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师德内容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目前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师德内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相比相对滞后.而师德内容能否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所以,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及时调整和充实师德建设的内容,尽快跟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才能走出与创新观念相脱节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师院校师德教育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师院校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师德教育。当前高师院校师德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师德教育在高师院校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师德课程设置与现代社会发展失衡。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重视师德教育及师德课程建设,从实际出发改革师德课程体系,使师德课程的内容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划一的、过于理想化的、没有分层要求的师德建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对师德进行合理分层,注重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教育认识、从业态度和爱生要求等,才能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造就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要求价值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高校校教师师德水平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师德建设中最难的问题。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应根据师德认识、内涵认识、实践和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的主要内容,努力建构互动式师德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教师伦理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的高等师范教育要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和未来教师道德发展的大趋势,并继承师德教育的传统,确定新的师德教育目标,构建师德教育新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和希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师德状况不仅直接决定青年教师本人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关系到整个高等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要求价值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师德建设中最难的问题。认为,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应根据师德认识、内涵认识、实践和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的主要内容,努力建构互动式师德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构建适应高校发展的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要求价值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师德建设中最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应根据师德认识、内涵认识、实践和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的主要内容,努力构建互动式师德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和希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师德状况不仅直接决定青年教师本人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关系到整个高等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师德是教师素质之根本,其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长度和深度。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后备军,师德教育理应放在师范生教育的首要地位。师范生师德教育目前尚存在地位边缘化、内容知识化、过程片段化等问题,反思师德教育的基础,研究发现教育基础条件不充足,教育环境和氛围、教育的教师资源、教育内容等都没有达到相应条件,而这正是导致师德教育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建议师德教育应从培养专门的师德教育教师、强化教师师德教育意识与能力、结合学科课程挖掘具体可操作伦理规范要求、注重师德核心素质培养、加强教育实践中的师德教育等几个方面着力改进。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以社会存在为基础,并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而发展。现实生活中,经济发展与道德滑坡的“二律背反”,不但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反而更加证实了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也验证了道德的相对独立性表现。道德与经济同步,9-5根结底要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靠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来规范。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道德建设,从而保持经济与道德的良性互动,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我们既拥抱过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中国化、正确实现与时俱进所带来的欢乐与自豪,又遭受过把它教条化、背离它的精髓与灵魂所带来的磨难与痛苦。马克思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说到马克思主义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十分容易,但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却特别困难。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必要性转换成历史必然性,必须努力作好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继承与发展,捍卫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实现领导决策制度创新;引导广大人民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锻造一支高水平的干部队伍;最后,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与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道德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现实世界,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规范、德性和善行实际上构成了作为社会现象的道德的具体存在方式。道德教育要完整地体现其实践意义,必须全面把握道德的存在方式,将受教育者持守规范、提升德性、追求善行作为自身的价值目标。只有从道德存在的三个层面入手开展道德教育,才能使道德的主体性与规范性、实然与应然、他律与自律在价值中获得统一。道德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道德系统,不断促进道德实践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是动态的,它必须与时代、人类的精神和语言的发展同步.人类的理解水平、精神需求的水准、语言发展的进程等是文学翻译过程中重要的动态内涵.<道德经>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被世人瞩目,随时代发展,我们有必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阐释其思想,这就是典籍重译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各种思潮和文化激烈碰撞,教师队伍出现了道德失范、滑坡的现象。因此,现代教师道德必须保持先进性,成为传统优秀师德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切实起到到导向、示范作用。教师要成为社会中的先进分子,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这是教师职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生态原则与道德原则的统一,关键在于人类自身。人类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就必须遵守生态道德,自觉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生共荣。建设生态经济必须做到开发与生态保护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眼前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兼顾,社会与自然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材建设必须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它是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进行教育改革,必改进教材建设,改进教材建设,必适应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教育资源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注重内涵发展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而在注重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将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是其必然要求。整合资源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满足大众化教育过程带来的多元质量观需要,遵循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因此,合并重组和深度开发成为资源整合的主要模式。由于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推进资源整合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有效运作,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高师院校,必须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要重构学科课程体系,增加教育类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基础教育师资,突出高师院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校师德建设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水平提升的前提,是我国高等教育成功的关键要素。高校师德如何建设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着重分析了新时期下高校师德所应具备的内涵及要求,希望对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