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如把“威胁”写“危胁”或“危协”,把“统治”写成“统制”,把“袁世凯”写成“袁土墩”,把“片面”写成“偏面”,把“资政新篇”写成“资政新编”,把“黄宗羲”、“王羲之”写成“黄宗曦”、“王曦之”,把“辛亥革命”写成“新亥革命”,把“洪仁歼”写成“洪仁轩”,把“镇压”写成“振压”,把“导致”写成“导制”或“导至”,把“遵义”写成“尊义”、“尊议”,把耦犁、曲辕犁、伊犁的“犁”写成“梨”,等等。  相似文献   

2.
安沙沙 《语文知识》2009,(3):90-91,93
“窃”、“盗”、“偷”是表示“偷盗,盗窃”义的一组同义词,先秦口语一般用“窃”、“盗”,以“窃”为多;两汉时期“窃”、“盗”、“偷”三者同时使用,“盗”占优势;魏晋时期“偷”的使用超过其余两者,并沿用至今。“窃”、“盗”、“偷”的历时更替,反映了这组常用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考定甲骨文“匕”为“臂”之初文,并对“比”、“皆”、“并”诸字作了补充说解,特别是对长期存在的甲骨文“比”、“从”混淆不分的问题作了分析,即“从”从二人,义为“随从”,“比”从二匕(臂)·义为“偕”,即“偕同”,或用作副词,则训“俱”。甲骨文“”从“匕”声,义为“鸟母”·后又称“雌”。甲骨文“ ”、“ ”、“ ”也从“匕”声,与“ ”字音同义近·后来都为“ ”字所兼,三字遂废。  相似文献   

4.
1、“么(也写作“么”)姓,姓“腰”,不读“什么”的“么”;2、“干”姓,读“甘”,不读“干部”的“干”;3、“行”姓,读“形”,不读“银行”的“行”;4、“应”姓,读“英”,不读“应酬”的“应”;5、“黑”姓,读“贺”,不读“黑白”的“黑”;6、“仇”姓,读“求”,不读“仇恨”的“仇”;7、“区”姓,读“欧”,不读“地区”的“区”;8、“任”姓,读“人”,不读“任务”的“任”;9、“朴”姓,读“瓢”,不读“朴素”的‘’朴”;10、“折”姓,读“舌”,不读“折扣”的“折”;11、“单”姓,读“善”,不读“单…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计、虑、谋、图、求、寻、觅 “计”本义是计算、算账,引申为盘算、思谋.与“虑…‘谋…‘图”同义,区别如下:“计”是个人心里盘算、计划,如《触龙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虑”是反复思考、深思而熟虑.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图”是考虑而后图求,如“弃旧图新”;“谋”是磋商、谋求,如《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图”“谋”都有“求”的意思,但“图”没有“磋商”的意思,所以“不谋而合”不说“不图而合”。“求”可表示“寻求”,如“缘木求鱼”.与“图”“谋”同义;也可表示“寻找”,如“刻舟求剑”,与“寻”“觅”同义。“寻”多用于找物,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觅”多用于找人,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过.这种区分并不十分严格。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的角度对普洱茶之“普洱”二字作了考证研究,提出了四个论点,即一,“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音根是濮人族群的佤语。二,“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三,“普荼”即是“濮茶”。四,古代濮人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作者的结论是:“普洱”一词实际上是一个佤语布朗族名称,是一个种植交易集散“濮茶”的地名,是一个“普洱茶文化区”特殊地域和出产茶叶的茶名,“普”即是“濮”,“普茶”即是“濮荼”。  相似文献   

8.
博士生,全称“博士研究生”。所谓“博”,就是“广取博纳,博采众长”;所谓“士”,就是“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所谓“研”,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谓“究”,就是“正本清源,寻根问底”;所谓“生”,就是“创造创新、生机勃勃”;而所谓“博士研究生”,就是在学术方面博采众长、切磋琢磨,创造创新,在生活方面生机勃勃、生意盎然,在精神方面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关系上看,矛盾是一分为二,而由矛盾所推动的事物之变化发展却呈现“不及”、“中”和“过”三种基本状态或环节。因此,离开“不及”、“过”就不能“识中”,也不能正确地“达中”和“执中”,而必然表现为平庸、保守、惰性、不求上进、调和、折中主义。“取中”、“允中”和“批中”只是一种“应然”的分析,而并非对“中”本身的“突然”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甘”、“今”同为“含”的本字,所不同是,“甘”是“口含甜美之物”,而“今”是“甘”的倒文,表示“口含苦物”。“甘”一变为“今”,再变为“含”;“今”由“含在口里的这会儿”引申出“是时”、“今时”之义。  相似文献   

11.
邓蕙 《天津教育》2009,(9):6-11
写在前面的对话:“传统”与“当代”的对话 “传统”与“当代”如同根与叶的关系。对于学校来说,“传统”是初创历程、发展脉络、核心理念、历史名人、社会风评、精神气质的总和,“当代”则是当今时代学校发展的新鲜经验、变革步伐、服务意识、教育活动、社会地位等要素的累加。从时间轴上看:根是原点,叶是时下;“传统”是历史文脉,“当代”是时代表征。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要在时光的流变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认识到“传统”与“当代”并非具有同一性,也绝不容许断裂。也就是说,“传统”与“当代”有着一以贯之却各自不同的特征,“传统”必须得到“当代性”的解读和传承,而非不加选择和更新地照搬“传统”,这就是“传统”与“当代”的差异性而非同一性。同时,“传统”与“当代”应是相互渗透、彼此丰富、共同发展的,而不是彼此断裂的。一方面,“传统”提供给“当代”对教育问题的解释和相关经验;另一方面,“当代”的进步元素也会为“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表现形式上看:根为无形、内化,叶为有形、外显;“传统”多为无形的历史、风格、常识、规范等教育资源,“当代”多是有形的硬件,如建筑、设施等和可以量化的软件,如人才、智力成果等。无形可以变为有形,“传统”可以作为精神财富渗透、体现在当代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中。一所有着辉煌历史的学校,要正确看待无形和有形的教育资源,恰当融合“传统”与“当代”,既不能将“传统”作为档案永久地尘封,也不能把“传统”视同为“当代”,而不去更新观念、联系实际、改造现实。  相似文献   

12.
“吃饭”、“吃药”、“吃香”、“吃惊”、“吃力”等词语中都含有“吃”字。这个“吃”字在英语中,不能一概简单地都用eat来表示。“吃”,怎么“吃”,“吃”什么,都需要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下列各句中都含有“吃”这个字,若用英语完成这些句子,你觉得“吃力”吗?  相似文献   

13.
乐以情为“本”,音乐作品之生命,首在于“情”,乐离“情”,则失其感人之力。乐以“形情”,决定其须“唱情”,惟“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唱情”,就须得曲情,若缺少此感情体验,就须“移情”。音乐最擅长于表达感情,故亦最能“陶情”。文章想通过对“形情”、“唱情”、“移情”、“陶情”的阐释,论述中国古代“情”的音乐美学思想之高深,使其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历史教材上,“左”与“有”多次出现.如“左派”、“右派”、“左翼”、“右翼”、“左倾”,“右倾”等,那么,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韩小鹰 《神州学人》2000,(10):29-29
贪污腐败,业已成为新千年之始国际和国内的首选“难症”。 既为“症”,应有“药”。各方贤达纷纷开“药方”:速效的、慢效的,治“表”的、治“本”的……。而笔者认为,真正能解此“症”的“良药”应只有“一味”:速效且又“标本兼治”的“法治药”。 为何是“速效”?因患的是“顽症”。为何“标本兼治”?因非此,则无法“根治”。为何应“法治”?因这是唯一有效的“反贪”武器。 所以,对中国的“反贪”,笔者总的观点是:只有从体制上、从“源头”上、从综合治理(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教育、思想文化,等等)上和从治“本”…  相似文献   

16.
纵观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材,纳入了十大块内容,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与“健康地生活”。每一部分都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融读、说、练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郭文婧 《生活教育》2012,(13):14-15
又到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季,各高校疯狂比“搞怪”毕业照,在网上引起阵阵围观热潮,褒贬不一,有上纲上线的批判,也有无底线的宽容。前几年,露露美腿,秀秀丝袜,今年继续有,但已经不“潮”了。今年,“保安伸懒腰”、“露肚脐”、“绿军帽”、“海魂衫”、“五道杠臂章”……“穿越版”、“新娘版”、“复古版”、“恐怖版”、“干手观音版”……应有尽有。总之,那种传统的正儿八经、正襟危坐式的毕业照,已经不符合当今90后毕业生的“口味”了,他们追求的是特立独行和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辛”的古文字字形及一些文献、文物进行了分析,认为“辛”字当为“梓”的本字,其本义为梓树。后会意为辛苦、冠饰义,“新”、“辟”、“童”、“妾”、“龙”、“凤”诸字古文字字形从“辛”,恰好诠释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高中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很难有效解决地理教学中的种种疑难问题,更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开放式”、“启导式”、“反馈式”教学,巧妙运用地理教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变“静听”为“动学”,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演示”、  相似文献   

20.
“两”在表数量时和“二”的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完全一样。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它们。⒈“两”是确数,表示事物的多少。“二”不但是确数,而且还是序数。如“第二”、“二年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两次革命”与“二次革命”的意思是不同的。⒉读数目字,读小数、分数时,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零点二”,“五分之二”。⒊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在“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