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飞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9):101-104
贵州明清时期有较为兴盛的黑神信仰。从明代贵州巡抚王宪请祀开始,贵州黑神信仰的范围越发扩大。至清代,贵州各地已有多座供奉黑神的忠烈庙。贵州黑神信仰兴起于何时,从现有的材料已经无从考察,但是作为贵州一个较为独特的信仰,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成为贵州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2.
贵州的城镇发展具有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对了解西南地区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有重要价值.从明清时期卫所制度的设置对贵州城镇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索,分析明代卫所设立与贵州早期城镇建立的关系,卫所在城镇发展中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的发展变迁及其对贵州城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尹文汉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50-53,58
明清时期九华山佛教进入鼎盛阶段,高僧辈出,历代史料记载共有57人,其中以禅僧居多,也有部分专修净土。这一时期的僧人坚守地藏菩萨信仰,同时也出现了禅净合一和儒佛会通的思想取向。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中的僧人群体是小说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世情的重要呈现。深入挖掘僧人群像,有利于全面认识明清时的社会现实,理解作品批判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小说中僧人贪婪势利的形象,可以探究其群像的世俗化特征以及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佛教在明清呈现衰微趋势,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再者,吴敬梓受颜李学派影响,对佛教持批判态度。这些都导致了《儒林外史》中僧人的世俗化表现。  相似文献   

5.
贵州自古以来便以土著民族居多,汉族人民是从内地迁徙而来,诸多的移民史材料证日月明清时期确大量的江南及江西等地的汉族移民进入黔中,从而也为黔中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黔中汉语方言的独特显现.“屯堡话”与明代移民的江南籍贯成分密不可分,而清代移民来源地的庞杂,又对明代移民官话有较大影响。作为维系明清时期移民交际的纽带,需要采用通行地域最广的语言才行,而这种语言很有可能便是在明代共同语及口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小说中,许多作品都借助了“因果”之说的模式。并且,在这一类小说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刻画上,许多作品里都表现出了人物的命运主导性这一特点。我国明清时期小说中这一类依托“因果”之说、反映命运主导性特点的作品,表现了我国古代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7.
《黔北明清之际僧诗选》中选编了曾居黔北桐梓的僧人莲月印证的僧诗252首,莲月是整个僧诗选中选诗最多的一位。他的诗歌以其典雅、生动的语言反映了明清之际特定历史时期下禅师的心境和他经历的佛法故事。其诗歌中蕴含了特殊的近代汉语词汇、佛家用语和地域方言词汇,构成了特殊的禅师诗词语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诸多僧人人格群像的分析,认为明清大理僧人的类型和心态是多种多样的。政治土的“惟旧”与“超脱”,经济生活中的“有业”与“无业”,文化界定上的“儒释参半”,都共同给明清大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性格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唱和的是诗人们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表示感激,用互赠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唱和诗源于魏晋时期,一直发展到唐代最为昌盛,大量唱和诗都出自诗人与诗人、诗人和帝王、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现如今大量学术成果表示,诗人与诗人之间相互赠送的唱和诗数量最多。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虽然和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唱和诗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仍然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风格。在《全唐诗》中就有记载大量篇幅的诗人与僧人之间互赠的诗词歌赋,本文主要分析唐朝时期,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的特点以及缘由。  相似文献   

10.
黄胜  代鸣  黄泽梅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77-80,91
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不长,明清时期才有学校教育的记载,而且发展缓慢。民国时期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得到一定发展。解放后,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从多方面对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给予支持,毛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南诏、大理国直至明清时期,楚雄和洱海地区一样,佛教盛行,紫溪山成为滇西佛教胜地。但前期即南诏、大理国时期,主要盛行的是佛教中瑜伽密宗(滇密),僧人称为阿阇梨(即梵语Acarya,也译作阿吒力);后期即元明清时期,主要盛行佛教禅宗,密教流入民间,日趋衰微。昆明《筇竹寺天相师塔铭》(景泰四年)说:“佛法自汉明时传入中国以来,云南远在荒服之外,未闻有奉其教者。至唐,其教渐盛,南夷俗奉佛者尤众,  相似文献   

12.
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主体分布在千山的庙宇道观问,较为丰富地体现了千山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同时,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的面貌和风格又深受千山岩石构成性质、刻工技艺和自然残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区域就已出现行政建置。明清时,贵州区域的社会经济急遽发展,贵阳、安顺、遵义、镇远等重要城市在规模和建置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贵州人口密集的城市。贵州建省以来,贵州区域城镇的兴起均与经济、政治、交通重心的出现、设置、转移直接关联。经济中心的形成发展促进了贵州区域城镇化的兴起。贵州城镇兴起的历程,对推进贵州区域城镇化的进程和发展贵州社会经济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是云南和贵州彝族地区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官,加强了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彝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但是,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与统治,彝族退居山区和半山区,不利于彝族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近代以来云贵地区彝族农业经济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明清时期皇室制度的确立与文教政策的推行,汉文化与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不断交汇融合;明清文人学士被贬贵州黔南,兴学教授汉文化,形成黔南良好学风;汉文化书院、社学、地方义学与黔南少数民族私塾的珠联璧合,成就了清代黔南都匀墨冲萧家村的"五进士",培养了清代"西南大儒"莫友芝等一代布依族英才,造就了"影山文化";明清时期汉文化与黔南少数民族文化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水乳交融,成就了骄人的业绩,增进了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黑神庙是明清时期外地对贵州移民会馆的称谓,其在贵州本土文化和和外来移民文化交流中,不仅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还重新构建了贵州的信仰成分。黑神庙以唐代在睢阳殉国的南霁云为祭祀对象,但南霁云从未到过贵州。文章将从黑神信仰的由来、黑神信仰在贵州地区的传播和黑神地方神地位的转变等方面探讨黑神信仰与移民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汉语方言在贵州方言中有特殊的地位,其内部包括湖广、桂北、川黔三种西南官话类型,另外还有属于湘方言的“酸汤话”。讨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深化贵州方言研究。文章认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明清时期汉族移民的直接结果。黔东南汉语方言在明朝时期渐具雏形,清代“开辟苗疆”时期在州内各县基本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移民来源、历史区划、民族语言、自然地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下,其婚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明清时期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特别是改土归流之后,汉文化和婚姻风俗影响了苗族等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本文以研究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婚俗为切入口,通过剖析不同民族及历史变迁对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变化的过程,以期对少数民族社会史和婚俗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6,(2):41-45
地域性、家族性是明清文学的两大特点,这也是明清词坛上重要的文学现象。晚明以降,词学的兴盛、词体地位的提高,促使地域词人群体、家族词人群体迅速崛起,形成江南词学兴盛、词派纷呈的文学现象与社会现象。家族词人群体构成郡邑词派的骨干,其中家族女性词人群体辈出亦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词坛现象。明清之际家族词人群体的繁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对于研究清词中兴和清初词坛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动,思想意识的演化、艺创作的繁荣,促成了审美创造主体叛逆意识,独创意识,修养意识的生成。与之相对应的任情率真的主体心性表现,自由独特的主体艺术创作和全面丰富的主体精神构建,共同构成了明清时期美学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