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诗学的视野里,文学与人生之间是相互建构的关系,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而实现精神与心灵的艺术化则是人生艺术化的最高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正是窥探其如何实现自我人生艺术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一点,人们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并已经有很多的论述。而人文精神,更多的就是蕴涵在文学作品当中,诗歌又是文学中的极富人文意蕴的文学体裁。人文精神的整体失落导致诗歌教学的失落,那是很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其中反映诗人感悟人生,家国情怀和珍视友情的作品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诗歌教学应该重视对青年情感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创作起家的。他的诗歌追求光明与理想,表现爱国主义精神,传达五四时代主题和五四时代精神,诉说五四落潮的彷徨苦闷,同情弱者悲惨遭遇,关注下层劳动者疾苦,赞美劳动人民优秀品质。某些诗歌具有一定社会主义倾向。诗歌主题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积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朱自清的新诗创作是我国现代早期诗坛一道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诗歌工于用典,典故的运用使他的诗歌意蕴深刻,含义丰富。本文探讨了李商隐诗歌中运用的《庄子》中的部分典故。李商隐诗歌中所用的《庄子》典故不仅可以表达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积极入世的心态,还能概括他仕途碰壁、心存退隐的心态。从他对《庄子》典故的运用中,展现其短暂一生中进退不定的矛盾心态,志向高远却又仕途坎坷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安诗歌的慷慨诗风正是那个时代的音乐欣赏、审美理想、精神追求、时空情绪与社会人生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学风格。本文以建安时期的清商乐特点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作为切入点,着力探讨了清商乐的音乐特质在建安诗风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民红 《文教资料》2009,(15):15-18
高启是世所公认的明代诗坛巨擘,其文学成就的取得与诗人对美的执著追求密不可分.用诗歌表现美、用生命捍卫美既构成了高启人生的核心主题,又演绎了他生命悲剧的美学意义.高启短暂的生命旅程折射着人类追求美的理想光辉.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一点,人们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并已经有很多的论述。而人文精神,更多的就是蕴涵在文学作品当中,诗歌又是文学中的极富人文意蕴的文学体裁。人文精神的整体失落导致诗歌教学的失落,那是很必然的。诗歌教学本身的问题。诗歌教学,长期以来都把它定位在“鉴赏”。从以前的教学大纲到今天的课程标准,都把学会鉴赏诗歌作为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部分,有这样的规定:“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挥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把学生引导到欣赏的境地?这在目前还难以找到特别有效的途径,更多的是靠教师个人的感悟。就是有的特级教师的诗歌教学课堂,也没有多少诗歌欣赏的特色,也都是把它当作与其它文体一样进行教学。中考高考的导向。在中考和高考中,都把诗歌排除在写作之外。这就直接给了一线教师一个明确的信号:诗歌不考,可以不教诗歌写作,诗歌的教学很自然的就被教师们慢慢地给放逐了。理性化、知识化,是当前诗歌教学的一种现状。所谓理性化,就是完全排除了诗歌中的感情,排除了欣赏当中的体验与感悟,一味用理性的方法一句一句的肢解,第一句写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句又是...  相似文献   

9.
我的追求     
本文叙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诗歌和整个文学的主张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诗歌进行“人文教化”是传统教育的重要手段。“诗教”中一些道德规范教化、修养培养的方法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认识的教育,对当前的人文教育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继“朦胧诗”后,“第三代诗歌”借助“pass北岛”的口号明确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方向.“第三代诗歌”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一批年轻人的理想追求与人生感悟.在“第三代诗人”中,海子“私人密语”般的诗歌已经被公认为当代诗歌的经典.海子诗歌以其高度的“个人性”去创建“公共性”,并在当代公众生活中得以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上 ,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之一的人文主义 ,具有中国自己的独特内容 ,它基本上是指礼乐之教与礼乐之治。正是因为中国文化关注的是现实世界是社会人生而不是天堂地狱 ,反映在文学上 ,作家都关注现实与人生 ,社会现实生活是作品的主要题材 ,即使是神话题材 ,也寄托着作家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理想。中国文化以“人”为核心 ,它表现在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乐以成德 ,文以载道 ,追求人的完善 ,追求人的理想 ,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以诗歌文本为基础,分析食指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归宿,展示食指对理想、现实生活等的深刻体悟;并再认食指的诗歌形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当代青年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问题不仅不容忽视,而且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问题从现状、主流人生理想观、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由此来帮助青年大学生找寻到正确的人生理想追求,为共同的人生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人学.“教育以人为本”,文学阅读教学要传达、弘扬和追求人文精神,这是由语文教育的属性决定的。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以人的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6.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又是魏晋之际的玄学名家,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既充溢着激越的诗情与灵感,又渗透着深刻的哲思与理性,是作者主体人格、现实感受与浪漫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玄学色彩。本文从《咏怀》诗以自然之道观照社会人生,批判否定现实和追求超现实理想几方面论析《咏怀》诗的玄学特征,强调指出了《咏怀》诗所展示的时代和思想内涵的丰富性,以及对魏晋思想文化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生如诗     
我以为,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一生恰如诗歌。人生自有其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成长与衰亡。人生始于无邪的童年,经过少年的青涩,带着激情与无知、理想与雄心,笨拙而努力地走向成熟。后来人到壮年,经历渐广,阅人渐多,  相似文献   

18.
论九叶派诗歌的感性与知性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叶诗派的创作在很大速度上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影响之一就是在诗歌中追求感性与知性的融合。所谓感性与知性的融合,就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诗篇所关注的现实、诗的历史理性、他人的经验以及诗人个人的人生经验等等。这种综合经验具有更多的生命真理性,使诗人能够在广泛的人生思考中比较准确地确立自己的生命理想,而这种理想又具有广延性,使他们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含量与启恒作用。在具体作品中,九叶诗人主要是通过  相似文献   

19.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弗罗斯特用传统的创作手法在其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生活现象等现实问题的细致观察和沉思。这些诗歌真实地表明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和理想形成的独到见解。梦幻般的理想是他缓解人生压力的手段,是他脱离所面对的现实翅膀;现实虽然冷漠残酷,却是这种理想的坚实基础。他对现实和理想的认识过程也是他对其自我人生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