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力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校长专业发展动力是指推动校长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不断发展提高的力量的总和。校长专业发展动力是校长个体与所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校长专业发展的合力,构建由校长主体动力、学校场域动力和社会场域动力构成的校长专业发展场动力系统十分重要。为此,要分析校长专业发展场动力系统的要素及作用,通过对校长专业发展精神动力、物质动力和信息动力等相关因素的分析,从内外部动力环境,探索校长专业发展场动力系统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学校文化场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载体。学校文化场域中作用于教师成长的力量结构包括行政力量、经济力量、家庭力量、同侪力量、学生力量及教师自我,这些不同的力量以不同的文化价值存现或制约着学校文化场域,并存在着多种文化冲突,主要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组织文化与自我文化,规范文化与经验文化等。作为价值主体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正是在这多元文化场域中根据他们在空间里所占据的位置以其或规避、或迎合、或整合等各种行为选择,不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价值定位,以求维持或力图改变其在空间的范围和形式,由此才由一名"新手型"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甚而"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在专业领域中的表现。教师专业自我的确立首先有赖于社会文化的改造与建设,其次有赖于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还需要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地追求。“专业自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具有内在性和原发性,具有强大的主动力量和持久力量。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教师对于乡村教育职业特性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其专业发展。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普遍面临着"自身"与"场域"脱节的困境。为此,应立足于乡村教师所在场域的特点,结合其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取向,通过重视场域引领制度支持,基于场域实践加强高校辅助以及依托场域情感引导的舆论宣传等途径,结合场域内外多维力量,提高乡村教师的场域适应性,更好地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中小学课堂是一个“场域”。它是受一定场域规则支配的各种关系和力量并存的网络;是共时与历时的交融,既要受到现有力量的控制,也会受到历史因素的干扰;是一个冲突的空间,冲突的动力机制根源于课堂中各种特殊力量背后资本的距离、鸿沟和不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的教育亟需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在发展场域、发展要素和发展保障等层面深度契合教师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强调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场域、突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品性、注重专业教师和专业学校的融合共生,彰显了浓厚的时代意蕴。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则面临主体角色迷失、目标定位失衡、课程支撑不力、评价导向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突破现有困境须以学校为主体,从更新主体观念、构建进阶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师评价及完善保障制度等层面深度推进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性。  相似文献   

7.
钱兵 《教育评论》2020,(5):117-124
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具身经验与实践教学场域冲突与融合的产物。采用图画隐喻范式对幼儿园教师自我心像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职业角色心像具有冲突性、发展阶段心像显示模糊性、工作成效心像体现自贬性、发展愿景心像呈现外促性等特点。基于此,教师教育者可以从消解教师角色冲突、关注教师高原阶段、激发教师自我效能、重塑教师发展愿景等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园教师改善专业实践,优化自我心像。  相似文献   

8.
特定环境下教师的工作生活都在一定场域之中,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和相应的场域相适应,才能使个体的发展和特定环境保持一致,从而在场域中形成更好的状态.和特定场域相适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关系到教师的角色胜任,以及工作的持久性和长期性,而现实中教师教育往往忽略这一点.教师基于场域的适应性发展主要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要和场域环境条件一致.场域适应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教师适应发展:选择契合场域条件的专业发展方式,选择对应场域需要的专业发展方向,组织适应场域环境的专业发展内容,设定适应场域特性的专业发展标准等.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和保障。但当前职业教育场域中,教师队伍内部利益的分化和力量结构的失衡,致使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困难重重:一方面,教师成长在生存与发展之间进退两难;另一方面,促进教师成长的机会难觅。在场域理论视角下,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在课程体系中明确公共课程的位置;其次,深入开发公共课程,尤其是公共课程标准的开发;第三,重新审视现行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优化职称评定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场域论下的教师教育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研究并探讨教育转型时期教育场域发生的变化以及场域与惯习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导致教师角色转型、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教师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教师耐受力是指教师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职业生存、专业成长的能力,具体包括对所受困难和挫折忍耐的程度、克服的强度。由于教育"场域"的压迫性力量以及教师的社会性不足,致使教师耐受力的缺失,教师可以通过淬炼自我弹性、经常阅读、把简单的事情做好、磨课、增强自我效能感、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提升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来自我提升耐受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耐受力是指教师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职业生存、专业成长的能力,具体包括对所受困难和挫折忍耐的程度、克服的强度。由于教育场域的压迫性力量以及教师的社会性不足,致使教师耐受力的缺失,教师可以通过淬炼自我弹性、经常阅读、把简单的事情做好、磨课、增强自我效能感、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提升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来自我提升耐受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是推动教师不断进步的力量所在.以《论语》为文本,解读了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的发展动力,主要包括:立定志向、爱生如己、反躬自省和践履行动.基于此,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包涵:树立远大理想、热爱学生、自我反思、教学实践.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内源性动力的揭示,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认同是运转教师专业实践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在当前变革的时代,教师的条件性认同、理性化认同、工具性认同折射出教师个人认同和外在要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关注教师作为主体性存在,重组教师工作的环境和结构,唤醒教师的内在力量,可以促进教师专业认同的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存在职业认同、角色转换、规则内化、专业发展四方面危机。基于个体主观需求与组织环境客体之间的冲突展开分析,优质教育背景与职业地位不高的冲突、角色转换高挑战与组织支持不力的冲突、先进价值观念与复杂场域规则的冲突、自我提升意识强烈与发展空间有限的冲突,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危机的成因。为有效化解危机,民办高校应提升教师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完善青年教师的针对性培养与角色成长机制、优化高校组织文化和教师队伍现代化治理水平、开拓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青年教师个体应积极主动提升自身价值,以突破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6.
教师文化既是教师观念和行为的一种反映,也是决定教师观念和行为的重要力量。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所倡导的合作文化与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在“专业为本”与“以人为本”、集体行动和个体专业自主、团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教学的“公开”性与“隐密”性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这种冲突既可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阻力。正确理解两者关系,在两种文化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是建构真正的合作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作为成人高校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理念与行为的调控、规划意识,是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源。然而,目前成人高校教师群体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缺失,学习内在动力不足。从注重教师主体价值、加强职业外部保障和强化效能信息源等途径来激发成人高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有助于其学习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国际主流议题。以江苏省一所集团化小学为考察对象,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以揭示和解释学校场域中教师与学校文化互动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为研究目的,以“教师为社会行动者”为前提假设,从教师个体发展、学校文化演化和专业发展秩序三个维度构建了教师与学校文化互动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个案学校的资源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场”空间;文化秩序中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则;权利规约中形成了教师个体间的“地位”;关系集结下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秩序。学校场域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指向应是教师个体的自立、自觉与自新的内在发展,而“非完美主义”秩序的建立则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主发展的目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强调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灵魂是对话、反思、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是教师自我组织、自我决定、自我激励的自下而上的学习活动。其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显性与隐性、教学任务取向与自我存在取向、教育场域与非教育场域、意向意识性与非意向无意识性等八大类型。其在结构上由教师自我发展的目的、多主题的内容、情境化的场域、开放化的方式以及教师自主化的评价等五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