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诏德化碑》是著名的唐代古碑,碑文详载了南诏初期的历史、天宝年间的两次战争,及南诏与唐、吐蕃的关系,许多史实为诸多唐史典籍所失载。以碑文所记为纲,参照其它史书加以研究,可以认为:唐与南诏的关系带有功利色彩,虽然曾爆发战争,但合作是主流。  相似文献   

2.
胡鸣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33+39-33,39
御制洪恩灵济宫碑立于明永乐十五年,至今虽仍立于福建闽侯青圃灵济宫内,但碑文下半部字迹磨损,缺字严重。根据福建地方志、《道藏》文献收录的碑文,以御碑为底本,各版本互相参照,可获得缺文补遗。  相似文献   

3.
论欧阳詹与唐代福建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蛮荒瘴疠之地”向“海滨邹鲁”转变的过程中,唐、五代福建士子为福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所要论及的就是唐代福建最著名的进士——欧阳詹对福建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唐文人刘禹锡、柳宗元在连州、柳州的诗文展现诗人真实的生存空间、审美心理和思想情感,传递了地域文化的特质,揭示出地域文化的强势文化因子与弱势文化因子冲撞过程的文化排斥反应。同时刘、柳诗文中保存了莫徭蛮、黄洞蛮的记录,通过其诗文可探寻唐代岭南"南蛮"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及唐中央对岭南边民推行的民族政策,反映岭南边民与唐朝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闽江学院学报》2014,(4):131-131
《福建岁时节俗谈》由闽江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赵麟斌教授编著,于2014年5月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福建地区的岁时节日为主线,依节令顺序进行论述。全书共分为十五章,依次是元日、立春、元宵节(附拗九节)、寒食节与清明节、上巳节、浴佛节、立夏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祭灶、除夕。该书以福建省志、各府府志及各市县地方志等史料为依据,通过追根溯源,全面细致地展现福建地区的岁时节俗文化,同时揭示岁时节俗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为福建地方岁时文化研究及传承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对于闽文化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的长河中,以记功德为主的碑文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唐宋卷起狂澜,明清振其余波。就中尤以东汉和中唐两个时期值得注意。刘勰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文心雕龙·诔碑》)如果说,东汉曾鼓起碑文创作的初澜,其汲水者为蔡邕,那么,中唐则已掀起高潮,韩愈是弄潮儿。而《曹成王碑》正是代表韩碑最高成就的名篇。  相似文献   

7.
南诏文化是在西北秦陇地区的氐羌文化、湘沅地区的楚文化以及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大量汲取中原文化特别是唐文化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来的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一个子文化。在云南古代文化史上,它上承爨文化,下启大理国文化,是一种继往开来传承性较浓的文化,在其文化积累、凝聚、冲突、变迁、盛衰等一系列动态发展过程中,贯穿着一条格调鲜明的主旋律—拟唐。即模拟、汲取、效仿、借鉴中原唐文化,奉中原文化为正朔,并把这种拟唐定格在民族的文化心理变迁之中,以“和”、“战”两种拟唐方式为主,在静与动的矛盾统一体中,开了一代文化模拟的典范,带来了云南和祖国内地文化的紧密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赵征 《文教资料》2011,(22):4-5
隋唐以前的碑文与诔文均源于诗,吸纳铭文与颂文"述德"的功能,并且在思想内容、文体功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诸多方面存在不可隔断的相似性。本文对此二者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碑、诔两种文体特征相近但并不完全雷同,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流的趋势,唐以后诔文被碑文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澄清龙门石窟孙秋生造像记碑文与景明三年的碑文混淆的错误,对龙门石窟的最早开凿时间重新进行了确认,同时对包括菩萨的衣着、持瓶以及摩尼宝珠等形式作了深入分析,从中揭示出"胡风"与"汉风"的源流.  相似文献   

10.
回纥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与唐来往密切。在唐与回纥的交往活动中,其与唐和亲达八次之多,为唐与少数民族交往之最,是唐与回纥政治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笔。通过分析八次和亲,从中了解有唐一代和回纥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兴化书堂、书院发展的轨迹,揭示了书堂、书院与兴化文化的关系,指出书堂是唐、宋时期兴化文化生长的摇篮,而书院则是推动明、清时兴化文化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唐牛僧孺传奇《玄怪录》对以长安为代表的都城坊里、皇家宫室的描绘,既展示了唐代丰富多彩的都市建筑形式,也揭示了唐代各个阶级、阶层的生活习惯、审美意识以及文化心态,蕴含深厚的都市建筑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描述宋代茶文化的发展环境及斗茶文化的兴起,论述了福建建窑兔毫盏自北宋后期兴盛的社会原因,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建窑黑釉瓷器与宋代斗茶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艺术特征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男性形象。通过对士人形象、浪子形象、侠客形象、官吏形象、商人形象、帝王形象等男性形象的归纳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唐传奇在古代人物形象塑造历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袁郊与《甘泽谣》── 一位音乐家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唐代传奇小说家袁郊及其作品集《甘泽谣》遗篇的论析,揭示了有唐一代小说家及其小说中富于音乐素养的篇什,都反映出盛唐时代文化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6.
南唐的伍乔,出身微寒,以"苦节自励"精神,夺得状元的殊荣。由于其诗歌的造诣与影响,元代辛文房将其名列唐才子,登陆"唐才子传"。五代十国政局的复杂多变,为今天伍乔研究"添设"了诸多迷障。本文通过广搜资料,力尽对伍乔人生籍贯、履历、仕途官职的变换年份等一一予以钩沉与求索,择其诗歌名篇加以赏析,还原其人生面貌,揭示出其作品的文化体系价值,以便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社会主义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南唐的伍乔,出身微寒,以"苦节自励"精神,夺得状元的殊荣。由于其诗歌的造诣与影响,元代辛文房将其名列唐才子,登陆"唐才子传"。五代十国政局的复杂多变,为今天伍乔研究"添设"了诸多迷障。本文通过广搜资料,力尽对伍乔人生籍贯、履历、仕途官职的变换年份等一一予以钩沉与求索,择其诗歌名篇加以赏析,还原其人生面貌,揭示出其作品的文化体系价值,以便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社会主义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颂碑文是碑文中的重要类型。北朝颂碑文从北魏初期开始出现,是汉人碑文与鲜卑刻石记功传统的共同产物。太和以前,颂碑文以散句为主,平实质朴。太和以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夸饰铺陈的手法以及用典、骈偶成为其主要特色。北齐、北周分立之后,又呈现出华丽和质朴生动的区别,而到庾信创作中达到南北文学融合之后的颂碑文高峰。  相似文献   

19.
“福建精神”既反映了福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它是福建高校文化建设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和形象标签,丰富了福建高校文化建设的时代内容。福建高校文化建设应以“福建精神”为宏大背景,以校园精神的重塑、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基础建设新高地,让“福建精神”发挥引领作用,在师生的知行中生根、开花、结果,为福建高校文化发展提供丰实的心灵颐养,成为牵引福建高校发展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受禅表》碑及碑文是汉魏禅代的历史见证,其碑文所体现的天命论思想、以德配天思想、《洪范》九畴的政治理论思想以及所记录的君主即位礼仪,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教育、思想文化以及礼仪等提供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