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如何在教材中体现数学文化,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融人数学史和数学文化,今天已受到数学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现行教材对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内容基本采取了“附加式”的呈现方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在中学的境遇是“高评价、低应用”,很多教师虽有数学文化的应用意识,但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从文化视角对法国数学教...  相似文献   

2.
高丽 《考试周刊》2011,(76):68-69
本文研究了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文章从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要性和我国数学教学的现状入手,阐述了数学文化的价值所在。然后重点谈了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作者以数学史为载体,从起始课教学,概念教学,定理教学,公式教学,数学应用教学和名题教学入手,分析了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这一问题。研究表明,这样的实施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十大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强调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提出“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在适当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标准》对数学史知识的加强和数学史界酝酿的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不难看到数学史正把数学教育引向“数学文化”的轨道,数学史的介入将为数学教学注入青春活力,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的趋势……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因此,新课程开设专题选修3—1《数学史选讲》,同时强调数学文化与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数学史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现行中学数学教材对数学史引入不够,数学教师在思想上和教学实践中缺乏对数学史知识的必要重视.应该进一步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史,注意数学史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结合,丰富数学史教学的形式,充分发挥数学史知识的独特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数学与数学教育的作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提出在数学课程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本文针对这个要求,简述了数学史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现数学文化价值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中,除了单独设置“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外,还在许多知识的学习中体现了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如选修2-2第三章“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引入”就是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体现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8.
何晶 《学周刊C版》2020,(14):21-22
基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文章就高中数学选修课教学中文化价值这一课题进行探究。首先,阐述数学文化价值相关理论内涵。其次,分析高中数学选修课教学中体现文化价值的方面,如数学史和数学价值等。再次,探索高中数学选修课教学有效开展方法,如引导学生在选修课学习环节掌握数学史;联系实际,在选修课中感受数学的生活化;注重美学,在选修课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力求剖析出高中数学选修课教学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并为数学文化教学有效开展给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理论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文章就高中数学选修课教学中文化价值这一课题进行探究。首先,阐述数学文化价值相关理论内涵。其次,分析高中数学选修课教学中体现文化价值的方面,如数学史和数学价值等。再次,探索高中数学选修课教学有效开展方法,如引导学生在选修课学习环节掌握数学史;联系实际,在选修课中感受数学的生活化;注重美学,在选修课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力求剖析出高中数学选修课教学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并为数学文化教学有效开展给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理论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我国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之后,“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概括对数学史的认识及研究数学史的重要意义,阐述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上的重要价值,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应从数学知识的来源和背景、数学思维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沿袭、数学文化的多元性、数学精神等方面有效地与中学数学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已将数学文化明确提出,并强调了数学课程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文化是中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是传播数学这一文化的一种方式。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传播主要包括:数学知识的传播、数学语言的传播、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播、数学史的传播、数学精神的传播、数学美的传播和数学价值观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文化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要求将其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数学文化教育这一新课题。本文试图就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文化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文化”教学的认识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数学文化”的强调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实践新课改,体验新课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数学文化”的认识和在教学中的实施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现状是:绝大多数教师虽然认可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对其教学的重要性,但对《标准》里设置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目标、理念及教学要求等并没有仔细阅读过,对数学文化的内涵也不甚理解;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很少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知识内容,对新课程中涉及到的数学史实、数学家事迹、数学名题及数学作用等的认识情况整体不容乐观;不同职称教师对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等.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更新其原有的知识观念,加强对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调整高师数学系的课程结构,有针对性地充实"数学史"选修课的内容;加强职后培训的针对性,弥补高中数学教师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缺失;通过校本教研等活动,分享不同层次数学教师发展其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经验及做法;拓展高考的命题范围,适当增加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考察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数学史揭示了数学的起源、发展以及它的未来走向,成为数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部分,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发展历史的轨迹和重大事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合乎新时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应重视数学史的教学,本文通过“中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凸显”,“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形式”,“数学史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三方面的阐述,介绍学习数学史的方法和途径,体现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学史历来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被教师重视的一个方面,合理地运用数学史,发挥其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更是被正在进行的数学教育改革所重视.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1](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数学史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际、国内的数学教育界日益注重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的探讨.在国际上,HPM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就是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史;在我国,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也已从数学课程理念层面、数学课程标准层面、数学教材编写等层面得到一定的体现,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数学概念和原理这类明确知识作为数学史服务的对象作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的改革将数学文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数学文化的思想,成为了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关心的话题.本文中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凸显数学史的文化价值是每个数学教师应担负的重要责任.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文化价值体现在:绽放数学和谐神奇的魅力,营造数学史的文化意境;彰显数学发展变迁之厚重,阐发数学史的文化底蕴;还原数学本质的真实生命,加深数学史的文化理解;洋溢数学思想方法理性之美,揭示数学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