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教育学本土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学本土研究是立足于本土教育实践、面向现实教育问题的研究。进行本土研究,是由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是教育学科学化、教育理论原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实践的呼唤。深入实践、立足本土是本土研究的基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多种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研究者素质的提高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使教育本土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土概念”及其教育学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研究应该有属于自身的"本土概念"。教育学的"本土概念"是教育学观看世界、研究问题的学科视角,失去了这个视角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学科的特性和独立性。教育学的"本土概念"是以教育学学科本身以及本土的教育问题为出发点而发展起来的。教育学"本土概念"的沦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方教育学理论、概念体系的大肆"殖民",导致本土视角的丧失;二是其他学科的大举"围攻"导致教育学的学科独立地位出现危机。所以,当前的教育学研究应当重树学科自信,从本土的教育问题出发,建构出属于自身的本土概念和原创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是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清晰把握却是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实现前提。作为世界教育理论一部分的中国教育学首先必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学,具有来自中国教育实践和传统的性质。对新时期中国文化性质的把握,是创建本土教育学所需要的,是新时期教育研究者的努力所向。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成为主导语境的今天。本土很容易被忽视和掩盖。中国的教育理论在西方话语中也丧失了本土性。表现出“本土失语”。在此情况下,主张比较教育学走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论文首先分析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然后从比较教育学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展开对比较教育学“本土失语”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成为主导语境的今天,本土很容易被忽视和掩盖。中国的教育理论在西方话语中也丧失了本土性,表现出"本土失语"。在此情况下,主张比较教育学走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论文首先分析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然后从比较教育学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展开对比较教育学"本土失语"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元教育理论研究对于本土教育理论发展的贡献这个角度来说,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元教育理论研究是"无效"的。"无效"之因在于元教育理论自身的缺陷、教育学者的学养缺失和制度的规约,而其根本则在于教育学与教育学人缺失其本应具有的"真独立"的生命灵魂和价值品质,为此,追寻教育学和教育学者的"真独立"是制度规约下元教育理论和教育理论发展之必须。  相似文献   

7.
教育理论与教育学各有所指,不能相互替代。教育理论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体,这为本土教育理论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重建本土教育理论,要走出方法崇拜的误区,要坚持对本土经验做深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所办的《教育杂志》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刊载了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成为洞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一个窗口。根据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数量、主题等,可以发现《教育杂志》中社会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且形成了一个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同时,其社会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平民教育、识字教育、民众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理论、战时的社会教育、国外社会教育理论和概况等方面。《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文章,推动了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本土探索,传播了国外的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我国的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在借鉴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对现代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基础上,社会教育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注重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建设社会教育学学科;立足本土的社会教育实践,推动外来社会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强调教育期刊与社会教育研究协同,助力于社会教育研究的发展;培育社会教育研究群体,集中推动社会教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体系总是处于特定处境中的理论主体基于特定的理论视角对特定视域中的实践进行理论建构的产物。从实践中归纳提炼理论才能满足教育学内源式发展的需求。通过发现实践逻辑增长教育学本土知识是当前发展中国教育学的核心任务。研究者要尝试以移植—改造、反思—归纳、反向操作、批判—重建等多种方式把握教育实践的多重逻辑,并基于实践逻辑的发现展开教育学分析。同时,教育学者在介入式互动中要有认同度、洞察力和分寸感,反思—重建应当成为合作互动双方的自觉意识和习惯行为。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育学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对于它的框架和体系,还处于探索和研究之中。目前我国历史教育学还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和应用研究薄弱等缺陷,要逐步完善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应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加强历史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历史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确定的表述;还应该加强应用研究,使历史教育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主要是中学的历史教学实践)相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历史教育学教学,必须加强实践训练,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是衡量师范类专业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教育学专业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在不断适应新的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改进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进而达到国家对教育学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提高高职教育学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就要把握国考信息、备考笔试、面试和教育实践练习等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理论的原创研究是基于本土、面向本土的研究 ,解决本土现实的教育问题。由于各国的教育有着共通性 ,这种基于本土的原创性教育理论就必然地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我国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因历史的原因使原创的努力失去传统积淀的支撑 ;缺乏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 ,学术批判力的弱化 ,问题意识的淡薄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疏离亦是其缺失的原因。而学术批判力的提高 ,教育研究问题意识的增强 ,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回归 ,树立教育研究的超功利关怀等 ,使提高教育理论的原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发展教育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教育学缘起于发展理论研究向教育领域的深入和教育学科自身建设的传统及需求两个方面,是上述两种力量合乎逻辑的时代“交汇”。“发展”一词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决定着发展教育学具有广泛性、动态性、开放性、发展性等学术特征。发展教育学以“发展”的观念审视、理解、预测教育,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要使发展教育学具备更强的解释力与实践力,就必须对教育事实与教育价值作全方位的分析与阐释。以发展的眼光去理解教育,就必然会进行多门学科的交汇,形成一系列具有学科特质的发展教育学领域。发展教育学的直接着眼点是教育实践与理论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的科学化是教育基本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近200年有关教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建构中,教育学的科学化主要被理解为实证化。与教育学科学化相伴随的,是教育学的非科学化取向,即认为教育学主要是有关价值与规范的应用性理论或有关教育意义问题的人文科学理论。教育实践中不仅有事实问题,而且有规范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所以既需要教育学的实证研究,也需要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不同逻辑的教育问题意味着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教育学科学化”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预示着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不同逻辑和方法论,由此产生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意味着教育学的实证研究,而且意味着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我国教育学研究目前存在的实证化倾向,教育学对教育实践中紧迫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缺失,正在呼唤人文科学取向的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当生命被确立为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的时候,就意味着教育学将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研究教育现象的切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由此出发,教育学需要确立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生命的方式,成为一种以生命实践为底蕴的教育学。在批判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底蕴是批判教育学,它需要对所有有关生命本身的理论探讨、实践进行系统剖析,明辨其得失;在建构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实质是建构性的实践教育学,它追寻的是为教育世界中理想生命的生成,建构出合乎其历史与逻辑的理念和方法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6.
虽然教育学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和学术贡献,但总体上讲教育学具有较低的理论品性。教育学自身堪称形而上学,它基于先验概念所构建的教育理想国是脆弱的,只是一个排他性的理论空壳,其中充斥着大量理论伪问题。教育学不是学科理论,充其量只是从教者的职业指南。如果勉强称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它也是一种坏理论。因为教育学既不能帮助从教者实现有效的教育行动,也不能帮助从教者理解教育行动本身。以教育主张、原则、方法、模式表述的只是教育学者的主观建议,以它们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学属于私人教育学,还没有经过主体间理性的洗礼而演变成理论。把教育学看作是教育智慧或艺术的学问,或多或少是恰当的,因为它表现出了低理论水准和高实践水准的特征。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标志是独创的知识体系,教育学学科问题真正的追问是教育学到底独创或能够独创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教育学由于没有创新知识因而还没有成为学科,当然人们努力构建的教育学体系自然也都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7.
教育现象学有两种涵义,一种是现象学教育学,它是现象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类研究试图通过现象学还原和现象学直观的方法研究教育实践中的个体体验,解释其中的本质意义。我们通过分析现象学方法自身的缺陷,论证了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不可能是现象学的。教育实践需要另一种涵义的教育现象学,它是一门以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内容的科学。这里教育系统被定义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多个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网络;教育现象被界定为教育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及其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可以把教育学置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寻找教育学在研究方法、指导思想、范式、领域、知识、价值取向、话语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研究者学术信仰、学术能力等方面的危机表现。当前的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危机,应该放在“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中进一步加以认识和考察。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危机更直接地表现为对于教育实践的功能性危机。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学是国际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中诞生与发展的、具有交叉性质的一门教育科学。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研究密不可分。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撑;反过来,科学教育研究则需要科学教育改革的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科学教育改革亟须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尽快形成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把科学教育学增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学建立更多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国性的科学教育学会,创办科学教育研究期刊。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学史视角把脉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能够发现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新文科是应对当前科技革命、社会需求的重要策略,是对传统文科的更新与升级。聚焦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教育学发展历史中挖掘既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教育学发展路径,坚守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坚持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在坚持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形成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