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专业差别,高校类型、地域、专业设置、性别、薪酬等因素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改革高校教育模式,使本科教育尽可能通识化;优化专业结构,发挥专业在高校和社会间的桥梁作用;宏观上引导不同专业毕业生在地区之间合理择业;政府干预性别就业;"因地治学",加强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等有助于解决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分析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变大学生就业转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适应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改革和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建议,同时也提出政府须在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起到核心作用,保障大学生拥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包括就业市场总体供需失衡、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与意愿不足、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用人单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包括:国家对高校招生规模必须予以宏观控制;政府应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和中小企业建功立业;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注重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促进其加快发展;高校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刘晓磊 《江苏高教》2021,(12):128-131
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匹配性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文章通过对343名在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专业承诺和就业力的关系研究,考察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学校性质等因素对职业价值观各因子的影响差异显著;年级、学业失利与否因素对专业承诺的影响不同;学业失利与否、学业成功与否、性别、专业等因素对就业力有不同的影响;专业承诺在职业价值观和就业力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建武 《教育探索》2011,(1):150-151
大学生"城市就业"并非"城市依赖".大学生城市就业与基层就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大学生"城市就业"源于城市发展优位,源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城市指向,源于传统的成才和择业观等.实现大学生基层就业,一是要缩短城乡差距;二是政府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基层就业;三是高校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四是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6.
程浩萍 《文教资料》2010,(21):185-187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实际,认真思考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并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旨在促进高校积极建构并形成"创业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每一项专业教育都是创业教育,政府、学校与学生形成创业教育合力"的"全纳式"创业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机制建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外大学生教育与实践来看,政府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大学生就业首先有赖于高校的教育,只有提高高校对到学生的培训机制,以政府导向型机制为补充,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大学生就业的良性机制,才能有效地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生育保险制度不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薄弱等,是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政府完善就业市场,健全法律法规,健全生育保险制度;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女大学生转变求职观念,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树立创业意识,实现自我就业等,是消除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传统观念导致性别歧视,大学生就业渠道不够畅通,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政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企业转变“女不如男”的用人观念;女大学生转变求职现念,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树立创业意识,实现自我就业;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与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等是消除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就业预期偏高,其搜寻行为受到自身能力、专业背景、性别、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经济形势、就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提升就业能力、主动搜集信息、加强就业辅导、进行创业教育、发挥政府职能等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及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地区五所高校253名大学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因素和学历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家庭因素仅对创业意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有显著而直接的积极影响。针对这一结论,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应当以面向全体、覆盖全部专业的普适性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为主,在此基础上依托各个专业开设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当创业教育的受众情况不同时,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性别、学历、家庭背景等因素;应更加注重实践,坚持知行合一,将开展创业计划竞赛、组织创业基地实习等作为创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近年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群体性教育相结合,明确职业规划教育的不同阶段及不同要求,调动高校各个部门,全面统一地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从而推动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洪银 《江苏高教》2012,(2):108-110
每年约有1/3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内实现就业。研究发现,职业定位模糊、劳动力市场竞争和试错心理等延长了大学生就业搜寻期,毕业即就业的传统观念使就业教育缺乏延续性,毕业前未就业群体不再纳入就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大学后"就业责任缺失。高校应该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半年跟踪就业服务。政府除提供免费的有组织培训外,还应建立社会补偿机制,制定创业补偿政策,促进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4.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而且影响他们将来的职业成长。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使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适合自己职业成长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政府和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大学生就业心理不成熟,高校应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把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成为“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致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把广大基层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就业还受到就业观念、就业条件以及高校专业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政府、基层以及毕业生四个方面都要积极转变,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高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与社会需求不足的供需矛盾,也有高校、大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的。一、当前就业形势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不断变革,在本世纪初,为了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由"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转变,在就业政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河北农大毕业生的调查,归纳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择业特点,分析了影响农科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障碍性因素,提出农科大学生应该结束精英情结、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政府应该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满足到基层工作毕业生合理的精神需求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回报、加大对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的投入;建议农科高校教育的培养方式应该普通化、农科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农村基层发展相一致等,希望三方面共同努力打通农科高校毕业生走向基层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持续走低日益凸显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其就业过程中遭遇了来自高等教育、社会环境和自身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政府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确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为大学生的就业力提升提供根本的保障;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推动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更。  相似文献   

19.
就业率失真问题正受到广泛关注,高校就业工作质量的切实提高,需从高等教育的体制发展和演变角度,以及教育的规律与使命的角度入手,重新梳理政府、社会、高校这三者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责任分担关系。综合采取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教育体制结构性改革;改革就业率统计考评手段,加强高校教学实践活动,使高校的固有职能回归到专业人才培养品质的提升上来;加强高校就业工作机制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毓洲 《教育与职业》2008,(18):160-161
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急剧增加,加之近年来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下岗工人需要再就业,以及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教育滞后、大学生就业观不正确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部分大学生走出校门就失业。文章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政府要出台引导政策,高校要加强教育,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