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年是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对象。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对青年进行党史教育,并作出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凝练邓小平关于青年党史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对当下开展青年党史教育具有重要启示,要用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教育青年,增强青年的“四个自信”;用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锻造的精神谱系教育青年,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用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坚守的初心使命教育青年,强化青年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2.
白晓玲 《文教资料》2011,(31):15-16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在拼搏进取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那种一息尚存,即不安于现状、奋斗不止的硬汉气质和内心充溢着幢憬新生活的情感冲动,展现了新时期广大农村青年的奋斗精神和作者路遥悲壮的个人气质。  相似文献   

3.
路遥在《人生》中,通过两段爱情描写,既展现了人性的深度,也从物质的角度刻画出了城市对农村的优势,以及这种优势造成的人性异化.高加林淡化社会责任,仅仅追求个人前途的奋斗之路,是当代中国青年奋斗的先行者.路遥对上述社会动向的把握,展现了其作为一个优秀作家的敏锐.  相似文献   

4.
路遥与陈忠实分别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等代表作品 ,为陕军的崛起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创作同中有异 :路遥多反映普通人的奋斗精神 ,用一连串的奋斗者形象 ,体现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陈忠实则在一个又一个富有内蕴的人物身上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诠释 ;路遥作品多以直线式结构叙写故事 ,陈忠实的作品多以网状结构展开情节 ;路遥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 ,按生活的本色 ,再现陕北农民艰苦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抗争精神 ,陈忠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在对历史亦真亦虚的描绘中 ,表现出传统文明与道德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5.
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始终用其全部生命体验进行写作。无论是童年极度匮乏的物质生活,还是青年强烈的自尊体验,以及中年对人生的真实感悟,都深深地影响着路遥的文学创作。真实而又平凡的生活经历,造就了路遥独特的精神世界,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路遥的经历和人格来探寻作品的意义,反过来,根据其创作的作品来客观看待作者的经历和人格对其创作的影响。一部文学作品是由它的作者创作出来的,作者是作品生命的赋予者,因而根据作者情形来解释作品情形,就似乎具有必然性。这也是传记研究法的重要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新形势下,青年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去奋斗,因此,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工人阶级性质,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7.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多以农村作为题材,描写普通劳动人民平凡的故事。路遥的著名作品《平凡的世界》深刻描写了时代变化中平凡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描写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吃苦耐劳,靠着不懈的奋斗去改变生活、改变命运,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故事,谱写了平凡人生命的壮歌。  相似文献   

8.
路遥的《人生》主要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青年群体普遍遭遇到的奋斗悲剧。路遥先生虽然立足于一定的社会现实,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主观倾向的为这些青年设置了人生目标、追求的途径以及遭遇挫折后的何去何从,文章试图将巧珍放到与高加林同样的社会青年位置去谈这个人物在作者的男性话语下所受的局限,即走不出去的"围城"。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路遥作品的为数不多的评论,大都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谈论其作品的社会意义。这里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从路遥的经历和人生态度这一视角.来探讨路遥小说的苦难主题,阐述了路遥小说的苦难情结,以及苦难中所凸现的伟大品格,此外对路遥小说苦难主题的独特性表现和价值所在也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路遥的《人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部中篇小说。众多的文艺评论者认为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不懈奋斗的高加林形象,以及提出农村青年如何走向城市和走向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小说并没有把重点落实在高加林的人生奋斗上,也即在这部小说中“奋斗叙事”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图从鲁迅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和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阐释他的寂寞。生活经历的切肤之痛,对鲁迅的影响不可小视;在心理上,孤独已成为鲁迅生命意识的一部分,对鲁迅来说,寂寞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个先觉者对黑暗现实的忧心仲仲。鲁迅是孤独的巨人,巨人是他的本质,孤独是他的气质。  相似文献   

12.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分析,陆机是第一位在生前身后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吴地作家,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吴地特色,具体表现为:内容上,陆机作品渗透着难以割舍的水乡情怀;风格上,陆机作品在"繁缛"之外还表现出"清新"的另一面;语言上,陆机在作品中运用了吴语和吴韵。以上三点表明陆机在创作过程中或隐或显地受到了吴地文化的影响,吴地文化已深烙于他的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13.
<呐喊>、<彷徨>时期的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启蒙者,通过文学形式表现了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对个体生命状态的深切体验.其作品不仅体现了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度,而且记述了作者深刻、复杂、痛苦的心灵历程,作品内容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因素,后者是鲁迅作品价值构成的重要方面.鲁迅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生存困境中重塑的人格,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因素,又体现了极具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中国人对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知之甚少的情况下,译介的9篇西班牙作品全部出自巴罗哈笔下,又多次在译文的副文本等著述中给予巴罗哈高度评价。鲁迅关注的是巴罗哈弱小民族的出身及其作品中对于弱小民族品性和生活状貌的描摹,而同属于弱小民族的中国读者可以从中反观自身,鲁迅也在巴罗哈的文学世界里找到了异域的自我。  相似文献   

15.
路翎的中短篇小说以其对人基本欲求的极大关注卓立于20世纪40年代文坛上。在他的笔下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农民、流浪者都显示了生命的自觉,他们遵从于生命原始强力的勃发,决绝地渴求自由,蔑视任何权贵。这些人物和路翎本人一样,都有对高贵心灵的秉承,对原始强力的追寻。  相似文献   

16.
做记者要将自己的人生与民族的命运血肉般凝铸,这是周立波独特的新闻观。灾难、奋争的人生,志士仁人的引导,湖湘文化和中外文学作品的作用是这种新闻观产生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陆游一生主要居住于家乡绍兴的镜湖。在他留存的近万首诗歌中,创作于家乡的作品占到三分之二。可以说,镜湖风物是陆游诗歌的主要歌咏对象,这一点在他的晚年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陆游在镜湖地区的长期乡居生活和"镜湖诗"的创作是密不可分的。正由于如此,"镜湖诗"才最能体现出质朴、细腻、生动、温馨的陆诗本质。  相似文献   

18.
五代后蜀何光远著《鉴诫录》十卷,谈唐五代诗事者占十之六七,向为世人所重。以往仅据《十国春秋》略知其事迹。考订何光远曾著有《鉴诫录》、《广政杂录》、《宾仙传》三部著作,其中后二书宋以后失传。通过对《宾仙传》佚文的辑录考察,可以略知他的生平,确知他是一位非常坚定的道教修行者或向往者。他的三部著作都喜欢大量引用诗歌,其中《广政杂录》偏重记录朝野逸事,《宾仙传》则以传闻和虚构故事为主,《鉴诫录》所记介于事实和传闻之间,可以知道他著作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9.
青浦陆士谔是清末民初上海滩最多产的小说家,撰小说百余种行于世,然今人所知见不过半数。其小说颇为独特:每将自身写进小说,并在自己的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宣传自我、为自己的作品做广告。从所见的陆士谔小说中,可探寻出部分未见著录或署名他人的陆士谔的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