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与威廉·里斯教授的对话一方面梳理了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在20世纪60年代阐释学校社会角色上发生的重大转变,指出其使用的方法及探讨的主体在不断的拓展;另一方面展现了威斯康星大学在促进教育史研究范式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教育学与历史学在课程、研讨、学位授予等方面密切合作。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的当前形态是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大视野来看待教育问题,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研究范式或某一学科领域的身份认同。这对促进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管理学在学科理论建构、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研究范式转换等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学科独立性、学科理论与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关系等方面的不足。由此,多学科、多范式视野下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式一般具有聚焦、筛选、规范等作用,因而学科发展与范式转换直接相关.通常情况下,学科发展在重要的转折时期,都需要实现范式的转换.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主要包括概念体系、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方法论等基本构件.比较教育学的范式转换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在当前的任务之一,必须关注于元研究、方法论、学科意识和本体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就研究范式而言,中国古代技术教育史与普通教育史不同。因此,照搬普通教育的研究范式将会背离技术与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基于二者之间的差异,从知识、人才、模式、文化四个方面提炼出"默会向度、匠器向度、隐性向度"三个向度的学科特殊属性,并以此作为中国古代技术教育史研究的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5.
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又与历史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近 1 0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 ,教育史学科在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创新、贴近现实与参与现实意识的增强、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理论建设的探索与加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 ,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教育史学科应在深入开展专题性研究、积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型与综合性研究、提高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旧“范式”转换的时代,从认识论与方法论角度看,理性主义范式与自然主义范式在认识客观生活现实的特点、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真理陈述表现的特征、对行动的归因与解释扣对待价值标准的态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具有浓厚理性主义范式色彩,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具有鲜明自然主义范式特征,对两种教师评价制度进行审视与思考,发现淡化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影响,建立与完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评价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新史学范式对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在西方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新史学范式具有研究范围扩展、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强调史学家的主体认识作用、用问题史学取代传统的叙述史学等特征 ,它至少在研究的领域、研究者的主体性、叙事体例三个方面对外国教育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范式形成是学科成熟的标志,范式转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范式转换,一方面意味着研究主体思维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研究内容的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近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三次转换,出现了四种形态:文艺认识论范式、审美活动论范式、文艺生产范式、文艺文化学范式。每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的形成既迎合了历史要求,同时又是对前一范式的合理继承与转化。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学科的未来,是与教育史学科百年历史和学科现实状况密切联系的,我们必须从学科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出发,对教育史学科进行历史总结和理论建设,加强教育史学科的基础建设,重视教育专史的研究,确立教育史学科的基础地位,同时注意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主研究的能力,以推动教育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范式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对范式的研究可使领域内的主题、工具、方法及前提等更为清晰及完善。本文以教育范式的转换为研究基础,展开对教育技术范式转换的探讨,从现实需要、理论支撑、实践探索几个方面对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范式转变进行了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是在中国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生成的教育学。按照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教育学自身逻辑的发展,可以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中国教育学的重建、中国教育学的破坏和中国教育学的再建三个阶段,各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未来中国教育学发展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促进教育学建设的关系、批判与继承之间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建设过程中的中外关系、学科体系建设与知识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养”是一个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理念,“语文素养观”则是关于语文教育一系列根本问题的理论范畴。“语文素养观”突显人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在语文课程中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3.
水墨动画《山水情》是我国动画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运用了水墨渲染的国画形式来进行创作,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古典美学思想。它具有诗意抒情之趋向,写意韵致之品藻,淡然无极之格调,以极具东方风韵的动画风格凸显出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汉字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汉字落后论的批判之后,迎来了“汉字优越论”的曙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让 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汉 字及其发展产生的冲击呢?本文以历史的眼光,纵观汉字发展史,对计算机汉字输入将会给汉字发展产生的影响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线描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族群心理,体现为一种生命气象的符号表达,是一种“道法自然”的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人在以线条描绘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线型思维的模式,它构筑了中国画艺术大厦的基本框架。这是中国画的“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中国画的根本属性就建立在这个“一以贯之”的大道之上。  相似文献   

16.
中西人生观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人崇尚一元化,理想生活和世俗生活合二为一,较少超越意识;西方人崇尚二元化,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可以独立存在,并行不悖,有强烈的超越意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追根溯源在于中西宗教意识起源殊途而不同归。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人生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被美国NBC电视台改编、拍摄,由于该片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严重篡改和肤浅的理解,中国观众反映冷淡.但从此片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然观、时空观、宗教观等深层文化结构.而这种美国版《西游记》现象也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本国文化遗产不被恣意扭曲和篡改,又该怎样让本国文化更多地受到外国人的尊敬和尊重.  相似文献   

18.
肖改艳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6):60-63,66
本文对汉字构形理论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利用构形学理论分析小篆构形模式,进一步证明了汉字构形理论在文字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汉译佛经被动式的研究,约略有四个方面:利用中古译经进行汉语被动式或佛经被动式研究;揭示汉译佛经被动式与中土文献不同的使用特点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挖掘,解释中古译经新兴被动式的来源、规律及成因;利用中古译经被动式的特点,进行早期汉译佛经的语料鉴别和考察。今后还应加强两方面的研究:揭示中古汉译佛经被动式的全貌;解释中古汉译佛经特殊被动式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三民主义”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它不仅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行动纲领,对于现代中国国家建构也起到了导引方向的作用。它对于目前的中国国家建设也同样具有可以借鉴的久远意义,其指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由“三民主义”而引申出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特征,仍然可以成为我国国家政治建设的目标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