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古人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礼记·学记》)。这是古代学者对诗歌创作一种朴素的看法。博依就是博喻。写诗如果不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比喻,那诗是写不好的。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来看,客观事物的类别与语言的定名是密切相关的。在语言里人们给一个对象或一个活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高度浓缩的创造形象、表达感情的立体语言。"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礼记学记》)在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中,比喻在修辞学领域始终放射着奇异的光彩。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更是运用比喻来加强艺术表达效果的巨匠。  相似文献   

3.
张广惠老师在《如何辨识和比喻句易混的几种句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P43)文中,在比较“比喻句与象征句”的区别时,写道“但无论何种场合的象征,都是以实拟虚,它要求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神似。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求形似。”(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这里只看到了比喻的“形似”的一面,却忽略了其“神似”的一面,下面举几例,略谈比喻的“似”。例1“本质上,它(小屋)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句中比喻的本体“山间小屋”和喻体“鸟”…  相似文献   

4.
传统修辞理论认为比喻就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写该事物”。比喻所谓“本体”“喻体”的“体”也就暗示着它们是表示事物的名词语,换句话说典型的比喻就是“名+喻词+名”,以名喻名,在两个名物之间作比。例如:(1)我们的祖国像花园。(2)转眼光景,整个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白花花的,一望无际。(杨朔《雪浪花》)不过,广义的事物也包括事件在内,所谓事件从句法上说一般是由主谓结构或动词性结构来表述的。其实这种在两事之间构成的比喻为数也不少,高中《语文》第四…  相似文献   

5.
[单元课文]《我的“长生果”》《人类的知识宝库———图书馆》(参考阅读)《找书的金钥匙———书目》(参考阅读)《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课文标题比较。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标题都富于形象性。《我》把书比喻为“长生果”;《人》把图书馆比喻为“宝库”;《找》把书目比喻为“金钥匙”;《自》把工具书比喻为“好帮手”。2.文体特征比较。《我》是回忆性散文;《人》《找》《自》是解说性说明文。3.写作对象比较。《我》主要以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为介绍对象;《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的著名长篇《围城》一书中,贯通中西的新譬妙喻共计700多个,形成钱钟书艺术风格一大特色。文章就书中的比喻从艺术功能、修辞方法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高度评价钱先生在运用比喻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杰出贡献。真可以说,如果没有“围城”的比喻,就不会有《围城》杰作,如果没有那许许多多机趣横生的妙喻,也很难作出“新《儒林外史》”的断语。  相似文献   

7.
在比喻句中.“像”是比喻词,表明比喻的关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带“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凡像你这样的钦佩他的人,就有权利跟他会面。”(《成功的秘诀》)这就不是一个比喻旬。非比喻句中的“像”,含义甚为丰富,语境不同,其表意功能也就不同。本文试就非比喻旬中“像”的表意功能作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疑义共析“渡河”解宋淑琴汉乐府中有一篇题为《悲歌》的作品,很有名。其中有两句诗写道:“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学教研室古代文学组选注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把“欲渡河无船”一句注释为“比喻没有回家的办法”,显然是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9.
德国19世纪著名哲学大师、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关于哲学作过许多生动形象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他从不同的侧面对哲学进行描述,现撷取几个比喻供读者解析、欣赏,从中了解哲学的意蕴,体会一下什么是哲学思考,以获得哲学的辩证智慧。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黑格尔《逻辑学》)按照黑格尔的比喻,“庙里的神”是使庙成为庙的“灵光”。哲学则是使人类“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这就是说,哲学,它就…  相似文献   

10.
走出“困惑”的出路何在乐鸣赵泽福同志在1993年第4期《语文学习》上发表《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的困惑》(以下简称赵文),认为“类比论证说和比喻论证说在困扰看我们”,建议“凡属运用比喻进行议论说理的,作为论证方法一律并入类比论证,取消比喻论证的提法”。这...  相似文献   

11.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技法,它可溯源到先秦诗文理论家所谈论和使用的言说及表达方式:比物丑类.它与<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有着密切关联.博依在诗文创作中广泛使用,会使诗文文义被遮蔽,但是诗文创作中又不能缺少博依手法,它能形象化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各种文体都要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如何学习、掌握和运用它,在中学语文学习和作文练习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比喻的概念和类型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比喻。这里主要谈运用比喻的目的、条件和方法。并举例加以阐明。 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的有无及变化,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1)明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犹、如”等喻词来联系的比喻。例:“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2)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当作”等喻词联系的比喻。例“列强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大家都来抢着吃。”(余心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13.
因方借巧即势会奇──谈《出水火龙》的比喻运用江苏王芳,严新华古人云:“因方以借巧,即势而会奇”(刘勰《文心雕龙》)。这里强调了比喻具有的“借巧”、”会奇”的妙用。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七册新选课文《出水火龙》就以精心提炼的比喻贯穿全篇,给人以新颖奇特的...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语言艺术之花”,被誉为“文学中的文学”。“精警的譬喻真是美妙!它一出现,往往使人精神一振。”(秦牧语)的确,比喻就像《天方夜谭》里的神灯一样,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只要它一照耀,奇迹便立刻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谈“肺腑”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田蚡)P2肺腑为京断相。”《汉语大词典》将这句话中的“肺腑”解释为:同“肺附”,比喻帝王的宗室近亲。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我国最早出现“譬”(即现今的比喻)的是《诗经》。《诗经·大雅·抑》中就有“取譬不远,吴天不忒”的诗句,意为“取比喻近在眼前,上天赏罚毫厘不差”。先秦名家惠施认为比喻手法是说者用自己知道的事物作比,来说明对方所不知道的事物。我国修辞研究的结果表明,比喻的作用总的来说是要揭示事物的特征,把所就的表现得形象、生动、具体、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启发听读者丰富的联想。一个精彩的比喻,确实能使文章增添神韵和光彩。明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古今中外作家所青睐,在他们的作…  相似文献   

17.
非比喻句中『像』的表意功能湖北省松滋县教研室王世发在比喻句中,“像”是比喻词,表明比喻的关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带“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凡像你这样的钦佩他的人,就有权利跟他会面。”(《成功的秘诀》)这就不是一个比喻句。非比喻句中的“像”,含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玄学比喻对现代派英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比喻是十七世纪以约翰·多恩(JohnDonne)为首的玄学派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一种奇特方式。但直到二十世纪初,人们对十九世纪那种甜蜜腻人软绵绵的风格感到厌烦时,经过艾略特等现代诗人的极力倡导,玄学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才得以重新确立。本文试图就玄学比喻对现代派英诗的影响作一探讨,从而揭示出“现代诗晦涩难懂”的一些内在奥秘。  相似文献   

19.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句话最先出现于《马太福音》的第十三章。从耶稣说这句话的具体情境看,他简直是专就“教育”讲的。《马太福音》告诉我们:“当那一天,耶稣……用比喻对他们讲了许多道理”后,“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就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耶稣说了这番话。“马太效应”,说到底,讲的是“用比喻”之后可能出现的效果。它所说的“凡有的”和“没有的”中的这个“有”,指的是我们用来作“比喻”的东西,是不是对  相似文献   

20.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把比喻与讽喻当两种辞格来谈,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虽说二者都属“打比方”这种类型,但区别很大。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哪里呢?(一)比喻主要是为了使句子生动、形象,一般不含讽劝教导意义,而讽喻正如《发凡》所说:“是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刺教导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如《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人们编造出的讽刺“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一类人的。(二)比喻一般只是取事物的相似点来造出形象生动的句子,而讽喻则是以相似的故事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