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指导思想 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90"后已经开始迈进了大学的校门.面对特立独行、崇尚自由生活的"90"后学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教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机遇;如何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已愈发凸显.如何理解、教育和呵护"90"后大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是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须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民办应用型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受育人理念、教育教学模式与学生管理手段、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影响,致使专业性、实效性不强,深入开展受阻.民办应用型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通过创优育人理念、变革育人手段、以党建为统领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来构建"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具体来讲,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校内外"三全育人"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彰显"三全育人"之全员优势;立足思政课程立德树人主阵地,提升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效能;科学规划布局,优化"三全育人"校园文化环境;各方积极参与,构筑"三全育人"协同工作平台;以党建为统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开展"三全育人"试点改革.  相似文献   

4.
网络进公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校网络进公寓步伐的加快,网络逐渐深入到学生生活。互联网的普及,在方便大学生学习、娱乐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积极的网络主旋律占领学生网络市场,必须坚持“以德育人、以法治网”。新时期学生工作者要勇于面对新情况,敢于实践,与时俱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开展人才教育工作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对我国高校的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面临更多考验.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以"三全育人"为发展理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各部门各组织的作用,做到全员育人;教师关心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各方面心理状态,做到全过程育人;在建立高校教学体系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教学结构中,做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6.
"三育人"是高等教育工作中一个永恒不变的重要课题,是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辅导员是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实现育人教育目标的学生工作者,必须在工作中始终贯彻"三育人"理念,才能做好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发展的需要。本文从高职学生工作现状出发,通过对育人理念、育人队伍、育人过程、育人方式和育人载体等方面改革与创新的阐述,提出了构建"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理工科高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工科为主,文科为辅,思政育人有其自身的规律.掌握规律,开辟思政育人新路径,是思政育人的应有之职.思政育人嵌入"四史"是任务,也是责任,理工科高校应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并创新路径才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文化是深厚的培养基础,校园文化的营造,以"四史"为纽带,营造革命的文化,理工科的学子将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四史"教育为题材,开辟对话新渠道,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理工科知识奉献社会.以"四史"教育为契机,开辟思政育人新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互动环节上感受历史的力量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重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智能时代的教师,是"人师-机师"构成的"双师并存"的时代.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是人师-机师与学生的三维关系.智能时代的教育,是双师协同交互育人的教育新格局.这一时代的来临,将给今日教师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处理"人师—学生—机师"的三维师生关系?在"机师"愈发拥有能力与智慧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提升自我的能力与智慧,实现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交融共生?教师需要具有并如何获得什么样的教学新基本功?例如,"人机协同交互教学育人"的新基本功.这些新基本功,同时带给未来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训、教师研修等以新目标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简论"以人为本"与构建学生人性化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校园,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改革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构建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构建人性化学生管理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必须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必须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高校BBS(电子布告栏系统)已成为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BBS为代表的网络新生事物的高速发展对当今的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环境,高校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BBS的网络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其优势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努力打造全新的BBS网络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13.
高校育人,党建为魂。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还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以促进科学培养人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积极构建"三全育人"的科学机制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开展主题班会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抓手,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为例,探索"三全育人"机制下开展主题班会教育的新尝试,努力为高校主题班会的开展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方法,面对新的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大课题。新情况、新观念、新问题的出现,价值观念、社会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要转变观念,构建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加强队伍建设,真正做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党史是铸魂育人最好的教科书之一,要培养能扛鼎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学校应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党史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科学理性地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党史教育,做到"讲理"与"提气"有机统一,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课题给我们以新思维,其研究主题和核心是尊重人、尊重劳动,崇尚真理和智慧。它是与我们应试教育的"教育观"或"育人观"的一种鲜明对比;是对应试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挑战;它重在使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体现,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改革着手,通过对工学结合的实施模式的分析、概括,探讨教学管理所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新方法、新内容。重新构建"以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创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胡建波 《教师》2014,(14):15-15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日常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全社会高度关注教育大众化和教育质量的背景下,为确保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水平,学校必须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究如何建构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为本"教学模式,从而创设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工作特别是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积极探索"两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工作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对于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