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论主体性生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脑的物质过程是主体性存在的生物学前提,社会实践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根源,需要则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主体性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在的主体性向自我的主体性、自失的主体性、异化的主体性再向自觉的主体性、自由的主体性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永恒主题。由于受西方近代以来主客二分文化精神的消极影响,现行的主体性教育设计却带来了主体性的僭越。随着主体性哲学的式微,互主体性教育以其深刻的对话性、平等性、民主性等人文性特征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呼唤主体性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和主体间性。主体性原则是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的逻辑延伸。在语文教学领域,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呼唤主体性教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和主体间性。主体性原则是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的逻辑延伸。在语文教学领域,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军校教育改革须以学员主体性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发展学员的主体性。必须充分认识培养、发展学员主体性的紧迫性 ,深入理解人的主体性、学员的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思想、主体性原则 ,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冉彬 《教学与管理》2009,(10):114-115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7.
人的主体性是人存在的根本,人的发展是人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主体性是教师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教师主体性建构是教师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师主体性发展具有自给性与他给性结合、自主性与作为性统一、学习性与创造性互补等基本特点。在教师发展中充分重视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与建构是事关教师发展成败与质量的关键。基于主体性建构的教师发展策略包括:培养教师发展的主体性自醒与自觉;增强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动力;建立促使教师发展的主体性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主体间性的研究是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通过对主体间和主体间性的讨论,揭示了主体性教育中教育活动实质是人和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同时指出教育活动中主体间性的特点及其与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以来人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始终是个体主体性张扬与集体主体性维护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人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人的现代化的模式特征,那就是它的乡土性、伦理性和辩证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文化转型过程中,人是社会的主体,文化转型的过程也是作为主体的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本文从文化与人的主体性、文化转型期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以及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的构建等方面分析了文化转型期中人的主体性的现状、所受的影响以及构建情况。对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人的主体性得以优化建构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立荣 《文教资料》2010,(24):196-197
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育在本质上是教育主体建构其主体性的对象化活动和交往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是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2.
韩燕 《考试周刊》2011,(25):233-233
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其本质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超越性)。"主体性"在教育界被广泛应用,通常称为"主体性教育",它包含三重意思:"主体性的教育、教育的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原则。"主体性的教育指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人是附着于文化之中的动物,人的主体性是文化主体性。课程改革是"文化"人的主体性活动。课程政策是"文化"人对课程改革的宏观蓝图、内容标准和具体行为的规定。因此,课程政策制定必须遵循文化主体性。课程政策研究需要在明确文化主体性的基本立场的前提下,系统批判缺乏文化主体性的课程政策研究的传统研究路径局限,规划尊重文化主体性的课程政策研究新路径,推进课程政策研究关注文化主体性,使关注文化主体性成为课程政策研究的自觉。  相似文献   

14.
幼儿主体性是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为我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主体性是人内在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主体性要从幼儿开始,家长和社会都要树立主体性的人才观,创设安全和自由的环境氛围,鼓励孩子自主决策、主动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从学生的维度看,"主体性"体现在五个方面,即目的主体性、责任主体性、人格主体性、活动主体性、发展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和主体意识是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观上做到心中有"人",在教师观上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在教学内容上以主体的需求为依据,在教学质量观上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在教学价值观上,树立为"学"而"教",以"学"论"教"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从学生的维度看,"主体性"体现在五个方面,即目的主体性、责任主体性、人格主体性、活动主体性、发展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和主体意识是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观上做到心中有"人",在教师观上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在教学内容上以主体的需求为依据,在教学质量观上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在教学价值观上,树立为"学"而"教",以"学"论"教"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人的主体性,就是人同客观的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所谓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对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主体间性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对世界的过度占有和工具理性的泛滥使人的主体性走向了极端个人主义和人类中心论,为了实现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平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人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教育也受此影响,在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手段各方面都发生了变革。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传统的课程目标模式钳制了人的自由个性,从而阻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课程的过程模式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 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适应时代教育理念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焦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主体性教育主要是指向于充分发挥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何谓主体性呢?有学者认为,“严格说来,主体性也就是主体所潜在地具有并且能够发挥出来的属性”,“主体性不仅仅意味着能动性,它同时包含着受动性与为我性”。受动性揭示的是“人对自然对象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人之所以要发挥能动性的客观根据”。为我性揭示的则是“能动性作用的方向性,因为人类征服自然对象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对象本身”。由此可知,主体性应是能动性、受动性与为我性的有机统一体,主体性的发展也必须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能动性的角度理解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