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也是探究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只是比一般行程问题在速度计算上要多考虑水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环状型行程问题通常是两个物体绕封闭路径作匀速运动.在行程问题中,与环形有关的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直线型行程问题的方法类似.需要注意的是,当两人同地背向运动时,从第一次相遇到下次相遇共行一个全程;当两人同地同向运动时,甲追上乙,甲比乙多行一个全程.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看到了一道数学题:"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当客车行驶6小时、货车行驶7小时后,两车之间相距699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每小时多行6千米。问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是一道行程问题,已知客车6小时的行程与货车7小时的行程和为699千米,又  相似文献   

4.
有些行程问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若能合理使用“比”的知识,可以使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便于分析解答有关问题。例1某司机开车从A地到B地,如果按原定的速度前进,可准时到达。当路程走了一半时,司机发现前一半行程中,实际平均速度只达到原定速度的1113。现在司机想准时到达B地,在后一半的行程中,实际平均速度与原速度的比是多少?分析与解:由“实际平均速度只达到原定速度的1113”可知,在前一半行程中,实际用时与原定用时的比是13∶11。由于实际比原定用时已多出13-11=2份,若想准时到达B地,那么在后一半的行程中必须少用2份的时间,即实…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21):59-60
数轴上的行程问题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数轴上的行程问题要如何解决,也是值得深入研究考量的。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数轴上行程问题的基本内涵,然后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对策,希望可以对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提供可靠的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6.
关于小学教学的行程问题,据部分教师和学生反映,这部分内容比较难教,也比较难学.现仅就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浅谈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行程问题应题的教学应准确抓住时间、速度、路呈三者之间的联系,而较复杂的行程问题.还必须正确理解如下内容:速度和、相遇时间(同行时间)、路程(距离)以及速度差、路程差,相遇时间的必然联系。在理解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解答较复杀行程类应用题。田“路程=速度×时间”,这个简单的行程问题关系式,可以推出“路程=速度和X相遇时间”,速度和是较容易求得(大多数题中会已知两者的速度),而相遇时间则必须通过已知条件进行求得。例1甲乙两地相距门00千米,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  相似文献   

8.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行程问题则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在历年各省的选拔性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就行程问题的教学谈一些看法,用以说明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9.
行程问题是初中常见的应用题,它用到满关系式是:速度×时间=距离:距离÷时间=速度;距离÷速度=时间.在行程问题中,除特别指出外,均为匀速运动.当然,与行程问题有关的问题很多,类型多是行程问题的一大难点。主要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上下坡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环形行程、复杂行程等各种行程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杨卉青 《甘肃教育》2014,(18):122-122
正行程问题应用题是中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很重要的一类,学生难以理解,不容易掌握。行程问题的题型千变万化,导致许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难以适从。其实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行程问题应用题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追击问题和相遇问题,而且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保持不变。下面,笔者就对这两种类型的应用题进行详细阐述。一、追及问题追及问题的特点是同向而行,在直线运动中两者路程之差  相似文献   

11.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中学数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行程问题中火车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学生更不易掌握.在行程问题中,时间、速度、路程三者的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而火车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火车错车、火车超车、及综合问题.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本中第五章一次方程的学习中,经常  相似文献   

12.
行程问题是初中常见的应用题.它用到的主要关系式是:速度×时间=距离;距离÷时间=速度;距离÷速度=时间.在行程问题中,除特别指出外.均为匀速运动.当然,与行程问题有关的问题很多.类型多是行程问题的一大难点,主要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上下坡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环形行程、复杂行程等各种行程问题.  相似文献   

13.
行程问题是同学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不能建立相关数学模型。通过本文内容的讲解,你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此行程问题不再是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题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某公路上相距6千米的A,B两地同时前进,甲在乙后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那么甲经过3小时可追上乙;如果甲比乙晚1小时出发,那么甲经过8小时才能追上乙。求甲骑车的速度。 解法分析 行程问题一般有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航行问题等类型。本题是同向追及问题,为了弄清题意,画出示意图。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是由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组成,而四冲程发动机要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在气缸内需要往返4个行程(即曲轴转2转).  相似文献   

16.
行程问题是自小学至初中数学题中百考不厌的题型之一,同向追赶,相向而遇令很多学生头痛,而在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科)中也有一道这样的题.甲、乙丙人分别从相距70m 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甲第一分钟走2m,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m,乙每分钟走5m.  相似文献   

17.
例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4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再走3小时,甲离B地还有1千米,乙离A地还有8千米。问乙还要走几小时才能到达A地?(2003年“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全国青少年数学竞赛江西分赛区小学五年级试题)分析和解:首先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B间的路程既等于甲7小时的行程加上1千米,也等于乙7小时的行程加上8千米。也就是说:甲7小时的行程比乙7小时的行程多(8-1=)7千米,所以甲1小时的行程等于乙1小时的行程加上1千米。…………①从线段图的左段还可看出:甲4小时的行程等于乙3小时的行…  相似文献   

18.
有些行程问题用一般方法往往难以解答,若指导学生活用比的方法解,不仅会使题目很块得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解题与择优解题的能力,现例谈于下: 例1 某司机开车从A地到B地,如果按原定的速度前进,可准时到达。当路程走了一半时,司机发现前一半行程中,实际平均速度只达到原定速度的11/13,现在司机想准时到达B地,在后一半的行程中,实际  相似文献   

19.
有关列车会车时间以及类似的应用题,其数量关系是行程问题的变化、发展。欲掌握列车会车时间的计算方法,首先应弄清行程问题的特点和解题规律。行程问题所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行程时间预测的可靠性,构建了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与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性(ARIMAGARCH)模型进行城市主干道行程时间动态置信区间预测,其中ARIMA模型作为GARCH模型的均值方程用于捕获行程时间均值,GARCH模型用于捕获行程时间条件方差.运用昆山市交通监测系统中采集的实际交通流数据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ARIMA模型,提出的方法虽然不能显著提升行程时间均值的预测性能,但是在行程时间波动性预测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该方法可捕获行程时间异方差,从而能够预测出比ARIMA模型预测的固定置信区间更能反映行程时间观测值波动性的动态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