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然逻辑是指模式自身建构的规律和要求,包括以下五方面规范: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内涵多元的建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与超越的产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特色与多元的存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与科学完备的定义相吻合。模式建构的"五化"发展趋势为:整合化、本土化、创新化、实用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探索,已形成这样几点基本共识:一、高职教育内涵区别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即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采用的课程模式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本科教育"三段式"课程体系无法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三、为此必须构建新的体现高职教育规律、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新模式一定要以职业为中心,以实践活动或工作为逻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体现高职教育规律、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职教核心课程体系,通过"教、做、学"一体化交替化的方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四、借鉴这些先进课程模式的优点,必须对现有的原高职课程体系开展项目化重构.  相似文献   

3.
深化技师型人才培养路径是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实现大国工匠的必经之途。以高职教育基本规律、社会行业需求为出发点,在大众教育基础上开展高职技师型精英人才培养是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尊重选择、多样成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给教师足够空间,给学生足够自由,以自律为依据,以技能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外包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三方向六化融合"的学科竞赛体系、"一依托两融合"的高等级证书培训模式为核心构建技师型精英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变革问题,介绍基于互联网环境下软件人才学赛融合的学习模式、课程教学信息化和历程化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利用"互联网+"可以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该模式对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职“重构课堂”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职教育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和地方性,而现有高职课堂教学仍倾向于普通高等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因此高职课堂亟待重构.文章认为"重构课堂"要做到"八化",即教学理念实践化、培养目标清晰化,教学师资双师化、教学环境职场化、课时安排灵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评价过程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职教育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对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进行再认识,充分考虑国家、学校、企业行业的共同参与性,努力构建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二三三"质量保障框架,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管理提供细致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践教学效果是高职教育质量关键。宁波城市学院商贸学院多年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成立产学研职业教育联盟,建立虚拟行业性二级学院,实施以“实训、实战”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实现了教学环境真实化、师生关系师徒化、教学内容业务化、教学过程实战化、学生管理员工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逐渐进入"主流教育类型"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高举"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旗帜,高职教育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发挥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独特作用。高职教育大的作为在于培养不可或缺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人才红利"。随着产业发展的高端化浪潮的到来,在创新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高职教育照样可以占据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相适应,而文创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艺术设计类专业文创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教育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文创化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为提升人才培养内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职"2+1"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带来了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时压缩的强力挑战、校内外如何衔接以及校外顶岗实习如何有效安排和充分监督等重要问题。通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梯级化、公共基础理论设计的分层化、丰富化和服务高职教育大众化、专业基础理论设计的宽广化、专业理论设计的既全面又深化、专业校内实习设计以项目成果为导向、专业顶岗实习设计问计于顶岗的工商企业、顶岗实习全程化指导与监控等举措,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够用、重视实践"这一长期的高职人才培养定位。  相似文献   

11.
"目标"与"情境":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两个重要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与"情境"既是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变量,也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认清"目标"与"情境"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系和选择正确、适宜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和带动整个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和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生态构建,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文章概述高职教育教学生态,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生态构建的必要性和构建现状,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生态构建措施。要创造高职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建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主体;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善考核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3.
岳德虎 《高教论坛》2012,(1):116-118
高职语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以专业需求与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突出励志、敬业、起疑为三个教学重点,构建以适合专业需求、就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课程教学过程,确保切实发挥高职语文的基础性作用,使高职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够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满足高职学生的真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双高计划"的落地,高职院校进入了"双高"时代。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的实践成果,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将传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信息化、在线化,更好地适应"双高计划"下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评价是职业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围绕课堂观察维度,采用“同课异评”的方式,让评课者泛中抓点,点中内化,让开课者梳理有效评价,促进专业成长。针对职业教育的课堂属性,梳理形成课堂观察分析点,并对教师从教研组及教龄维度划分归类,进行“同课异评”模式的研究探索。同时,以实际的案例来阐明“同课异评”的系统开发与实际应用,以期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和推进的一项重大理念变革.在高职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构显得尤为重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重新构建一个适合"工学结合"模式所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过程方法"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等教育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其中高职教育承担了近半数的教育任务。随着我国教育“十一五”规划的开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现状及特点,就ISO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之一的“过程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不能较好完成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引入“行动导向”理念,构建“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是改进当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一条可行之道。为此,高职院校要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构建配套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下的技能教学考核与评价问题,一直是职业学校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中职教育的技能考核与评价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无失败技能考核模式",并就学分制下的技能教学评价及质量监控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技能教学及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规模在扩大。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除了好的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提倡"工学结合"的情况下,如何编写一本好的、适应高职教学的教材也是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所要注意到的问题。本文就"工学结合"下计算机软件开发教材编写改革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