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子的教育思想属于世界普适价值.其"有教无类"(不分阶层,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思想,是当代"平权"运动、"教育公平"理论的先驱;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后生可畏"等思想,以及孔子所推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的教、学态度等,堪称古今通用的"师道"、"学道".孔子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因此孔子的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界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子之志是人自由性和道德自觉的表现,体现了孔子道德哲学的进路。孔子从"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三个层面展示了自己哲学体系的架构,因此,孔子之志对于他的学说起着提纲挈领的枢纽作用,是其道德实践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提供了很多德育原则或者德育价值取向.历来认为"仁"和"礼"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然而学界出现了"仁"与"礼"孰先孰后之争,这一区分对于理解孔子思想的德育价值取向是至关重要的.<论语>中明确指出"礼后乎","仁"先于"礼"就是说:要达到仁就要从"修身"做起,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德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而非改造.  相似文献   

4.
儒家最重礼学,用之以"齐家"、"治国","礼"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相沿,而孔子的礼学思想是儒家礼学的核心,它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礼"是孔子各方面思想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难怪有人认为"孔学主要是礼学"了.作者认为孔子一生都在为实现"礼"制的理想社会而奔波,本文主要从孔子礼学思想产生的渊源、孔子礼学对周礼的发展、孔子实现"礼"的途径三方面来论证孔子礼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从知的两种涵义"知"和"智"来阐述孔子的知论.孔子认为"智"源于"知","知"最终必归结于"智","智"则是"知"的行为的一种完成,一个人必须经过"知"的过程才能成为智者.因此,"知"和"智"相异又相连.孔子的知论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独立系统的知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戎山,孔子喟然叹曰:"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这些文字均可题为《论志》.因此,《论语·先进》篇这段文字的标题还是以传统做法为好.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学习问题有一系列的精辟论述,构成了他 的学习思想。本主要从“有教无类”,“士志于道”,“学以修身治国”,“好学、乐学、博学”,“德行为重”五个方面对其作尝试性探讨。孔子的这些思想见解对于今天的教育和志学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仁"、"礼"思想有丰富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仁",提出"仁是什么","如何实现仁","仁与人格养成有什么关系",以"仁礼"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阐明仁与礼之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孔子的"仁礼"思想,引起对于当代教师修养功夫的思考——教师修养不仅要"仁者爱人"——以忠恕为主线,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推己及人;教师修养过程中要注意"仁"与人格培养的关系,还要"以礼节制",为教师修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他的人格魅力具有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重新探讨和研究孔子的人格魅力,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及增强教师的事业心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孔子人格魅力的主要表现1.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的乐学者孔子是一位勤奋好学、虚心问道的学者,更是一位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贤哲。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志于学,早在少年时期就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仅学习"礼",而且还学习"乐"。他曾经"见于郯子而学之"①,曾经"问礼于老聃"②,学琴于师襄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篇,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料,更是高中学生体会孔子智慧的重要文本.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由"问志"-"言志"-"评志"三部分组成,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四子侍坐与夫子共同言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试论孔子创新学习的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孔子学习思想的创新性孔子的学习思想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其要求所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孔子曾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解释为":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  相似文献   

12.
孔子·和 2008名乐手一边击缶,一边高声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一个礼仪之邦,这就是中国献给奥运的"开门礼".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进入场内."四海之内皆兄弟"及<论语>中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开始在"鸟巢"上空回旋. 开幕式还有一处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在哪里呢?对了,当体现"活字印刷术"的方版汉字凹凸起伏,依次出现了三种字体的"和"字时.孔子"和为贵"的思想,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和谐观念.  相似文献   

13.
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学派倡导"仁者爱人","仁"为一切道德的核心,以德育德;其中学文、修行、存忠、立信、克己、力行、忠恕、内省等德育思想,在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孔子德育思想非常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认为只有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德育思想进行转化,内化于心,才能实现知行合一。基于此,探讨孔子德育思想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与其说诲人不倦的“教”,倒不如说学而不厌的“学”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主旨和灵魂。孔子的学习观思想认为“道”与“仁”是孔门弟子的终极学习目标,仁人君子是学习的榜样和标准,主张通过“志于道”、不耻下问、见贤思齐、学以致用等手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孔子对学习问题的探讨呈现为系统的思想学说.孔子的学习思想包括主客统一的学习条件,习、学、思交融的学习对象与方法,认知与体验结合的学习阶段,"为己"以"爱人"的学习目的.这些问题均围绕现实学习活动展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成就君子式的理想人格,即体现为"为己"以"爱人"的推己及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想】《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先进篇》,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节,也是把握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孔门四弟子才能和抱负、理解孔子思想和情怀的经典篇目。本章节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文言词汇、疏通文意;第二课时,探究"四子"之志,体会孔子的思想情感。本设计是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角度切入终身学习的现实可能性问题,通过探讨孔子终身学习思想的哲学原点及其现实意义,论证终身教育的实践性.分别阐述:孔子"仁人"教育目的所隐含的"为学日益"的终身学习思想;孔子从"体知"出发探寻一条"为学日益"的路径;孔子阐释终身学习哲学原点"体知"的实践教育学意蕴.力求使中国传统终身学习哲学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发挥其在当代终身教育实践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学思结合”思想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改革要反思传统教学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语文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文化传承的本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割断历史,拒绝继承.孔子重学重思,主张学中有思、以思促学,不仅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思考,积极质疑.孔子的"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孔子非姓孔     
孔子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化名人,但世人大多对其姓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认为孔子就是姓孔,我们通过考证上古三代的姓氏原则,指出孔子姓"子","孔"乃其氏号.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和"触类旁通"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时习旧闻,而每有所新得"的主张。所有这些,都是先人对教育效果的目标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