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日本政府对钓鱼岛进行所谓的"国有化",是对我国主权的严重损害和国际秩序的公然践踏,日本政府这一野蛮行径的"幕后推手"正是近年来日本社会"右倾化"发展的结果。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近年来日本政坛"右倾化"倾向十分明显,极右势力正在影响和控制日本社会的走向,带动日本不断突破二战体制对其大国军事化的限制,对战后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战后50多年过去了,日本政府始终不能对当年的侵略战争做出诚挚反省,相反却频频作出一些伤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感情的事,其政治右倾化的趋向已是十分明显.这一动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本文试就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缘起、现状及其发展态势作简要分析.今年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60周年,撰写此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日本政局动荡,各政党分化组合频繁,政治日益右倾化,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从叙述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入手,深刻分析了其特征及原因。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内政与外交政策,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日本政局动荡,各政党分化组合频繁,政治日益右倾化,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章从叙述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入手,深刻分析了其特征及原因。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内政与外交政策,同 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主要表现为:否认甚至公开美化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力图突破并修改和平宪法:极力扩充军事力量。妄图充当政治军事大国;渲染“中国威胁论”。究其原因主要是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责任的清算极不彻底,日本政界总体保守化,“新民族主义”抬头。经济的持续衰退所引起的不安心理。以及加速走向政治大国的政策抉择的影响。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增加了日本未来政治走向的不确定性,加深了东亚主要国家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和警惕感。  相似文献   

6.
司马辽太郎为了维护日本国家的形象,一方面对日本近代史中有关侵略战争的重大问题予以否认和淡化,另一方面尽量从历史中寻找闪光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正面描写,树立日本国家的美好形象。他的作品和观点在日本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司马史观”,成为自由主义史观的代名词。司马史观的流行,实质上是日本国家和社会政治思想右倾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会通过“国旗国歌法”是日本“军事大国化”趋势的内容之一。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侵略,一再宣扬“皇国史观”。这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继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东亚也是亚洲的强国,并曾有过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日本,其政治走向如何,无疑会对东亚安全乃至世界和平产生巨大影响.该文旨在分析探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及其原因,从而指出其对日本及东亚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振兴专修学校加速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为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社会发展目标。在落实各级教育的改革和改善教学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基本素质教育的力度。由于政府不断充实和扩大“终身学习”的措施,社会各界也增强了“教育兴国”、“由传统工业社会转向知识社会的必要性”的共识,提高了国民整体的知识和文化教养水平。 20世纪6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虽然大学入学率很快提高了,但科系结构存在严重的重文科、轻理工科的现象,二者的比例甚至不足5:1。为了改变这一比例失调状况,日本政府…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思潮既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当前,日本政治出现右倾化,绝不是偶然的现象,它与制约政治右倾化的重要力量--左冀社会思潮的变迁息息相关。通过对战后日本和平民主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盛衰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和平民主主义思潮的衰落以及日本政治必然右倾化的基本结论,对此世人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造成日本经济危机持久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本文从日本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和日本政府财政决策失误的必然恶果两大方面作了分析论证。认为日本政府未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泡沫经济”的崩溃又阻断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而日本政府对经济体制改革又趋干保守,财政景气对策严重滞后,加之金融调节监管不利等诸多因素导致日本经济危机长达15年之久。至于2005年日本实现经济复苏的障碍,文章认为:日本金融改革和金融秩序重建任务艰巨;巨额财政负担沉重又制约了经济复苏;日本现行经济结构问题早已病入膏肓等是日本经济实现复苏的三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李立 《华章》2007,(4):159-159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复杂和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随着少子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也日益暴露出一些弊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进行了诸多改革.本文考察了日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概括了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日本政府近年来的改革举措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纵观日本近10年的教育改革策略,不难发现,重视家庭、社区与学校间的合作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如何整合区域资源、利用区域资源与学校的合作来提升教育的整体效果,已经成为日本教育界正在不断探索的新领域.近年来,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难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脱身,投入到对儿童的照料和教育中去,同时,社区与学校的众多教育资源又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基于这对矛盾,日本政府出台了“放学后儿童计划”,期望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升区域教育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生存能力”及“人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府根据修改后的《教育基本法》,于2008年7月出台了题为《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该计划首先分析了日本教育的现状,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日本教育面临的问题包括“少子高龄化”带来的社会危机、家庭和区域社会教育能力不足、个人生活目标和奋斗精神缺失、青少年学力和体力下降、问题行为增多、社会成员缺乏责任感和正义感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重新确定了“教育立国”的战略决策,号召全社会重视教育,致力于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15.
学习塾是日本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校外补习的培训机构。二战后,学习塾快速扩张,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政府开始着手进行学习塾的治理,经历初步整顿、全面整治和政策转变、塾校合作三个阶段,学习塾也从早期的“乱塾”转变为规范、有序的校外培训机构,成为日本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和显著特色。学习塾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双减”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益启示,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师范教育发展历程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战前日本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明治初年日本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其土地的严峻形势。在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日本政府作出了关系国家民族前途的重大抉择,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花”三大国策。其中,“文明开花”就是要实现日本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而要将当时的日本社会由封建主义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必须从科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日本自五十年代起就开始致力于职业能力的开发和提高。由日本劳动省每五年修定一次并由日本国会认定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把职业培训、技能竞赛作为国家的一项公共事业,从法律上明确下来,无论日本政府还是企业、社会团体都承担着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社会义务。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从财政上对职业技能的开发、全体社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18.
靖国神社作为日本国家神道神社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祭祀战争亡灵的主要场所,与日本历年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名副其实的战争神社。日本政府要员对它的“参拜”,直接反映了日本政府对二战的态度,也反映了日本政府对国际关系的态度,是国国主义势力消长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9.
2003年5月15日和6月6日,日本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通过了日本政府酝酿已久的“有事三法案”,至此.“有事三法案”通过了所有的立法程序.标志着日本安全战略调整的重要法律宣告正式诞生.2000年4月16日.日本政府通过与建立“有事法制”相关的三大法案。这三大法案分别是:“武力攻击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改案”和“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改案”。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中学生》2010,(1):76-76
“留学生”这个词是由古代日本创造的。远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因为是外交使节,驻唐时间一般不过一两年,不能在中国久留,因而无法满足日本全面深人地学习中国文化的需要。为此,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开始。便加派“还学生”和“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