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常洁 《考试周刊》2014,(65):156-157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和推进剂。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除了技术人才之外,营销人才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太原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装备制造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适应装备制造业的营销人才已成为凸显营销专业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为服务地区产业发展,提高校地人才与企业匹配精准度,地方高校有义务根据产业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地区装备制造业和国内人才模式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立足院校实际情况,提出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岗课赛证融通三方面建设为导向的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作为全球装备制造业大国,许多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工艺落后,面对这样的现状,对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是当务之急。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专业服务产业的中高职衔接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文章基于专业服务产业的角度对区域产业及物流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改革职业教育管理、确定中高职区别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改革招生办法等四方面探讨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产业园区是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高职院校融入产业、根植园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提升企业群、产业区和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装备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供给的现状,阐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趋势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融入困境基础上,基于深度融入产业园的“三融两生两进”办学模式,“精准设置、聚力共建、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模式,适应装备制造类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探索适应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以期培养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产业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第一动力和专业设置的逻辑基础。专业设置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是地方高职院校增强其适应性、提升其贡献度和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匹配度的分析,探寻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契合性的特点,提出增强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需求,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文章分析了苏州17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三次产业结构对接现状,发现专业整体布局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契合度偏低、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改革方略。  相似文献   

8.
邯郸市非常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于本年初提出建立“成峰装备制造产业新城”,以进一步促进邯郸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论证了模具产业是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基础,陈述邯郸模具产业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邯郸市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业装备,面对模具设计的数字化、制造的精密化、专业化要求,承担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应合理地架构课程体系,实施适应区域、地方、学校和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时代需求的模具专业人才。本文就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架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实践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与其专业建设密不可分。该文深入考察了重庆市相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通过对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分析,找出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设置及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建议,以满足重庆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专业群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大类招生,实现基础平台共享、专业方向区分、模块化课程支撑、教学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统筹,兼顾共性和个性化培养,更好的对接产业和学生发展;分析装备制造职业岗位群能力结构和要求、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及发展需求,按照“平台+模块+拓展”的模式,构建体现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服务装备制造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1-13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邢台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随着"十三五"的到来,邢台市装备制造业既面临着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品牌化的机遇,也面临着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特殊时期。论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邢台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战略进行浅要分析,使决策者能够正确把握邢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以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与其专业建设密不可分。该文深入考察了重庆市相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通过对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分析,找出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设置及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建议,以满足重庆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应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为例,重点以保山市卫生产业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分析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保山市产业经济的适应性,由此提出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应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建立联动和共享机制,优化外部政策环境,突出专业特色,发挥专业群协同效应,加大校院(企)合作、医教协同力度,实现高质量就业,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骤然增加。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状况和职业技术院校人才供给状况的深入分析,指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职业教育只有依托于装备制造业,才能解决行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方多科性大学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意义:针对学生就业岗位与就业意愿实际变化的情况,提出多层次培养目标,并由此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最大限度地使机械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区域和国家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中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7.
李军 《甘肃教育》2014,(3):26-26
正一、甘肃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甘肃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定位是:对接地方经济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方式转变。目前,甘肃省经济集约化发展态势明显,河西风电、光电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制造业,陇东能源及煤炭化工,中部特色农业生产及加工、生物制药、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国家级甘肃区域重点产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类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是基于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的我国装备制造类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装备制造类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具有实践的必要性与现实的紧迫性,要在紧扣办学定位、突出产业特征、紧跟行业发展的基础上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明显制约着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湖南智能制造业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研"湖南智造2025"计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和相关高职院校的情况,了解湖南智能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现状以及产业发展新需求,系统分析因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不精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生源多样且质量不高、师资数量不足且素质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揭示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审思湖南高职院校五年来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应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更新人才观,科学确立人才定位,重构"双融合"课程体系,升级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值评价引导学生人人成才,以期为服务和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并为其他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湖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湖北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显示:第一产业相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适应性较差,第二、三产业相关专业基本适应产业需求,但部分专业设置重复率较高。高职院校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增设涉农专业和扩大招生规模,增设对接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控制布点过多、重复率高的第三产业相关专业,不断提高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