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子敬 《教书育人》2023,(18):12-14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工智能领域重要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一,在当前校内外资源融合不充分、校内教育主体之间协同优势与合力优势未有效利用等相关因素影响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教育效果不太理想。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协同理论基础上,从内涵逻辑与实践逻辑出发,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搭建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协同教育制度,以此来推动教育主体、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个人职业道德理论素养,培养其创新能力,树立良好的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社会与职业结构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转向更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指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逻辑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多主体共创效应要求培养目标转向高阶素养;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创新效应倒逼课程体系转向学科融合;人工智能的开放创新效应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此,应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人工智能+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人机协同、虚实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空间,开发过程性、成长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面临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实践平台建设落后以及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等困境,并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途径: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打造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多方共建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服务于新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新工科建设排头兵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支撑国家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敢闯、会创、合作为核心要素的人才为己任,能够有效支撑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教育,通过建立“人工智能+X”培养新模式、双创模块弹性学分制、科教+产教融合双创平台、三级递进竞赛驱动的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机制,满足新时代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5.
面临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创业教育亟待变革,教育融合是发展方向。中国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融合价值,对此,学术创业提供了分析视角和融合方向。根据“理论-实践”匹配框架,结合百度云智学院案例,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呈现多种类型,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第三次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开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局面。本文根据目前双创比赛训练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双创训练计划与人工智能平台融合的策略以及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机制,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影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05-210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模式,形成了"横向互动循环,纵向递进深入"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对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科技创新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及提升个人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课程不系统、同质化、与专业教育脱节,师资不到位,学科之间不交叉,服务体系不配套等问题。推进专创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地方院校需要改善“校-地-企”“校际”“校内”三组关系,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双师模式,项目统领的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以及校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从而打造协同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愈发要向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展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融合,有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观念,实现跨学科协同育人,构建一批专业能力过硬、道德素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仍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相对匮乏,难以为实践提供指导、师生双主体对协同育人的认知不足、缺乏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两者融合发展还存在认知不全面、课程设置分立、管理机构融合性不强、实践课程创新不足、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为此,需要打破传统管理机制促进协同融合、构建教育课程融合体系、打造融合型教师队伍、搭建共享型实践平台、构建递进式的协同育人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的有效融合,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实现育人创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设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这一课题,探讨选题的原因、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提出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讨论课题研究的步骤,进行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社会美德和创造经济繁荣的根本。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建基于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中的诚信系统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而适合现代社会新的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这样,现代生活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重的诚信问题,甚至面临严重“诚信危机”。本文从社会关系的演变角度出发,对“诚信”的涵义进行了探索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最后从文化教育的视角初步构建了现代社会的“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的命题,作者本人似未清晰的界定,现当代理论家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众说纷纭。在现代语境下,"隔"与"不隔"是否依然有其生命力?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这都是值得高呼"现代转化"的当下中国学人思考的问题。在对各个理论家的观点进行分析后,对"隔"与"不隔"作出综合的界定,并根据现代理论语境,尤其是在接受美学背景下做简要的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文献。2014年到2020年,知网数据库中高校课程思政的期刊论文及硕博士论文有2781篇,我们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生成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高校课程思政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存在研究内容不够广泛、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课程思政与“互联网+”及传统文化的结合仍然是近几年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5.
朱熹少年时师从刘子晕,受其影响参禅,任同安主簿时研究佛经。静观万物,以悟佛家无为之法。早年的诗带有空、寂禅境。以后他从学李侗,始将“禅学搁起”,扬弃早年信奉的佛家学说,但他以形象悟理的一些诗,仍受禅宗活法影响,避免了“理障”,富有禅机禅趣。其名作《观书有感二首》《春日》等,以理说法,以物显理,借物说理,禅趣与理味交融。他仍爱以佛家语、故事、禅语入诗,仍爱结交僧人。同时他又以诗辟佛,批判佛教的空寂与虚幻。所作《斋居感兴》第十六首,是对佛学批判的檄文。从青年到老年的作诗生涯中,若隐若现地留下他受佛禅影响而又与之解脱乃至批判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在“研训一体”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研训活动的有效途径为:研训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从加大日常宣传、调整测试费分配比例、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员纳入设备管理员体系、扩大共享基金来源、建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致力于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它包括城乡经济、空间布局、人口就业、市场发展、社会形态、制度设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相对均等化。新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劳动力、技术、资金、土地、信息、资源等要素在地域上相互邻近的城乡区域单元之间进行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从而实现三次产业链式联动发展新格局,使城乡在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生活水平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广泛融合,形成相互依托、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和新型城乡形态,使城市和乡村自然天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复杂统一体,最终实现城乡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构成不同层次的复杂系统的全面融合与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在当今的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数学,数学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本文阐述了学习高等数学的意义,其对象和特点,以及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加强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改变当前班主任工作的现状,重视班主任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