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以谁为价值主体,为该价值主体谋求什么价值,以什么标准为尺度衡量其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化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价值主体的合理化选择。以个人和社会为主体并以个人为主。二是价值理想的合理化追求。社会层面追求社会政治认同、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生态和谐;个人层面追求个人物质和精神、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三是价值标准的合理化定位。根本标准与具体标准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等三种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课程形成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网络化生存、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在课程价值取向上体现出多元价值的和平共存和多元共生,通过对知识观与社会服务观的重新认识与改造,形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最终追求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取向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尚未得到阐明的重要问题。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包括两个层面:对符合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在我国体现为对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对这种教育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在处理好两种不同需要之关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个体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使素质教育成为真正符合兼顾社会与个体需要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素质教育目标梅工形成教育主体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心理与行为倾向,才能使正确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形成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传统文论与当代的文艺状况的相关性入手,考察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考察基本上在两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指出由于当代社会比之于中国古代社会有着知识转型、价值转轨和创作转向的客观因素,我们不能简单沿用中国传统文论;第二个层面,在承认前述分析的前提下,论述重建中国传统文论的言说论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之,中国文论的学科建设,不能固守陈规,同时也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论的学科资源。未来的中国文论学科工作,将会围绕这样一种两难情形作出适当的调适。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科技期刊的价值取向,认为价值取向的基础是服务与奉献,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以期刊为生命,价值取向的社会追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价值取向的文化艺术追求是创新求异,善于超前。提出科技期刊编辑应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孜孜以求,办好期刊。  相似文献   

6.
富裕属于抽象的中性概念。消除贫困、追求富裕是人之常情、国之共性。价值体系是决定不同类型富裕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精神之魂,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取向是灵魂、价值追求是目标、价值实现是手段。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形态下的富裕相区分可知:共同富裕内涵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对资本主义少数人富裕价值取向的扬弃;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社会、公民的和谐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相协调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根本要求,和平发展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国际化路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品质保障。厘清共同富裕的价值体系,对深入研究共同富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学价值问题是教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与西方相比,中国传统的教学轻视科学,教学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本位、伦理本位的特点。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价值取向要体现出多元价值的和平共存和多元共生,实现满足社会需要和促进个人发展的统一,融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概念与研究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价值是指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者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基础,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定位.可以取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共同创生的研究类型;可以直接关注学校教育层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可以关注其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可以追求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精神取向。  相似文献   

9.
青年陈毅的文艺主张大致可以概括为平民价值和艺术价值两个方面。在陈毅眼里,平民价值体现在关怀民瘼的创作精神和用口语书写情感两个角度;而艺术价值则体现在真实性和气宇两个角度。要实现这两种价值取向,作家必须要有广博的同情、透辟的观察和表现的技术修养的功夫,还要长期的创作实践。总之,两种价值取向分工明确但又紧密结合,不仅奠定中年陈毅文艺观念的成熟,而且展现了陈毅个人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创作才华和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人的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追求的是全新的价值观念。一方面,教育要满足其社会价值的需求,能够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教育要重视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价值的实现。而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是课程,因此,学校课程应服务于每位学生的完整、和谐发展,服务于人本位的教育。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新的伦理观、价值观的反映,也是新的文明和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是对人类生活、思想、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反映,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文学在文化这一大背景中寻找自己的机遇与挑战,更努力在文化的变迁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文化在文学的发展中得以滋养和积淀,更在文学的创作中得以表述和体现。这种相互的作用关系,就使中国当代文学具有了多维的文化价值。首先,从文学的视角看当代文化的历时性发展和共时性格局;其次,从当代文学的基本形态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选择及价值取向;最后,在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中,探讨其隐藏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现代主义的象征,它的产生是与当代社会的高度商品化和高度媒介化联系在一起的。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等领域无处不在,文化作为一种消费品从文化圈里走出来,艺术品成为供大众消遣的一种手段。这种文化的商品化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种后现代语境之中,中国的影像文化也迅速地改变着自己的形象,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美学个性,去迎合大众的商品消费。电影和电视作为影像文化的主体最容易感受到这种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并体现在正负两方面。因此,我们在以更开放的立场去拓宽学术视野的同时,也要探索后现代语境所带来的种种新问题,并呈现在反映我们真实生活图景的影像文化中。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古代文学研究,往往停留在庸俗社会学、纯艺术论和文化背景等三个层面的浅表认识上,而其精髓在于对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自然宇宙观作最高妙、最厚重、最含蓄的深层思考。因此,只有对其人文精神的研究才具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进而真正提高古代文学研究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坛领袖,他当时所推动的文学革新运动,尤其是他所倡导的重道的文风,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这可以引导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上去理解文学的作用与价值。文学具有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与价值,它所表现的道德情操和艺术精神是不可替代的文化内容,尤其是艺术精神,更是其根本价值之所在。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文化整合的时代,新的文化观念已经产生,文化可以分为人文主义文化和理性主义文化。如果说中国文化更多的是体现了人文主义和人文理性的一面,是“使人更加人化”的文化,而文学又于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我们在今天直面现实时,更应该为中国古老的文化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早就由文学的力量而汇聚起来的那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本身就具有不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式微无力,新的价值体系又建立不起来,因而产生了空前的道德困境和信仰危机.而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清静寡欲、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天道承负等思想元素,可以安妥抚慰人们的心灵,成为当下人们突围道德困境和信仰危机的重要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道家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化解生命个体的信仰危机,而且可以为当下社会的道德危机探索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题材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呈现出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元,不同类型的创作题材彼此互渗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彰显了当代文学具有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时期所特有的困顿迷茫的社会心理背景下,当代美学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存在状况中,表现为当下化、商业化和形式化,丧失了其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重建美学的价值体系无论对美学本身还是对当代文化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以城市文化的发展脉络为轨迹,通过对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现状调查分析,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城市文化发展的系列探讨,厘清核心价值体系与城市文化的内在关系,明确价值体系在引导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探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城市文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民俗刣狮是流行于我国闽南地区和台湾台南县及高雄县的一种以武术为载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武术与狮子舞蹈的有机结合,是闽南文化和中原武术交融的结晶,作为武术项目完整保存了南少林传统技艺的精华。对民俗刣狮的源流、特征及传承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发现:刣狮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刣狮的道具、兵器、乐器等多来自日常用具,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联;刣狮的价值和功能与其当代社会存在不相适应。保护和传承被遗忘、被边缘化的民俗刣狮,必须更新观念对其进行源流探析和文化剖析,遵循其表演形式和特色;转换其当代价值功能;突出其文化特色,创新发展路径,以符合民众的需求和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为重构目标,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研究宋六陵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陵园风水布局、陵区文物及建筑遗存、丧葬文化、思想发展等多个视角分析了宋六陵的历史文化价值,考察了其独特的文史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以及存在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就正确认识继而合理开发宋六陵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