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德育,通俗讲就是教会学生符合社会规范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它的影响大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不容忽视。培根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  相似文献   

2.
埃里克森认为,法律仅指由政府发布的组织规则;相对于法律,其它规则如个人伦理、合约、社会规范和非政府组织规范等都称为非正式规范。作者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有了法律,法律之外的社会规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深刻地检验着法律。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法律日益增多,同时,社会规范也广泛存在,形成不同层次的"无需法律的秩序"。法律与社会规范都能起到维护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功能,但是二者具备自身优势的同时又都有其局限性,文中关注法律与社会规范在我国社会运作中互动和协调的深层动因,力求在达到平衡的基础上促进二者各自社会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付碧超 《考试周刊》2009,(31):140-141
传道、授业、解惑已不再是今天大学教育的全部内容,正确引导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型成为社会对大学教育的更高期许。体育运动在完善大学生人格个性,增强其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其社会规范意识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善事父母谓之"孝",兄友弟恭谓之"悌"。孔子的"孝悌"思想,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社会规范,具有深刻的内涵。同时,孔子在个人追求、家庭伦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均赋予了"孝悌"思想以深刻的价值诉求。"孝悌"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孔子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的影响,而且深深扎根于浓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沃土中。虽然"孝悌"思想有些许糟粕之处,但它的精华之点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规范教育过程中,接受与社会规范相反的倾向是社会规范背离,即学习者离开、违反或不遵从社会规范,形成对社会规范的背离态度。社会规范背离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80年代以来,引起我国教  相似文献   

6.
何鹏 《天中学刊》2014,(5):12-17
剧情相似的《铡包勉》和《安蒂纲》表现了中西法律文化在国法、人情关系问题上的不同。从法律的外在视角、内在视角、法律实施的结果、法律的分类以及社会规范的产生和归属等方面分析两部戏剧,在"遵守法律"与"法律的权威"这个问题上,中西法律文化展现了完全不同的特点。在西方法观念中,"法律权威"虽然不断受到挑战和质疑,但"遵守法律即是正义"是毋庸置疑的。而在中国法观念中,"法律权威"虽获得"识别"或"承认",但"遵守法律"却未得到普遍的接受与认可。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虽然文化上一脉相承,但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不同阶段,社会规范意识与文化发展都出现了差别。笔者通过儒家文化与家风相关内容设计问卷和采取采访学者等调研方式,分析了两岸家风和对儒家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儒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家风"认知的指引和对当代家长"家风"教育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活动,译者也不只是将原文本"易"为目标文本。生活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译者,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规范、文化渊源都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对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而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既有受操控约束的一面,又有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主体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由于忽视了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社会规范学习成了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内隐学习理论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启示在于:社会规范学习中,必须激发学生内隐学习潜能;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人生观;个体在无意识中形成内在品质;以外显可量化行为间接考察内隐的观念。在社会规范学习中运用内隐学习理论应注意:正确处理社会规范学习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选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内隐学习材料;懂得内隐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中外各国出现了高等教育趋同化现象。从总体上看,这种趋同化造成高等教育多样化水平降低,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效能,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对高校自身发展是不利的。这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文章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以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解释了"学院"升格为"大学"的内在机制,深刻认识和正确分析高等教育的趋同化,对促进教育制度安排的合理化和优化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门学派的和谐文化特质是指江门学派提出的"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心与理的和谐统一。它强调自我意识与社会规范、个体情欲与道德理性的协调,克服了朱熹理学以理主宰心和陆王心学以心替代理的心与理的对立与冲突,实现了心与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清代民间社会规范是清代不同社会共同体内部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清代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法的补充,民间社会规范对清代社会民事法律秩序的维持与实现起着重要作用.清代民间调处与民间社会规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在清代民间调处中调处人往往会依据某些特定的民间社会规范来解决纠纷:另一方面,清代民间社会规范具有的执行保障机制为民间调处结果的实现提供了某种制度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悦悦事件"的披露,由此引发的法律与道德的讨论在我们的视线中久久难以消褪。因此,厘清社会规范调控体系中的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并基于法律与道德调控范围交叉而产生的见危不助规制进行道德反思和法律审视,以此试图借助法律的手段从见危不助的反向切入,即探求对见义勇为者的物质利益进行保障从而达到规制见危不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规范的形成以社会文化为基础,论文从民俗、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三个层面对中西社会规范体系进行对比,指出中西方的更多交流和融合使得社会规范的差异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是个体人走向社会、接受和认同社会规范、社会制度,逐渐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和冲击,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都发生较大变化,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的新特点,必须积极推进德育课程改革,要研究和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探索新的教学载体。  相似文献   

16.
郁春芳 《海南教育》2014,(20):61-6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规,并坚持执行。"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从出生之后第一次开始过集体生活,幼儿也开始接触各种集体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要求和规则。幼儿对班级常规的自觉遵守,对幼儿今后融入社会,自觉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国家法律法规打好基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哲 《文教资料》2011,(12):71-72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语文课堂中"说"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说",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作者从六个方面分析了语文课堂中"说"的魅力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规范是指导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教育是国民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社会规范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薄弱环节,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规范方法认为,过度估计同辈群体的上网行为会导致网络成瘾。矫正网络成瘾者头脑中不正确的上网社会规范,可以防治网络成瘾行为。该方法重视同辈群体在传播正确上网社会规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所谓德育即品德的培养教育。品德的产生与发展是个体在人际交往的基础上,在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及遵从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就应从社会规范学习入手,以社会规范学习作为品德培养与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学习,确立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并在执行规范的行为结果的反馈中不断积累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和发展品德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