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职技高师自动化师范专业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四个属性,为此必须构建适合职技高师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  相似文献   

2.
职技高师自动化师范专业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四个属性,为此必须构建适合职技高师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DACUM方法进行职技高师教师能力标准开发过程中,应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等原则,并按照成立DACUM分析小组、文献汇集、单项工作任务行为分析、校验及修订等步骤进行.职技高师教师能力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专业应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五个能力领域,每一个能力领域又划分为若干能力单元,分解出多个能力要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教学管理实践现状的审视,结合职技高师融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的特点,提出了职技高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5.
职技高师的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术性、职业性与师范性”的有机结合上,三相互依存、和谐统一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学校师资,而三的统一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针对职技高师院校电气技术教育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从强化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出发,以构建课程群为切入点,探讨了层次化支撑与紧密衔接的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对培养"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完善中职师资培养体系和推动教师培养专业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要求,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应体现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融合,教、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与理实一体等特征.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专业依托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联盟,以职技高师院校、企业、中职学校为主体,三方在明确“双师型”职教师资内涵和开发教师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三平台、四层次、五证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职业性、师范性、技术性”的办学特色,强化职教师资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一、职技高师教育的特性中等职校的培养目标是各行业的中级技工。因此,职校师资应是一名好的教师,同时也应是一个称职的技师,最少是一个中级以上的技工。否则,不能适应培养职校学生的要求。作为培养职技师资的主体——职技师院,其人才培养方向应当是技师与教师职能的统一。这反映了经济社会对职技高师教育的客观要求。职业性与实践性常常联系在一起;师范性是师院的既定特性。所以职技高师教育的特性应是‘实践性与师范性的耦合”。二、“实践性与师范性的耦合”有别于其他各类型院校的特性由于职技师院与其他各类型院校在培养目标、专…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教师教育改革逐步从封闭定向走向多元开放,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培养转移,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逐步分离,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趋于一体化。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地方高师院校面临很多困境:定位不明确,盲目提高办学层次;教师教育队伍分散、薄弱;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矛盾依然存在,在多种培养模式中徘徊;实践教学面临新挑战。为了走出困境,各地方高师院校应该根据校情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加强教师教育队伍建设,特别要尝试兼职队伍建设;有效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选择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创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师范教育和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邀集一批研究外国教育的专家、学者,对10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和教师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拟对师范教育和教师问题作一概括性的分析,力求找出一些具有一般意义的东西来,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一、当代师范教育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学术性和师范性及定向型和非定向型是影响师范教育发展全局的两个重要问题。从广阔的意义上说来,学术性是指教师所教的学科专业性,是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的,师范性是指教师的教育专业性,是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学术性和师范性的解决方式决定着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质是指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根本区别.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做出不同的界定,既有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多样性之说,也有高技能性、技术性之论,揭示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局部的真.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来看,应用性应是其本质属性,以此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教师的学习型角色、教练型角色、研究型角色、裁判型角色的条件分析发现,从“人为”的教师职业规定性及“为人”的职业身份性的协调性来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品”;从教师职业的学术性与师范性的融合来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文品”;从教师职业角色的内外表征性上来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品”。  相似文献   

13.
In the December 2008 special issue of the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John Furlong focused upon Tony Blair’s modernis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associated attempts to harness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to a broader reform agenda.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Furlong’s contribution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evidence base used to support his conclusions, the way in which different types of evidence are used in this process and the criteria used to judge Blair’s success in this vent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Blair’s reform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might be better viewed as a mere technicality within a wider scheme rather than the ‘big prize’ claimed by Furlong. It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writing the history of Blair and New Labour in this context which foregr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the state.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模式的内在规律及机制的深刻揭示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抽象。其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问题,而这种“结合”所形成的专布性取向与泛布性支持之间的关系问题,则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82的审执分立改革提高了审判和执行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了相互监督。然而,审执分立也导致了审理只管判案不考虑执行,直接或问接加剧了执行的难度。审判权和执行权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特征及辩证统一关系,只有二者配置上体现相对独立性、统筹兼顾、协调一致的新型运行模式,才能有效解决审执断裂问题,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陈芳明是90年代以来台湾本土化文学批评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本文以其长文<鲁迅在台湾>一文为个案进行细致辨析,认为其意识形态的偏颇严重损害了其鲁迅研究的学术性和客观性,而这种意识形态偏见影响下的"学术研究"在当今台湾学术界并非孤立的现象,值得两岸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双创教育已经在全国高职院校广泛开展。然而,由于创新创业课程的专业性和发散性,普遍存在教学模式欠缺的问题。笔者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1段翻转、2个平台、3个体系、4维评价”的“1234”教学模式,该模式延长了教学时段,在信息化条件下构建了理实一体化化的教学体系,并配套对应的考核指标,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的培养规律,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教学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高等学校必须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强调新型人才的标准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提出要培养“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标准手段的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主导与辅助、技术性与实用性、计算机辅助与常规媒体辅助、课件复制与课堂笔记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知识性质的追问导致了当代认识论中对知识定义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德性认识论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试图用道德的规范性说明知识的规范性,甚至试图用认识的客观性说明道德的客观性。然而,这种方案的主要困难在于没有看到知识作为一种规范性概念如何与人类的价值发生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可以为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提供启发。"德性所知"、"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模式是从德性出发讨论认识问题。只有当我们把知识理解为由德性和心性所生发出来的对特殊事物的理解,我们才能理解知识所包含的真实内涵。只有在对人类灵魂的普遍理解中,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在价值。如果必须放弃把知识理解为得到证明的真信念这个定义,我们更需要论证知识定义中除了得到证明和真理之外还应当包含的更多的内容。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价值问题在知识构成中的作用,其次还要考虑认识活动中的价值客观性问题。我们不再否定知识构成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关注这些主观因素在多少程度上会最终进入客观的领域。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与价值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虽然有了制度保障,但仍然面临很大的难题,那就是缺乏专业标准。因此,教师教育机构在对新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中难以提供科学的专业支持和鉴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专业化、教师职业专业化,因此,制订符合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教学、教师专业标准是解决我国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