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113-116
为提高学生关于工业机器人的实践技能,利用Solid Works和Robot Studio构建了21个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工作站。通过对工业机器人认知与操作、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单项实训、工业机器人综合技能实训、工业机器人创新设计等4个模块的层次化案例设计,构建出与职业能力层级标准匹配的进阶式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在实践教学中,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工业机器人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技术实训教学已成为各高校综合实践的科目。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却对实践环节教学有所轻视,使得学生动手、综合分析能力较差。项目教学法的引进为机器人技术实训教学开辟了新思路。文章将主要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期望带给其他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基于CBE+CDIO理念进行工业机器人教学设计的新模式,依托校企联合开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开发平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化实训项目设计,以"码垛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实训项目为例,进行了"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阶段的教学设计。实施表明,CBE+CDIO理念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可以在保证较高培养质量的同时,有效加快相关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基于机器人实训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大连枫叶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实训现状,对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入机器人的实训课程,打造一个"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将教学和评价过程分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四个阶段,让实训课程和工程应用技术相结合,通过CDIO教学,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工程应用技术的关键要素,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工业机器人实训的教学方法,取得非常好的实训效果,不但屡次在国家、省市机器人应用技术大赛上获奖,还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深受企业好评.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CBE+CDIO理念进行工业机器人教学设计的新模式,依托校企联合开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开发平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化实训项目设计,以"码垛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实训项目为例,进行了"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阶段的教学设计。实施表明,CBE+CDIO理念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可以在保证较高培养质量的同时,有效加快相关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思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对该课程知识学习领域和职业能力目标的探究,自主研制直角坐标机器人、六轴机器人和AGV三种工业机器人教学设备,进而按照工程教育理念凝练教学内容,设计四个实际工程教学项目以及典型工作任务。教学组织采用"任务分析、小组讨论、任务实施、小组考评"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实验平台构建、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将虚拟仿真与实体机器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技术与教学方法。首先研制适用于课程教学的移动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具有接口通用、易于上手、配置灵活、界面直观等特点,能够进行机器人建模、运动避障、轨迹跟踪、决策控制及导航规划等方面的仿真实验,故而特别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实践。通过通信接口的适配,该虚拟仿真平台具有操控实体机器人的能力,从而实现了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技术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依托该平台,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进行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智能机器人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项目经验以及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多机器人自动分拣系统为典型案例,在实物平台基础上设计了虚拟仿真平台。基于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为分拣机器人设计专用夹具,在GT Works软件中设计PLC程序,使用GT Designer软件设计触摸屏人机交互界面,在ROBOGUIDE仿真软件中构建平台的布局,通过该软件中的虚拟示教器实现机器人的离线编程和仿真。虚拟仿真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既可作为PLC、人机界面组态以及工业机器人技术等课程的综合仿真平台,也可作为工业机器人实训课程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9.
实训教学是包含实战、实践和课堂仿真训练在内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教学方法.作为人类实践理性反映的刑法学在教学中一定要采用实训教学方法,开设实训课程.文章主要阐述了实训课程在刑法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传统实训课程教学的不足,结合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对《网络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童新  金晶 《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75-176
《水污染治理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是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完成的。针对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对课程部分实践教学内容探索采用仿真教学的形式。本文从课程仿真教学内容、仿真教学具有的优势以及仿真教学的不足等多方面入手,探讨仿真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并对仿真教学的教学方法等进行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CBE教育模式的特征、内容及管理方式,依据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岗位职责,构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设计,分析了学生在基础实训模块、专业实训模块、综合实训模块中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微课,开拓校外实践基地方式解决实训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借鉴CBE理念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此教育模式也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实训项目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对旅游服务礼仪实训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礼仪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效率低、实训安全隐患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弱、自主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筑平台、建资源、融创新、促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构建了"平台引领、双景融合、四层进阶、三维对接"的立体化育人体系;结合课程平台、资源平台和"全程化项目导师制",推行了"理、虚、实、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革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提升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重庆理工大学工业机器人工程实训主要针对机械类专业开设全周期教学内容,对于少学时的非理工类专业学生则普遍采用认知实习,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随着学科间交叉融合深入,有必要将工业机器人新兴教学内容应用到非理工类专业学生实训上,因此在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通过构建网络学习云平台、设计虚拟仿真在线学习系统等多种方式,用于非理工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双创"和"新工科"政策对培养创新人才和加速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的要求,采用优傲协作工业机器人系统,搭建机器人工程实训课程平台,设计和实现机器人工程实践课程专业类实训项目,以此期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工程应用能力,为本校机器人相关学科在工程实践方面的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课程实训项目开发是目前高职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课程实训存在的问题,以“建筑设计CAD课程”课内实训项目开发为例探讨高职实训开发的途径和要:最,将综合多技能的实训项目开发、工作情境的选取和移植、合作性学习的引入和多元评价体系设计这些教学方法运用到高职实训教学中,对体现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实训教学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一种基于情境仿真的实训教学平台,利用一个教学案例说明该平台在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利用该实训仿真教学平台开发出多种实训项目,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尽量节省实训成本的基础上,让学生都能有机会深入参与实训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工业机器人专业核心课程涉及领域广、知识新、操作技能要求高,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日新月异的智能制造业岗位需求。将项目式教学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借助新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硬件平台,使得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能通过自学、教师引导和团队协作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从中培养和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学生掌握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及集成应用技术,设计了工业机器人自动视觉检测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立体仓库等模块,通过工业以太网组建高度集成化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基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分层次设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训、自动加工检测生产线PLC程序开发实训、图像识别程序开发实训、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加工检测生产线综合实训项目。实践表明,该实训平台可以满足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