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敬明自初期发表《幻城》始,其精神历程走过了"幻城时期"、"星光大道"、"长大成人"这样三个时期,而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也就是他个人精神游历过程的显现。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重属性。基于"高等教育"的共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都应当具有"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基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高职院校应当突出"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高职精神属于大学精神的范畴,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职业精神、技术精神是高职精神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不失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高职院校才可保证其不失"高等教育性";不失"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才可保证其不失"职业技术教育性"。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熟知,但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发现对它存在不同理解,甚至误解。为阐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从基本范畴"精神"入手,追溯"精神"的发展,揭示出精神是辩证法,在"精神"中,主体与方法、方法与结果是同一的,精神是自由的、不断发展的、历史的。精神对精神的认识是自觉的精神,哲学是自觉的精神。奥林匹克主义作为一种生活哲学,是自觉的精神,其蕴含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使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与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本身与运动的结果融合同一的精神,它可以包括从某些角度出发的特定的精神,但这些并不是也不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全部外延——奥林匹克精神是不断发展的,是历史的,必然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明香 《现代教育》2014,(11):118-118
所谓"人文素养",从其字面上可以拆解为"人文"与"素养"两个词语,其中的"人文",可以理解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等;而"素养",则可以理解为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人生哲学等。科学精神、艺术精神、道德精神均包含在其中。人文素养,更注重人的感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着重于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从而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境界说"是王国维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核心,其概念采自传统诗学,而融之以西学精神,是传统诗论与西方诗学精神合铸的一块精钢。"境界"理论,不仅是王国维个人在诗学方面的艰辛探索而获得的卓越成就,更是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智慧与西方古典哲学结合的美学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儒家经典,也是当前师德修养的宝贵资源,其内容博大精深。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敬业好学的品质可法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言行品德修养可鉴其"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规范;宽容的胸怀可源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告诫;勇于认错改错的魄力可根其"过则毋惮改"的坦诚。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鬼屋》的结构似乎框架松散,而结尾处的告白"心灵之光"将其有力地构成一个整体。这一意义显著的"心灵之光"是叙述者在一段精神旅程后顿悟的。该小说完美地展示了伍尔夫关于理想小说的理念——对普通人纯洁的精神追求的偏爱。  相似文献   

8.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的学者,他具有以道殉人的峥峥骨气;具有大人造命,一往无前的精神;具有不畏强权的勇气和率性而行的独特风格。他为了维护其"淮南格物"及其"百姓日用即道"等创新思想,不囿传统,不畏权贵,体现了一个思想家独具的大无畏的护道精神和英雄气概。他的创新思想及其护道精神,对他的后学们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精神青春期"是一个标志着人拥有理性精神文明或文化创造能力的概念。人类所有的理性精神文明成果,可以说都是曾经进入过"精神青春期"的个体创造出来的。就像生理上的"青春期"是人类个体生物学意义上"成人"的一个拐点和标志一样,"精神青春期"是人类个体非生物学即社会学意义上"成人"的一个拐点和标志。"精神青春期"概念是现代人生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的结果。其提出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精神青春期"概念尚未正式提出,但却蕴含在其思想之中;第二阶段明确地提出了"精神青春期"概念;第三阶段"精神青春期"概念被赋予了丰富的教育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教育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价值异于物的价值,是由人自身对"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占有和实现来决定的。正确的价值观就是个体形成的有益于其"人的价值"实现的观念上的偏好,反之就是需要引领的偏差价值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用以引导个体之于共同体生活中关涉他人层面的价值观偏差,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用以引导个体有关人的精神寄托偏好的价值观偏差。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继承了"化"的庄学精神,对他后来的田园诗有着深刻的影响。"化"是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是精神的自由解放。同时"化"在陶渊明的多首田园诗作中都有体现。王维深受老庄影响,又是禅宗的信徒,有"诗佛"之称,故其在诗作中常显现"空"来达到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他们都将自然美的魅力与心的逍遥和自由结合,从而造就了山水田园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境界。他们都讲究"游心"的旷达和"空"的意境,但并没有身心寂灭,而是于自然山水间悟人生之道,达到心灵与自然的沟通,实现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对于晏殊《珠玉词》的评价,历来是肯定其艺术性而否定其思想性,即斥之为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而就其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雅精神也并非完全缺席,其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等言语极具张力,这种幽约的风雅表达,除了源于他的"知足"和"有容"思想之外,还源于其一生所奉行的"圆融"哲学。晏殊的"圆融"之中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儒道之间,于是他在行动上就常表现为跋前踬后,在艺术上则藏锋隐智惟说气象。  相似文献   

13.
"气韵生动"这一美学命题,被前人赞为"千载不易"、"万古不移",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其涵义所指也不尽相同,魏晋六朝的"风神气度",唐宋的"格物传神",元明清的"笔墨气韵",盖一代有一代之精神。"气韵生动"在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当中一直被视为最高品鉴标准,这其中有其深刻的美学渊源,而传达"生命"则是体现"气韵生动"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4.
1500多年来,少林寺因武术造诣之高而著名,因禅武合一的精神哲学而著名,更因一句"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高深莫测而著名。但这里的"著名"多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实。现在少林寺依然著名,不同的是更多人开始了解,或者深入理解1500年积淀的少林文化。因为古寺不再藏深山,而是主动地融入商业化的浪潮,大声告诉世人我是谁?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将"我"分为两种:"依他起之我"与"遍计所执之我",通过破除二我,真我才得以显现。如此,方能舍"小我"而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革命,挽救处于危难之秋的中华民族。其佛学思想虽存诸多遗憾,但其忧患意识、责任感及慈悲精神令人尊敬,且其"依自不依他"之主张亦具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道德教化方面创建了自己独特的德育范式——"精神助产术"。"精神助产术"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教育的方法,而是集哲学思想、教育理念、德育目标和实现手段于一体的德育活动范式。对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作范式化解读,能够深刻理解"精神助产术"的建构逻辑,准确把握其全部内涵,对于当代德育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十二支曲,氤氲着佛教的慈悲气象与悲悯精神。曲辞对十二钗命运的概括,揭示出人生的种种痛苦,表达了超越痛苦的精神企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超越的动力,正是佛教"体怨进道"的精神;其超越的经历,正是由"求不得"达到"无所得"的过程。在小说中,这一过程具有思想与结构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贾政这一悲剧人物形象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环境。其文学形象具有深刻的悲剧审美意义:表现为其文化品格呈现出浓重的分裂性和双重性,即,精神面貌上的"表面假正经"和"内心真无奈",行为态度上的"知可为而不为"和"知不可为而不可不为";贾政的"无奈"凸显了封建专制社会皇权至上、官场腐败对作为封建社会基石的世家士族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人格扭曲,从而从另一角度昭示了封建大厦必然倾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欢乐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纽约"上流社会,她渴望精神自由却无法摆脱物质享乐。通过不断的反抗和斗争,丽莉以死亡逃离了物质社会,换取了精神的纯洁。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丽莉的逃离是必然的,而"精神共和国"也不可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单独存在。丽莉"精神共和国"的追寻之路尽管辛酸,但其中却蕴含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体现了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尚武爱国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以"足兵"说为基石,以为"父母之国"而献身为最高价值和最大荣誉,以安国、济民、匡天下为最高价值理想,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孔子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他的理论,"教战"育将,一生不辍,堪称"将才先师"。其理论与尚武实践精神,是当代人文教育不可缺失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