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国内外研究表明性别比与择偶心理有密切关系,性别比失衡会影响个体的攻击性.本研究以性别比偏高和性别比偏低的新闻报道为启动材料,对男性大学生的择偶心理进行内隐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内隐联想测验和词组偏好测验中,性别比例对男性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表明单身男性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受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即男性大学生择偶心理在不同男女性别比例条件下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随机抽取39名在押罪犯和9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攻击性词语和友好性词语为实验材料,采用偏好判断法来探讨被试的内隐友好倾向。结果发现,在押罪犯和大学生身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内隐友好倾向而并未发现内隐攻击性;在押罪犯的内隐友好倾向显著低于大学生,但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高攻击特质在押罪犯的内隐友好倾向显著低于其余被试,其余被试在内隐友好倾向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友好、向善的一面,给予了我们战胜恐怖暴力的信心与勇气。  相似文献   

3.
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内隐社会认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考察了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在内隐、外显两个层面上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 1 )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对“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均表现出显著的实验性分离 ,证明存在内隐社会认知 ;( 2 )在内隐社会认知的偏好测验中 ,所有被试均存在偏好攻击者的内隐态度 ,但正常儿童表现出稳定性 ,聋童却表现出不同年龄间的发展性 ,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稳定性提出疑问 ;( 3 )对反应倾向B″的考察发现 ,所有被试再认测验中的B″均显著低于偏好判断的B″ ,聋童的B″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 ,表明了聋人在社会认知中的刻板、固执性倾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取内隐联结测验(IAT),测量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同时结合问卷对其外显攻击性、宽恕和容纳他人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宽恕、容纳与内隐攻击性没有必然联系;宽恕对敌意认知和生理攻击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容纳则对敌意和愤怒存在负向影响;宽恕和容纳对言语攻击的影响相对不明显。最后对宽恕和容纳与外显攻击性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BUSS攻击性问卷,E—Prime启动实验以及词干补笔测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互联网中暴力材料对不同攻击性特质青少年内隐攻击性的影响作用,以及不同青少年对攻击性材料选择偏好的差异。结果发现,网络暴力刺激会增加青少年的内隐攻击性,但这种内隐攻击性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特质攻击高的青少年受网络暴力刺激启动的内隐攻击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青少年心理与身体发育不协调,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加之受负面信息的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侵害。本研究以357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对攻击性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正性情绪与攻击性各维度及总分没有显著相关外,其他变量与攻击性各维度及总分均有显著相关;(2)身体攻击的年级主效应、性别主效应显著,攻击性总分的年级主效应显著,其他变量年级与性别主效应不显著;(3)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对攻击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情绪、社会支持与青少年攻击性的关系,这可为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供值得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对99名师范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其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相关关系进行调查检验。结果表明,师范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开放思想及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维度上得分稍低;师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性差异,在阅读时间和阅读类型上有显著性差异;师范生的内隐自尊与批判性思维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师范生的外显自尊与批判性思维总分、寻求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语音形态的攻击和被攻击动词为实验材料,随机抽取同一地区的男女大学生各30名为被试,利用任务分离实验法,进行再认和偏好实验.结果表明:1)语音都会对男女的内隐攻击性产生启动;2)语音对男女的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无显著性的性别差异;3)男女在内隐层面上都具攻击性.  相似文献   

9.
以攻击性面部表情图片、攻击性文字、攻击性声音为启动材料,采用评价词语关联程度的方式考察不同的自尊水平上不同启动材料对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男被试和女被试在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上并无差异;不同自尊水平被试的内隐攻击性地启动效应有显著差异,并成负相关;攻击性面部表情图片要比攻击性文字和攻击性声音更易启动被试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0.
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组间实验设计,通过分离具体刺激种类的方法分别考察身体暴力及言语暴力因素对不同性别个体内隐性攻击性的影响,着重考察针对身体暴力因素的阈下刺激。结果表明:(1)青少年在接受身体和言语暴力材料的启动后,内隐攻击性均显著提高。(2)不同启动材料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表现出性别差异。身体暴力启动材料更容易启动男生的内隐攻击性,而言语类暴力启动材料则更容易启动女生的内隐攻击性。(3)青少年在接受不同阈值水平启动条件下的内隐攻击性受到性别影响。阈值上启动材料更容易启动男生的内隐攻击性;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内隐攻击性更容易受阈值下启动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帆  蒋重清  郭庆科 《考试周刊》2010,(14):210-211
本文采用采用教师评定法挑选被试,以偏好组词测验和情绪稳定性量表为实验材料,探讨情绪稳定性与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攻击性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相对于外显的攻击行为,存在着内隐的攻击性倾向:(2)攻击性行为被试比亲社会行为被试更具有内隐攻击性:(3)青少年在情绪稳定性和内隐攻击性上并不存在性别的差异:(4)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受其情绪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测量了200位青少年的内隐攻击、外显攻击和自我提升,发现男生的内隐攻击、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敌意及外显攻击都显著高于女生,外显攻击与内隐攻击相关不显著。青少年的自我提升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他们相对提升自我更显著的是提升自己的亲密朋友。提升朋友对言语攻击具有负预测作用;提升自我对外显攻击总分及愤怒、敌意具有负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刺激物属性与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偏好判断这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属性的刺激物对男女两性的内隐攻击性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刺激物的属性设计为被攻击者是女性时,男女两性在内隐攻击性上存在差异,反之,则不存在差异。同时还发现,传统的社会内隐态度会以间接启动的方式影响人们对内隐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机抽取9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攻击性词语和友好性词语为实验材料,采用偏好判断法来探讨被试的内隐攻击性。结果发现,在攻击性词语和友好性词语之间,个体偏好于友好性词语,且这种偏好不存在性别及攻击特质差异。个体身上存在明显的友好倾向而并未表现出内隐攻击性,内隐友好倾向对内隐攻击性具有抑制效应。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防止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另一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借助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对工读学生和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普通学生相比,工读生在攻击性行为外显社会认知特征上,缺乏对弱者的普遍同情心,未牢固地建立对攻击性行为作否定评价的社会道德规范意识;(2)在攻击性行为内隐社会认知特征上,两类学生都表现出偏好攻击者,而工读生的偏好的程度更强烈;(3)普通学生对中立人物的偏好率明显高于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的总和,但工读生仍然更偏好于攻击者.  相似文献   

16.
攻击行为是犯罪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故试图以农民工攻击行为的实证研究为依据,探究农民工犯罪的深层原因,从而为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农民工攻击行为提供策略和犯罪问题提供依据,希望在准确认识的基础上,为未来农民工犯罪预防和控制找准落脚点。本研究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对攻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内隐攻击性用IAT测量,外显攻击性用自陈量表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工群体在内隐层面比非农民工群体存在对攻击性更强的偏好。(2)农民工群体两种问卷总分都明显高于非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在攻击问卷四个维度上的得分也明显高于非农民工群体。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展情况,采用问卷法和IAT实验法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外显维度上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具攻击性;发展趋势上初一年级外显攻击性最高,初二年级显著下降,初三年级显著升高。内隐维度上无性别差异;发展趋势上初一年级内隐攻击性最低,初二年级最高,初三年级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幼师生宽恕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随机取样法,并运用Hearland宽恕量表、攻击性行为问卷开展调查,结果显示:(1)非独生幼师生在宽恕他人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幼师生,幼师生在言语攻击和敌对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平均值;(2)相关分析显示,除宽恕自己与身体攻击两者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外,幼师生宽恕及各维度与攻击性及各维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3)回归分析显示整体而言,幼师生宽恕对攻击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具体而言:宽恕他人对身体攻击、愤怒、敌对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宽恕自己对言语攻击、愤怒、敌对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说明幼师生的宽恕水平越高,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越少,幼师生的宽恕水平越低,越易表现出攻击性,为教育者开展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河西学院2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当前大学生抑郁心理和自尊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抑郁、自尊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抑郁与外显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内隐自尊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随机抽取泉州师范学院60名大学生,利用E-prime1.1软件,根据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设计内隐联想测验,对亲社会性视频对内隐攻击性认知的抑制作用进行测量,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亲社会性视频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影响,并分析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亲社会性视频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认知具有抑制作用。(2)亲社会性视频更容易对女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