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体制的转轨,人们之间的利益分化日益明显,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日渐突出,我国开始进入了利益博弈时期。我们要在改革进程中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必须要通过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公正的利益均衡机制,确保社会各阶层都能从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收入和福利的增进,这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均衡 利益的均衡并不是利益的平均分配,而是按社会各个利益主体都能接受的方式和规则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平衡。在现阶段.人们对利益的占有必然与自己在利益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相对称;但同时,整个社会的利益结构也必须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核心理念相一致,从而使社会各阶层感觉到合情合理,如果各阶层之间出现了利益矛盾,社会能够及时地加以协调和化解。在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实现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往往并不表现为没有或很少有利益上的矛盾或冲突,而在于它能够协调和化解这些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3.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而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制度和谐又是利益和谐的有效保障.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制度作为资源配置的中心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是一种能够实现静态利益与动态利益相统一的制度表达.借助于利益与"制度市场"的理论耦合,对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进行梳理,归结出制度与利益的理论契合点,以制度市场的供给、需求及和谐均衡为视角提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中和谐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4.
不同利益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否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生产力发展,深化制度变革,通过建立利益教育机制、引导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完善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的协调机制,力争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得到实惠或利益,并且使这种利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或增加,以最终实现邓小平所倡导的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均衡是社会和谐运转的内在动因。利益均衡的内在要求有三:利益导向明确、利益行为规范和利益成果共享。针对当前社会中一系列利益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利益均衡有四条基本途径: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确保社会大多数成员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健全社会利益分配、平衡和补偿机制;扩大积极有序政治参与、规范各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6.
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利益冲突是社会和谐的最大挑战。保持社会和谐归根到底是要协调利益冲突,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利益均衡。而利益均衡实现的根本途径要靠建立健全各种利益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和谐最根本的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和谐。实现社会利益关系和谐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利益的大体均衡。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层面上来讲,利益关系的协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其他所有关系都受利益关系的支配和制约。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利益关系的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协调利益关系,充分发挥好政府职能,建立利益协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新川  张磊 《中国科教博览》2005,(6):123-124,1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此外.还必须使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同传统和谐思想相契合.正确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分配关系。由此出发.本文初步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中.传统儒家和谐思想对正确处理利益分配的思想借鉴、实现利益分配均衡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利益分配均衡.应当如何统筹社会资源“三次分配”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利益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通过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好城乡之间利益关系、落实“两个大局”思想协调好区域之间利益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协调好代际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法制保障体系协调好群体之间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质是调整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这种调整的目标是促进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益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和外在体现。要促进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则必须处理好利益表达和利益代表的关系,注重和优化利益表达是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必要环节。正视和发挥利益表达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和作用,就必须完善和优化利益表达的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构建中,作为生活于现实社会关系的行政人,无论从市场经济、人性基础都具有个体利益的需求。但是个体利益并非是无限度的,实现个人利益依赖于社会制度安排、行政人自身努力及其社会宽容程度。行政人最终应超越个人利益得失之计较。  相似文献   

13.
利益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利益关系是社会历史的本质。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与核心。协调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普遍受益原则和统筹兼顾原则。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保障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和谐,但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维护和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不和谐的问题。要保障整体利益和谐,就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利益均衡的保障机制,重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5.
利益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当前社会存在利益失衡的主要表现为:行业收入失衡、贫富失衡、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人与自然失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当重视和解决利益失衡,努力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包括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疏导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诚实守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人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诚信的作用,在诚信中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根基的幼儿教育,更是直接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联系目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从促进和谐意识培养、营造和谐人际氛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三个方面对幼儿园的使命与责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情感观、群众英雄观、群众利益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重要动力和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生命和谐是人的生命系统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平衡与协调的状态。生命和谐具有价值、伦理、发生、实证等立论基础。生命和谐是和谐社会其他所有要素和谐的根本前提,是和谐社会的起点。全社会应当在理念、制度、舆论、行为等层面促进生命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对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基本涵义入手,阐述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对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