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孝”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中占有重要位置。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一书,对“孝”作了多方面的阐释。文章通过研读《论语》中有关孝悌的篇章,从“孝”的理论内涵、实践方式和功用价值三方面来探讨《论语》所展示的孝道思想,体会孔子孝道言论中所蕴含的独特理念与智慧。  相似文献   

2.
泰州儒学虽然充满了创薪精神,但他们始终坚守儒学底线,崇尚圣人之道,推崇儒家经典,儒家的经世哲学是他们的指导思想,并坚持进行圣学教育.泰州儒学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仁”“礼”“中”等思想,他们不管是为官还是平民,“儒”气都很重.他们治学虽然兼收并畜,但仍以儒家学说为主.泰州儒学把孝悌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保持了传统儒学的孝悌本色,孝亲情结很重,但他们并不盲孝.所以泰州儒学既坚守了儒学阵地,也在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对《论语》中的孝悌进行分析 ,认为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 ,从中体现的仁性 (爱 )精神 ,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成为君子是一种人格理想。“君子”的内涵是道德品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我们应怎样提升品质,完善人格呢?从儒家经典中,从道德模范的事迹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比学习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实际的行动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能让人快乐,也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一生著述甚丰,其成就是多方面的,思想也比较多元.从家书切入,探析儒家传统思想,尤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人生观和以“孝悌”为本的伦理观在其身上的体现,以及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全面了解梁启超的儒家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儒家哲学的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内圣的核心是个体的道德修养达到“仁”的标准,外王就是实现王道的社会理想。要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只须人人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仁”即可。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逻辑顺序,人必须首先实现家庭的和谐。孝悌既是“仁”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家庭和谐的核心。儒家强调的孝悌,对于克服现代生活带来的消极因素在今天仍然具有启发作用,应该成为指导今天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孝悌"是儒家文化孕育下的经典概念,它从最基本的父子、兄弟关系入手,对中国古代伦理秩序及社会关系的稳定起到维系与促进的作用。儒家孝悌观的发展历经千年,从远古农耕社会到现今的消费时代,孝悌观渗透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作为普适的社会价值准绳不断优化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三言”中士人形象表现出来的对仕宦的追求、对“孝悌”与“信义”品行的追求,折射出冯梦龙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坚守。同时,对士人真性情的肯定与士人形象的多元化特征,又反映出作家思想新变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家庭伦理悲剧。剧中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在几幕简短的出场,展现出了善良孝顺的美德。她的言行举止无一不体现着她对父亲的敬爱和对亲情的重视,这正与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关于孝悌的主张相符合。本文试图以儒家伦理视角来分析考狄利娅的所践行的孝道,从而探究中西方关于孝悌以及人伦道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经典启蒙读本,其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的德育思想及教育理念,非常适合当前学校的德育实践,能够对学生良好德行的形成发挥导向性作用。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使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1.
儒家"孝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伦理道德教育中融入"孝悌文化"十分必要。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以开办讲座的方式,让"孝悌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走进校园网络。在实施"孝悌文化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伦理亲情的教育,完善对大学生人格的理智探讨的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诚信...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孝悌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石,具有重要的道德规范作用.探讨传统孝悌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而且有助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成功人生之基,养成教育是管好青少年一辈子的教育,尤其是"孝悌"美德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优良素质是一项奠基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为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孝悌是做人的根本。能顺事父母,则为人必能遵纪守法,重恩而不忘本;能友于兄弟,则为人必善于人处,重义而不背信。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学生听,他们就会逐渐形成尊老、敬贤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经典中的精粹.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值得每一个人汲取。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今的青少年逐渐远离了经典.传统的儒家经典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经典中的精粹.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值得每一个人汲取。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今的青少年逐渐远离了经典.传统的儒家经典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6.
以孝选官肇端于汉代 ,其后历代承袭相沿 ,成为中国古代“孝治天下”政治原则付诸官场人事铨选活动的重要施政表现形式。以孝选官注重为官者的孝德修身即孝悌品行的完善 ,是儒家“寓政于德”政治伦理思想在官场人事制度中的具体实践。在儒家孝道政治化的施政实践中 ,孝悌品行不仅是步入仕途的一种潜在政治资源 ,而且也是仕宦官员黜陟迁转的一项重要参照指标或依据条件  相似文献   

17.
阐释学翻译理论的研究在斯坦纳之后进展不大。然而,就儒家经典而言,阐释学理论具有可操作性。许多儒家经典英译中的问题,尤其是“意味翻译”的问题,可以采用阐释学的三层意义分析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家哲学一直是颗璀璨的明星。仁爱思想则是儒家哲学的精华所在。该文从孝悌之道,忠恕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三个方面阐述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由此论述其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善事父母谓之"孝",兄友弟恭谓之"悌"。孔子的"孝悌"思想,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社会规范,具有深刻的内涵。同时,孔子在个人追求、家庭伦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均赋予了"孝悌"思想以深刻的价值诉求。"孝悌"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孔子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的影响,而且深深扎根于浓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沃土中。虽然"孝悌"思想有些许糟粕之处,但它的精华之点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对培养现代爱国主义情感有六方面的积极作用:儒家“仁爱”思想和群体意识利于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儒家“孝悌”观念和以“和为贵”思想,利于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儒家“自强”意识和求实主张,利于民族精神的养成;儒家重道德思想,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儒家“革新”观念,利于改革开放的扩大;儒家“大一统”主张,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