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远程教育研究的演变:来自美国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对远程教育的兴趣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函授教育,然后是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广播教育,再接下来是60年代到现在的电视教育。但是,直到20世纪下半叶,随着电视教育的发展,系统的远程教育研究才开始建立并兴盛起来。在最初的研究阶段,研究者们主要想知道电视教学是否和课堂教学一样有效。当早期研究表明电视教学和课堂教学在教学效果上并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之后,研究者们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这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到了远程教育的复杂性,并促使研究者开始通过系统学的方法探讨远程教育中复杂变量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研究蓬勃发展,研究阵地迅速拓展,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了一批值得重视的成果;英国高等教育研究者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8类问题,反映了英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动向,可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规划是为使教育更加有效地满足学生与社会需求而进行的宏观管理和决策的过程。教育规划自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兴起 ,曾经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广泛实行 ,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国家中普遍实行 ;因 70年代的经济危机 ,教育规划在多数国家一蹶不振 ;80年代后期 ,各国又在探索新的规划模式 ,试图在教育与经济和社会需求之间寻求更大平衡。我国教育规划应当在新的形势下探求新路 ,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教育规划模式 ,在教育宏观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教育规划发展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教育规划对教育有重大推动作用,制定科学的中长期教育规划,十分必要.高准确性是制定现代教育规划的基本要求,研制教育规划应采用建立在定性和定量方法有机结合基础上的系统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5.
90年代的《儒林外史》研究是继 80年代全面繁荣以后又一高峰。经过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的努力 ,过去传统论题的研究得到深化 ,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又使其领域得到拓展。对 90年代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评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雄心勃勃的数学模型,到提出"处在十字路口"的判断,世界教育规划理论与实践经历了转型的艰难。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主义的兴起,学术界拥有更多的工具将社会、经济背景和规划实施过程纳入到教育规划的制定中。由于切入角度不同,教育规划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方向上的探索,形成了多种流派。OECD教育规划的主要方法是一定框架下的大规模制度扫描和坚实信息基础上的大规模比较;参与式教育规划通过改善教育规划的政治程序和参与人,进而提高教育规划的适用性;基于新公共行政主义理论下的教育战略规划主要包括重新定义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战略规划或情景规划确定发展方向、重构对规划的管理支持体系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教育规划的本质、发展与基本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规划在教育行政和教育管理中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人们对教育规划本质的认识并不一致.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了教育规划体系,但教育规划的实际运行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导致教育规划本身被逐渐冷落.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新的教育规划思想的形成,教育规划再次受到各国重视.本文从理性与互动两种类型客观与主观两种范式,分析了据此形成的专家型、政治型和协商型三类教育规划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以及"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深入,"案例研究"、"课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逐渐走进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者的视野,成为教育研究的热门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对"课例"、"案例"等的模糊认识,往往会出现二者混用且研究不规范的情形。所以有必要廓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以促进教育研究的规范性。一、源起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第一任院长克  相似文献   

9.
刘蕊 《考试周刊》2009,(28):31-33
张资平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颇有影响的作家。由于历史评价、思维定势等原因,对张资平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近十年来,研究者对该研究的态度有所转变,但整体研究的推进.仍有待史料研究的充分展开和新的研究方法的探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近代汉语代词的研究开始起步,80年代以后得到真正的发展,各种专著和论文等研究成果不断蜂出,研究内容不断增加,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也日益多样化和深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者去克服,从而提升近代汉语的研究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1.
王鉴 《教育研究》2012,(6):66-71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在自己的学术活动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智慧而艺术地展示了他丰富的治学思想,主要包括"冷板凳"坐成"热板凳"、见识与知识同等重要、理论联系实际、个体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治学思想。总结李秉德先生的治学思想,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其教育思想,而且在于将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发挥儿童文学的特点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是本文探讨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笔者具有针对性的选取"儿童文学阅读导读教学"案例进行实践研究,陈述实验过程并总结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3.
英国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积极推动各大学在U-S模式下开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开发注重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不断适应合格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并制订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统一的"平衡性"课程计划。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一是大学应与中小学校紧密合作;二是应适应中小学教师补给的实际需求;三是应体现职前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新要求;四是应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4.
"经验"在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的世界中经常遭到漠视和误用。这种漠视和误用无论是对于深化教育理论认识,还是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都是不利的。通过对杜威经验论的解读,分析了当把经验纳入教育视野中考察时,既具有对教育理论认识的整合意义,也能够通过经验实现课堂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沟通,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独立运动、人力资本理论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催生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教育规划"。本研究运用N-Vivo8.0对UNESCO的"教育规划"政策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发现"教育规划"一方面不断提升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但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这种现实主义的特质使得"教育规划"在面临后来时代发展的挑战时,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逐步内化成了UNESCO及各国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中国的教育研究走向世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我们不仅需要以博采众长、兼容并包之态广纳世界各国优秀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而且还需要念念不忘中国教育之文化根基与人文精神,特别是要做到立足教育研究的中国立场,以深度的文化自觉促进中国意识的觉醒,彰显教育研究的中国传统。"心本体"的教育主张是中国教育学的文化魅力之所在,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体现。首先,涵养"仁心"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中心目标,通过"情"的内在唤醒,"思"的甄别引领,"行"的沉潜往复得以培育;其次,求其"放心"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注重个体的心灵转向与品性浸润,强调教育是一段个体体验内在幸福的真实历程,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修行";再次,磨练"事功"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特色方法,通过儒家"忧世"主张的磨练,唤醒个体兼济天下的志向,通过良知本体在真实生活中的"自我坎陷",来磨砺心志,塑造真善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问卷调查,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非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途径单一;绝大多数全日制教育硕士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对于教育教学效果优化的重要性,但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大多数全日制教育硕士对影响教育技术应用实效的各种因素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教育技术应用实践能力;绝大多数全日制教育硕士期望高师院校加强教育技术实践教学环节并为其提供具有实用性的教育技术学习资源及相关支持。针对发现的问题,就高师院校如何通过加强系统规划、注重实践教学、建设信息化培养资源进一步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dea of exemplarity in relation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eacher education. Exemplarity is introduc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paradigm of evidence and ‘what works’, which seems to be omnipresent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t present. The idea of exemplarity relates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claim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we need to skew the dominance of functionalistic studies of education, which focus on skills and solutions to problems, or on providing quick fixes and methods to be applied in practice. I will argue that this tactic shuts down interpretive spaces and gives the teacher an illusion of simplicity and efficacy that connects poorly with the complexities of pedagogical practice. Exemplarity provides a different way of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f ‘what works’, since it does not claim generalisability, but instead offers a path to reflective engagement with the complexities of educational processes. The idea of exemplarity highlights how educators can be invited to lend an ear to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pedagogical theorising, and through these develop their tact and reflective abilities through exemplars that display pedagogical principles. This, in turn,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retuning one’s practice, and in the scope of this article, retu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itself.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ccount of a teacher's use of theory as a tool to develop inclusive practice through a social studies programme in a new entrant class. The account illustrat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teacher drew on research to assist in the facilitation of an inclusiv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Presented are research case studies the teacher encountered in an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ist’ and ‘personal tragedy’ models that were used as theoretical tools to assist the teacher's plann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 Mounted cameras, broadcast microphones and pre- and post-unit interviews with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lived culture of the classroom, and the natur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ategies the teacher used. An ‘interrupted narrative’ methodology engages the reader in the interplay between research and theory in the research case studies. Four major strategies used by the teacher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se are presented as theoretical tools for other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 to use, critique and develop to support inclusive practice in their own contexts.  相似文献   

20.
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知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其主旨是探讨与解答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性、根本性问题,为教育理论建构提供理论基础。这决定了教育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阐释与揭示研究教育问题的思想方式,以便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前提性反思。而常识中认定“批判”是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把教育哲学的性质论定是反思教育历史、批判教育现状(教育问题)的理论,这就需要辨析“批判”可否成为教育哲学研究的旨趣,理清批判对于教育哲学研究的意义,以切实把握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和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