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语文不应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还应是人文精神的一种载体,语言教育呼唤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一切以人作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作为归宿点,其本质是关怀人的全面发展,维护和关切人的尊严和价值,为人的人文积淀和学习能力打好终身精神发展的底子,以求有效地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人文关怀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也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笔者就人文关怀对语文教育价值的推进作用,拟出几点不成熟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造成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同时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也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因此,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关怀“人”的历史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人文精神贯注到整个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去,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的养成,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适应其要求而发展。语文教改的方向朝人文精神,人性化方向发展。而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数以万计的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髓。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现代叶嘉莹先生说:"诗是兴发感动的生命。"兴发感动的生命,就会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唐诗确  相似文献   

4.
陈涔 《文教资料》2014,(24):32-33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致有四种途径:在课本中挖掘人文精神;在作文中渗透人文精神;在阅读中渗透人文精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人文精神。最终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终极目标是整个目标系统中最为核心、也最具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目标,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举足轻重,语文教育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素养、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从古至今,语文都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并且也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古人有云,"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而高中语文课程作为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其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学者都应当注重于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并让学生将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继承并发扬出去。而本文也将着力于高中语文课程,对其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做出较为全面地分析,以供我国各个高中语文教学者借鉴。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什么?有人说是语言文字,有人说是语言文学,也有人说是语言文化……我说。语文是一只满载着人文精神的语言方舟。它以生动的语言文字引领着人们对真、善、美自觉追寻,最终有力地推动人的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发展。因此。丢失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航船,将孤独、茫然地漂荡在语言文字的“死海”上。  相似文献   

8.
语文在我国教育中是一门基础学科,能够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新课改要求中职语文教育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并在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渗透。人文精神要求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很多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迟桂凤 《语文天地》2011,(11):49-50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核心,对于人的本性、平等、自由等普适价值的尊重。它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杨振宁博士也曾说,"忽略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紧迫任务。语文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5):59-60
语文是高中教学中的三大主课之一,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语文属于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地引导与帮助,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精神,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人文精神,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旨在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纪国秀 《语文天地》2011,(21):49-50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核心,对于人的本性、平等、自由等普适价值的尊重。它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杨振宁博士也曾说,"忽略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紧迫任务。语文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焦点。当前语文教育中还有许多和人文精神背道而驰的地方 ,语文教育迫切需要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实现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认识生命个体 ,而对学生个体精神世界自由发展的尊重 ,则是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精神 ,从感性层次来讲 ,是对人的理解、容忍、接纳和尊重 ,是对人的爱护和关怀 ;从理性层面来讲 ,则是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我国文化教育改革的新方法新理念不断地涌现,在新课改中要求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育中。人文精神是一种尊重精神文化和精神现象,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它不能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必须要渗透到语文的教学中。本文主要论述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分析人文精神的意义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提出渗透策略,以提高人文精神对人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继承了古代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且在继承中融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当前,我国语文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觉地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一般特性,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体现传统性特征。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应该是立足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以开放性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语文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及人的自身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与人文精神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时代的特质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是社会文明的人文进步。其对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素质全面的创造性人才的更高要求 ,是教育的人文精神升华 ;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应于信息时代的人的创造物 ,应透视其先进特性支持主体在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 ,更自然地建构主体的人的本质意义 ,自觉能动地创造现代教育技术的育人环境 ,促进现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实现 ,整合、平衡信息时代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并以人文精神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正确发展方向 ,指导其进行适合人的规律的科学实践 ,从而达到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教育技术三者相互促进的更高的人文境界。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我曾在语文教育界首先大声疾呼要“张扬人文精神”(见拙作《限制科学主义,弘扬人文精神》,载《语文学习》1993年第1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并未真正理解。我尤其要指出的是,在认同我的“张扬人文精神”主张的人中,也有的对我所说的“人文精神”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之所以认同我所说的“弘扬人文精神”,只不过把我所说的“人文精神”当做“政治思想教育”。这种误解不自觉地捎带着极左印迹。若按这种误解进行语文教育,那么终必会回到以极左“群性话语”、“公共思维”,来压抑学生个性生命、…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教育在塑造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现代教育在塑造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刘旭东塑造和培养人文精神是时代赋予现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教育要更加合理有效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就不能不指向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一、现代教育应不遗余力地提高人的文化素养,这是塑造人文精神的基础。文化素...  相似文献   

18.
今天,当古老的人文精神再度散发出新的浓郁的人文气息时,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已经植根于各类语文课程理念的丰厚沃土.在当今一些职业院校漠视文学经典、忽视人文精神教育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传统文化经典更好地为今天的职业教育服务,为培养明天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内涵保障,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和探讨.充分利用好语文类课程中的古典文学这一教育平台,研究切合实际的实施人文教育的措施与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其他的学科,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同时,语文也是一门人文学科。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新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较好地体现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推广,使教学得到了更大的扩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历史的视角,梳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演进过程,基于此过程,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也相应生成新的理念,并指导具体的实践。受传统社会依附教育目的取向的影响,教师教育也一定程度上迷失了"人"的主体,体现出强烈的纯技术观。现代教育目的追根溯源,转向关注人本身,具有显著的人本取向,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实践中也更加融入人文精神和发展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