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就命题层面,在经典逻辑的范围内,从保证一个命题具有真假值的角度研究命题的预设.而语用预设是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研究交际者与相关语句的适当性之间的关联,从而保证交际顺利进行,是在语用逻辑的范围内谈论预设.两者从不同的层面探讨预设,但并不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根据是否考虑特定的言语场 ,义句可首先分为静态义与动态义。静态义句指某个句子在不考虑特定的言语场时具备的意义 ,包括基本义句和附加义句。基本义句指义位或义位组合后产生的字面上的意义 ,蕴含义与预设义都是义句基本义的下位概念。附加义句包括形象附加义句、情感附加义句、语体附加义句、风格附加义句 ,前三种义句和义句包含的义素存在一致关系。动态义句指言语交际中的实际义句 ,是言语场对静态义句的选择结果 ,包括动态基本义和动态附加义。静态义转为动态义 ,表现为四种结果。  相似文献   

3.
预设触发语是句子中与预设义有语义联系的词语,通过触发语的词义,我们可以作常识性推理或者回溯推理,推导出句子的预设义。英、汉语中均有词汇作为预设触发语项,本文对英、汉语中词汇预设触发语的不同类型进行详尽描写,对比研究其异同,找出其语义特征,并能够依据这套特殊规则推理出它所引发的预设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逻辑教材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以下四个技术问题:把“如果非p那么非q”提升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准表达式;引入二元和多元斥取词以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把主词存在问题由预设提升为明设;以现代逻辑为纲来安排普通逻辑教材的体系。解决了这四个技术问题,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即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传统词项逻辑预设直言命题主项非空,尽管可以使包括单称命题在内的对当关系全面成立,但是又带来词项逻辑不再具有普适性等诸多问题。因此,现代逻辑学家放弃了存在预设。由于三段论规则仅仅是判定规则,而不是推理规则,那么,被判定为有效的三段论是如何从前提得出结论的?除了运用欧拉图、文恩图和化归方法等外,还可以运用概念(词项)的限制或者概括方法从一个三段论的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预设、蕴涵与假设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设、蕴涵与假设是逻辑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本文讨论了这三个概念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得出结论:如果命题p预设了命题q,则p必然蕴涵了q;而如果p蕴涵了q,则p却不一定预设了q。传统逻辑中的假设不是判定命题真值的标准,而是保证推理形式有效性的一个前提条件,不能简单地用蕴涵和预设理论对它加以解释或进行取代。  相似文献   

7.
传统逻辑直言命题对当关系的推理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而是有这样一个重要的预设:主项和谓项所反映的对象不是空类,都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前期维特根斯坦致力于祛除数学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预设。在数学对象的实在性方面,他主张数学对象并不存在,实在性唯当在科学中谈论才有意义;在数学命题的真理性方面,他则主张数学命题不表达思想,更不关乎命题真假问题,真理性概念也只涉及科学命题。前期维特根斯坦从运算方向上给出了数的形式定义与等式的形式证明。这类定义与证明消解了逻辑主义的发问方式,使得逻辑主义框架下诸如“数学对象存在吗”“算术命题可以证明吗”这类问题丧失了意义。  相似文献   

9.
预设依靠逻辑概念、语义和语境,推断句子或者话语中隐含的信息或命题,使交际双方能正常进行交流。在语言学界,预设分为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和混合型预设。该文运用混合型预设法分析一则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为更好的理解预设话语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正>基于测评效果而言,情境化命题有助于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从强迫式的知识技能学习转向有意义的思维学习。笔者认为,进行命题情境化的研究,是试题研制的应有之义和创新之举。一、情境化命题的现实之困(一)生活逻辑偏离生活逻辑是指学生的成长面临什么样的真实环境、真实需要。命题设计和编制要基于这一主线,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按照生活逻辑将知识组织起来。部分情境化命题,任务情境设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1.
预防和蕴涵     
预设和蕴涵是指句子所表述的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都是从句子自身的整体意义推导出来的另外的意义或另外的一些信息,研究它们是为了研究句子外面的某些信息对句子的影响。预设可表述为:如果从命题P和命题“非P”都可以推导出Q,那么Q就是P的预设。蕴涵可表述为:在所有情况下P为真Q也为真时,那么P蕴涵Q。预设和和蕴涵都与特定的句法成分且定的对应关系:预设大多由定语、主语,状语等成分充当,蕴涵大体与谓语部分相对应,预设,蕴涵与特定的语义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其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本文旨在分析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和合适性两大特点,并重点讨论语用预设和语境的关系以及如何恰当表达和正确理解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目的在于扩大销售、影响舆论。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使广告信息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付诸购买行动,是广告成败的关键。预设是通过语用推论过程获取的语意,由于它传送信息的巧妙而被广告商们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语篇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的重要概念,也是众多语言学家探讨的焦点之一。缺省语义学理论是一种意义分析新模式,为语篇衔接与连贯提供了新的阐释。在该理论模式下,基于意义产出的意图性原则及主意图原则下意义表征策略,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表现为语篇各逻辑单位间(语篇、命题与命题组成成分)的关联性、语篇意义(凸显义与缺省义)的组合性以及语篇意义组合在语篇逻辑形式上的投射,其认知理据表现为语篇生成者与接受者之间体验的互动性、人类认知的前景-背景化模式及人类心智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15.
预设与蕴涵是通过语用推论过程获取的语意,由于它传达信息的巧妙而为广告商们广泛运用。广告中预设和蕴含的规律和方法,对广告商的语用策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语用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表示空间关系的四词介词具有可变性的独特结构,同时,遵循着空间介词的一般规律,由最初的字面含义都用来表示空间关系,继而喻指时间关系,然后逐渐地引中到表示心理、地位等抽象关系上。文章采用归类、释义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表示空间关系四词介词的习得具有一定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直观上都认为:理解一个命题就是知道它的意义。然后我们认为,在认知逻辑中,理解,作为一个模态算子,可以在一个较弱的意义上用知道算子来刻画:理解一个命题就是知道它的真假。由此,我们给出一个刻画理解的认知逻辑来揭示理解与知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预设往往是以句子形式来探讨命题间的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然而,在自然语言中它更是个语用问题,话语的意义要受到语境的制约、言语活动参与者互动关系的限制。因此,预设依赖于语境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目前刑法理论界关于刑罚个别化的定位问题有“肯定论”、“否定论”、“并行论”及“包容论”的观点。对于刑罚个别化与罪刑相适应的关系,应将两者统一起来,以罪刑相适应为基础。刑罚个别化是罪刑相适应在刑罚阶段的具体体现,它又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罪刑相适应不能完全取代刑罚个别化。只有达到两者结合的“并合论”的观点才是对于刑罚个别化的准确定位。这样既可实现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双重目的,也可以兼顾报应论与功利论的结合,在强调公正价值的基础之上实现刑罚的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