焉能正人?二是教育内容不实,夸夸其谈甚至不对题,缺乏说服力,易产生抵触情绪:三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吸引力;四是教育知识肤浅缺乏新意,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对象所存在的“逆反心理”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了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逆反心理”现象。本文深入分析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克服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0.
一、中职生主要存在的影响群体和谐的心理倾向和障碍 (一)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主动型逆反心理和被动型逆反心理。主动型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学生有意识地与老师或家长的意愿对抗。如有的学生信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事事处处表现出玩世不恭的心态;有的表现为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与学校作对。被动型逆反心理多是在老师或家长的言行刺激或其它条件直接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与教师和家长意愿相违背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分析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良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的学生自我认识出现偏差,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缺乏从直观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产生了逆反心理。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呢?一、发现长处,引发自信,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是各不相同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基础没打好,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易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自信心,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发现…  相似文献   

12.
小议学生的逆反心理王培利班主任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要求学生这样做,学生却偏要那样做。这种学生与教师意愿相反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好奇心。比如,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到批评,学...  相似文献   

13.
《广东教育》2006,(9):10-11
“作为教师,我爱我的学生:作为校长,我爱我工作的学校和每一位教师;作为母亲,我爱我的孩子;作为妻子,我爱我的丈夫……”陈校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14.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教育、规范、刺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映。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固化”状态常常会自然或不自然地表现出来:一方面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学生不但不接受,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却时刻在呼唤老师的理解。这种“固化”是德育工作中的一种负现象,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会造成一种压力。论其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教师的方法欠妥,选择的教育时机不够适当,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不够了解;二是学生误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不理解教师的教育思路。如何改变这种“固化”状态,以期德育的正效应,笔者在学校德育中引入心理相对论,取得了很好教育效果。  …  相似文献   

16.
后进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自身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不扎实;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二是家庭原因,家长忙于生计,对子女缺乏有效的监管;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粗暴、简单,造成子女逆反心理;或是家庭条件富裕,对子女过分溺爱,使孩子依赖性加大,丧失学习目标。三是社会原因,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如网络游戏的诱惑,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四是学校原因,对后进生重视不够,部分教师教育方式不当,令学生厌学等。  相似文献   

17.
让自己成为“休闲者” 让自己成为“休闲者”。我尝试着实现“三不管”、“三管”的领导方式。所谓“三不管”,就是“财务不管”、“人事不管”和“常务不管”。具体地说.我兼任两所学校的校长。涉及两个独立法人和三个校区。在每个学校里,都有具体分管财务审批签字、分管招聘和考评教师以及对学校工作进行常务安排的副校长。这些副校长在工作中遵循了处理问题的基本规则,很少向本人“汇报”或“请示”。我认为,“汇报”或“请示”的前提有两条,一是这个问题的处理的确应该由校长完成,副校长处理有些勉为其难;二是副校长承认自己无能。副校长经常向校长“汇报”或“请示”的原因可能只会有三点。第一,处理问题的权利还没有全部到位;第二,校长对助手处理问题的结果经常表示出不满意;第三,助手的确无能。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问题】 不少管理者出台的规章制度难以执行下去,相关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也总有打折扣的现象。原因何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校长把自己看得太像一个“官”。腰板硬,不太能弯腰;手脚灵活,习惯指手画脚;伶牙俐齿,善于夸夸其谈;大会上讲话,义正词严,官腔十足;从教师面前走过,昂首阔步,目不斜视。结果,校长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鸿沟越来越大,其执行力自然会下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提早步入青春期。在批评教育高年级学生时,常常会发生与教师对抗的现象。这种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正确、有效的疏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逆反心理,分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以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探讨逆反心理的成因、类型和矫治,对于做好教育工作、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逆反心理的成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种主客观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心理受挫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老师、同学重视和欣赏。如果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就会产生受挫感,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转而用“非常方式”寻求关注。好奇心驱使青少年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总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来探个究竟、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